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养
- 来源: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志愿服务,概述,意义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0-09-21 11:31
摘 要: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来讲,志愿服务社会也是日常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正是学校对于培养现代化青年人才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主要针对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养的意义展开了描述,提出了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养的机制。
关键词:志愿服务;概述;意义;培养机制
一、学生志愿服务精神的概述
1、志愿精神的含义。对于学生来讲,志愿服务精神其实是一种利他主义精神,同学们参与志愿服务是一项公益事业,是自愿的、不求回报的,这种行为能够让同学们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志愿服务的地点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社区工作,也可以是社会大环境的工作,这是公众参与到社会生活当中的一种有效途径,对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来讲,更是一种实现自身价值的重要方法。2、志愿精神的实质。学生积极的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对提高学生个人价值、实现学生的奉献理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学生自身展现出来的志愿服务精神,有四个方面的重要体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首先,这种奉献精神能够有效地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为志愿者在此活动当中不计回报、不求名利,更是不要特权,这对大学生的成长来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次,在志愿服务活动当中,积极参与的志愿者能够更好的去欣赏别人,和别人友善交往,这就是一种友爱的精神,在活动当中体现出来的平等互助更有助于创造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志愿服务精神也体现为一种互助精神,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集体活动的参与,能够让同学们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合作意识,与其他人互帮互助,能够让同学们更好地唤醒心中的仁慈与爱,可以在相互的帮助之下更好的实现个人的成长,也能帮助其他人走出困境。志愿服务不仅能够实现个人的进步,也能通过个人的力量推动社会的进步。
二、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在校期间需要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今后走上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掌握理论和实践技能的同时也需要个人逐渐形成一种比较成熟稳定的价值观。在当前的高职高专院校当中,有很多学校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志愿服务团队,参与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服务的领域也在不断拓宽,同学们对于志愿服务的参与度也在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贡献自己的力量来服务社会,这不仅给同学们提供了一个了解社会的平台,同时也能让同学们通过参与活动的形式,更好地深化自己的责任感,这个有助于同学们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实现爱岗敬业的意识,让同学们能够在工作岗位中发挥自己的综合素养。但是,这只是在高职高专院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一种理想化的状态,对当前的我国的志愿服务活动形式进行研究,内容单一、形式不够丰富、涵盖面不广、组织管理不到位、专业性不强等特点仍然是明显存在的,而且我国给学生提供志愿服务的社会资源也相对匮乏。同学们在参与到志愿活动之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所以在服务活动当中也可能会出现不利于学生成长或是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因素,甚至很多志愿服务活动都流于了形式。面对这样的矛盾和问题,我国更应该加速改进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类型,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自身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
三、在高职高专院校中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意义
1、有利于锻炼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任何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同学们协调自己与其他人的关系以及自己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同学们需要结合不同的工作内容来自我组织、自己管理、自己计划,而不同的活动形式也能让同学们的学习能力、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通过参与活动可以让同学们的认知不断深化,也能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到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对同学们回归学校的学习和成长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
2、有利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对于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来讲,创新才是推动人才发展和进步的最强动力。社会的发展需要创新,个人的成长更需要创新。社会志愿服务活动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的积累经验,而且让同学们了解到自己与其他人存在的个体差异,并且通过不同类型的志愿服务活动来让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更好的调动起来。同学们可以了解到社会发展的需求,并且还能主动地探索困境、解决问题。对个人能力的提高以及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3、有利于大学生自身价值的实现。我们鼓励同学们在校期间积极地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为了让同学们自身的综合素养,能够得到更好的提高,实现个人价值是每一个人在世生活的最重要的理想和愿望,除了正常的知识学习,同学们应该敢于走向社会,走向社会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才能实现学生精神世界的升华,让同学们的人生价值逐渐发展。
四、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养机制
1、以更加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院校志愿服务发展。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应该着力于专业的发展,结合专业化的教育,选择能够帮助同学们理论和实践知识能力发展的有效形式,不仅能够提高志愿服务的层次,也可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例如,信息安全技术专业的学生在进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时可以把专业实践训练与服务结合在一起,帮助社会完成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相关工作。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首先要在同学们掌握了基本的技术要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专业化指导下进行,这样才能保证服务成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其次,与专业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应该持续较长的完整时间,要让同学们能够把活动做好,并且还能进行专业化的实践训练。在开展相关的志愿服务活动时,还应该选择一些难度比较适中的志愿服务,难度较大或难度较小都不利于志愿服务活动效率的推进,也不适合学生开展综合练习。
2、创新服务形式打造特有品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志愿服务活动要求以不同的服务形式以及不同的服务内容推荐,所以这更需要各位老师带领同学们创新志愿服务的形式,以专业化的教育打造特有的志愿服务品牌。而且形式多样的活动更是保障志愿服务长期开展的关键。高职高专的院校更需要寻找新的方向、新的品牌和新的亮点来打造更有特点的志愿服务团队,这对学生的志愿服务精神的培养会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并且能够立足于志愿服务的基本需求来提高服务活动的水平和层次。与此同时,在开展全面的志愿服务活动之前,我们也应该对志愿服务的特点、内容、技巧和原则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让志愿者在参与活动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这对志愿者文化理念、服务技能、人际交往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我们给予志愿者培训时可以选择专业人士或学者来担任培训导师,也可以通过培训班、经验介绍、观摩考察等形式来帮助学生培训,坚持培训的规范化原则。而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也可以有一定的奖励机制,比如参评三好学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称号时享有优先权,这是对学生的一种有效激励机制,更是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学生的一种表彰。
志愿者参与相关活动可能会面临很多的困难,但是这些困难都是帮助学生培养志愿服务精神的一种有效形式,更是能够促进学生专业能力的发展和自我成长。在组织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时,更应该以规范化的活动机制和监督机制进行,让学生能够按照相关规定来实施活动,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质量服务活动队伍的稳定性,也可以让志愿活动的效果真正落到实处。
志愿服务是一种公益事业,更是人类传统美德、价值教育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希望同学们在参与活动时能有效地培养自身的协作意识、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等等,让同学们能够建立起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从而更热心地投身于社会志愿活动。
参考文献
[1] 苏海泉 , 乔松 . 大学生党员志愿服务精神培养长效机制的构建 [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9,20(03):54-58.[2] 杜霈霖 . 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研究 [D]. 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9.
[3] 王立新 . 浅析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精神培育——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J]. 科技资讯 ,2017,15(23):200-201+203.
杜青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