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情感发展过程的研究综述

  【摘要】 近年来,教师情感逐渐成为关注的话题。因为教师的情感是教师一切活动的基础,是教师的动力源泉,是推动人的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影响着教师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研究教师情感的发展过程有助于挖掘影响教师情感的因素,能够更好地帮助教师调整情感,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本文通过文献研究的方法,总结了近年来的相关文献,对教师情感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教师情感发展的过程。

  一、教师情感的含义

  情感是一个抽象概念。从社会学角度来看,情感是对自我以及环境中客体的有意识的感受,是人们对某种特定的生理唤醒状态的命名与词汇标签(乔纳森H.特纳,2009.11)。从认知角度来说,情感指人的区别于认知活动,有特定主观体验和外显表情、同人的特定需要相联系的感情反映,它包括着情绪和情感的综合过程(朱小蔓,2007)。情感是一个人的内心体验,是一个人对外界刺激所表现出来的肯定或者否定的心理反应。对于教师情感,Zembylas和林成堂曾提出教师情感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在学校和课堂环境下的社会互动中构建而成,具有社会属性,情境属性和文化属性(2008)。教师情感是指教师基于对教师职业的认同以及教育工作是否满足自己需要而产生的内心体验和感受并由此而外显的情绪表现(王凤英,刘海民,2012)。情感是衡量教师精神面貌和职业价值的指标;是学生生活成长中的重要的人,其自身的积极情感是教师一切活动的前提,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健康发展(马多秀,2013)。教师情感是能动的并不只是对事件或外界刺激的简单反应(王蔷,2014)。

  无需置疑,教师情感,就是指教师这一特殊群体,对于外界刺激所表现的一系列的心理反应。无论是对教师自身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学习,都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教师情感的意义

  教师的成长始终离不开教师的情感发展。教师情感是教师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职业素养,道德素养,情感素养的重要心理基础;人与人的交往过程大多也是通过情感来实现的,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情感的发展是推动教师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并且具有放大和强化作用;是教师最关键,最稳定,最核心的特质和支柱,也是教师个人经验中最真实的体验;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要条件,更是优化教育成效的因素,不仅体现教师的人格魅力,更是教育实现其教育价值的内在动力,教育的实质是要通过师生情感的积极互动把单纯幼稚的心灵推向更丰富,更深刻的发展阶段(赵秋利,2009)。所以说,教师情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和核心。

  三、教师情感的发展过程

  研究教师情感发展过程有助于帮助教师了解自己的情感,从而能够让教师情感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建立良好的心理基础。本人将教师情感的发展过程分为二维发展过程,三维发展过程和多维发展过程。

  (一)二维发展过程

  张萍将教师情感分为内容维度和表现维度(2011)。内容维度又分为自身情感,职业情感,对学生的情感。自身情感又指主导人的情绪活动的情感,如:积极的情感,比如充满热情,积极乐观;中性的情感,如平静,温和等;消极的情感,如难过,伤心,痛苦,冷漠等。职业情感主要包括教师对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情感,对所教学科的情感,对教材内容的情感等。对学生的情感主要包括:对学生个体或群体的感受,对学生学习效果及表现的情感。从表现的维度来看,分为言语的维度,即通过言语比如语气,语调,语速等来表达相应的情感;另外一层是通过非言语的维度,即表情,如面部表情,情态表情等来传达感情。该发展过程对教师的情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括,内容充实。只是一些细节的情感方面还有所欠缺,比如自身情感十分复杂,此处则进行了高度概括。职业情感在此主要是从教师外部的因素来归纳。

  (二)三维发展过程

  朱小蔓提出情感教育的三个过程:情动-感受过程;体验-理解过程;价值体系化-人格化过程(2005)。她指出:情感发生时,由于调度和重新分配,人就有可能更多地进入各种情感状态,其感情丰富,活动能力提高。而感受,就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独特的觉知或意识,是心理的一种主观组成部分,这是基础阶段。体验是指通过自身的实践或亲身经历来认识周遭事物,分为主动体验和被动体验。主动体验强调主体自主的体验活动。而被动体验是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当下的体验,即在外力推动下的体验,期间有情动的表现。理解是指了解,明白,是一个人知识和经验的一种表达,它融合了情感、体验以及愿望。体验别人的同时体验自己的人生,对他人的理解也是在自己的生活中进行的。价值体系化-人格化过程,是情感发展的最高阶段。所谓的价值体系化是指受教育者把各种价值加以内化,升华成稳定的情感特征。

  徐志刚提出教师情感主要由价值,体验,和父母情感三部分构成(2009)。价值是“藤”充当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体验是根,为情感的发源地,是基础;“父母情感”是镜,为后续的研究打开一扇门。

  赵慧勤和孙波提出,情感的发展主要分为事件情感,行为情感和混合情感(2012)。事件情感主要是指喜悦,忧伤,希望等有具体事项为载体的情感;行为情感是指与行为有关的赞赏和责备等;混合情感则是位于二者之间,如生气,感激等情感。

  马多秀概括出情感的发展包括意识状况,体验状况,情感能力三个过程(2013)。情感意识状况指教师对自己职业的认知和意向;体验状况是指教师在自己工作的主观感受;情感能力是指教师的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及与别人的沟通能力。

  Turner提出人的基本情感为:愤怒、恐惧、悲伤、高兴这四种。有的研究者则认为羞愧和内疚是基本情感。乔纳森H! 特纳认为兴趣,预期,好奇,枯燥乏味,期望等不是基本情感,而是认知状态。因此,本人通过总结,将教师情感发展过程归纳为教师的情感认知过程,教师的情感体验过程,教师情感的内化过程。教师的情感认知过程是指教师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与教师相关的能力、教师职业、自我社会价值的主观了解与评价过程。教师情感体验是指教师在教学工作或日常生活中产生的感情的经历,经验及体会的总和。是教师成长最快的一个环节。教师的情感内化过程是指教师经历过一系列的情感体验之后,所达到的一个稳定的,积极的有利于教师职业发展的恒定的过程,也是教师情感的最高层次,最高境界。在每一个过程之后,都伴随有具体的情感。本人将教师情感认知过程具体表现为:动机,兴趣,预期(希望或期望),好奇;教师的情感体验过程的具体情感为三部分:积极情感,中性情感和消极情感。积极情感是指积极向上的,正面的情感,包括:快乐(愉悦),欣慰,满足等;中性情感主要指紧张,寂寞,移情,内疚等;消极情感是指人的负面情感,如:焦虑(忧虑),抑郁,恐惧(畏惧),嫉妒,厌倦,悲伤,痛苦等。

  四、总述

  情感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教师情感的研究意义重大。本人通过近几年的文献法总结了相关学者提出的教师情感的发展过程,从而进一步提出自己的观点。通过这些文献,不难发现,理论研究占大多数,实践研究比较少。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主要为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叙事研究。方法单一,不够丰富。从研究对象来说,主要为中小学教师。从研究领域来说,大多数有关情感的研究关注的是教师的职业倦怠,教师的职业情感,教师的情感劳动,教师的情感智力,教师的道德情感,自我效能感,教师的身份,及教师情感与教学等,对教师情感的内部发展过程挖掘的实践研究还比较欠缺。古海波和顾佩娅提出未来的教师情感研究要重视影响教师情感的因素,不仅要涉及教师的身份,信念,还要涉及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志平.情感的本质与意义:舍勒的情感现象学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2] 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5

  [3] 马多秀.论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感维度理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4)

  [4] 胡亚琳,王蔷.教师情感教育研究综述:概念,理论视角与研究主题[J].外语界,2014(4)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