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烨林 任思绪漫延
- 来源:小资CHIC!ELEGANCE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思绪,探究,思想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21-12-17 14:51
陈烨林喜欢做的事情有很多,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总在热切地体验生活里的种种,喜欢去发现生活的细节,享受当下。在采访的过程中,他的思绪放得很开,从表演到生活,从读书到音乐,从理想到现实······穿行在他的话语间,一个思想开阔、喜欢探究的陈烨林越来越清晰地反映了出来。
打破框架,重塑表演
演员在不断表演的过程中会有惯性的形成,从而出现固有的表演模式和表演状态,如果不去打破很容易被自己框住,无法向前。这是一个问题,也是一次挑战。对此,陈烨林思考着说道,“需要做更多练习,打破束缚自己的条条框框,重塑表演方式。”他认为表演是没有框架的,会允许演员在表演中自由地去表达,这亦是陈烨林最喜欢表演的原因之一,有创作感,能和角色互相成就。
以前陈烨林会很希望演一些和自己反差很大的角色,但后来又意识到不管什么角色都应该去尝试,不论是否与角色相像,重要的是在角色和自身之间找到一个恰好的发力点,再从这个点去发散,慢慢成为角色。“以前有种看山不是山的感觉,觉得自己什么样的角色都可以挑战,但到后面越来越发现一切的塑造都需要以自己为出发点,去贴近角色,从心底里相信角色才能成为角色,而不是说光靠演得像。”这是他近年来对表演上的新感知,真实的表达,在自我中生发。
“去年我拍了一个戏,在开拍前就跟导演讨论好了该如何去表演,但后来开拍了就发现我们当时的讨论过于完美了,但人都是不完美的。所以后来我在思考和摸索中,会潜移默化地重塑这个角色。”在试图还原贴近角色的过程中,陈烨林找到了与角色契合点,他是一个有表达欲的演员,总会很用心地感受角色的能量,找到适合角色的表演。
关于表演,陈烨林一直很注重“第二个自我”的表现,即根据角色的人生塑造一个新的自我。“一个好的表演,演员一定会有第二个思路或更多的思路,他把角色内在的东西诠释得能让观众感受到,这就是‘第二个自我’。”表演者对角色的审视是“第一自我”,在审视的过程为服务“第二个自我”会运用更多的表演思路 ,去展示角色内在的丰富性。这是他前行的方向,“要和自己的人性做斗争”,发掘“第二个自我”。
在成长的路上,人对自己的认识会改变,会发现新的自己。“随着成长,我看到了自己有更多的面。这也是为什么说我今年想要打破对自我固有的一个认识,因为想要做一个好演员或创作,就需要更包容,更加细心地体察时代的变化和气息,去接纳更多,然后就是成长。”如何去成为一个好的演员,是每一个演员都会思考的问题,这也是陈烨林在学习和探求的。对演员这个职业,他一直有一股探索欲,想要走到更深处,抵达好的表演。
让思想飞得更广一些
一日之中,陈烨林最喜欢晨起时的清醒,无论春秋,他起床后都会打开窗户,听窗外的声响。“鸟叫声,扫地的声音,早上人们散步的声音······会带来一种视听享受,让我知道新的一天开始了,感觉特别舒服。”
他也很喜欢户外徒步,对城市的文化和根基有浓厚的兴趣,只要有空闲时间都会走上所在的城市街头。“ 虽然我是处女座,但绝不是会宅在家里的人,我一定要出去走一走,哪怕是没有目的地走。”
除了走出去看世界,陈烨林也会在阅读中了解世界。这两年,他一直在看约翰·伯格的书。“约翰·伯格是当代艺术绕不开的大师,第一次看他的书会觉得他讲的东西很深,再看又有一种很朴素很现实的感觉。之前看了他的《观看之道》《我们在此相遇》等,最近开始看《约定》,他的思考都很有针对性,非常超前。对于我作为演员或做其他事情也好,都很有启发。”
受物理专业的父亲影响,陈烨林小的时候就看了很多百科全书,对天体物理很感兴趣。“我想我的理想主义可能也是那个时候感染上的,宇宙、天体就很浪漫很神秘,有那么多的色彩,让我很想去了解,无法想象我们看到的星星会是亿万年前的光。甚至思想飞得更广一些,我们现在在聊天,我们的彼此是不是我们当下的彼此呢?想想这些就很奇妙。”
这些喜爱不知不觉地影响着陈烨林在感性和理性上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他的“悲观的理想主义”,也可以说是理性和感性的融合。
“小时候,我对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景,一个比较理想化的状态。但随着慢慢成长,我发现这是一个很痛苦的历程,因为理想的状态很难达到,不可能事事如意,有时候甚至会以一种让你失望的方式呈现给你。我的 ‘悲观的理想主义’是我经过很多事情后慢慢出现的一个意识,因为当你心中饱含理想的时候意味着你面临的风险也会越大,这个时候提前放入一种悲观的情绪,反而能在得知结果后不会那么失落,这是我自己和自己的一种和解,一种平衡的方法。”他认真地缓缓地说着,轻松且自然。
在理想主义的基础上加入悲观色彩,让陈烨林接受了更多的变化,如今的他对待得失也更淡然和从容。“要尽情生活,不要太用力,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人生总是会有一个线性的发展,有高峰和低谷,都要去面对。只要你知道你想要什么,那就不要为自己设置那么多框架,就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就好。”坚持自己的他,如此向着生活,也越来越知道该往哪里飞。
CHIC:你说过因为表演会变得更敏感更脆弱,这让你在看待事物上有着怎样的变化?
陈烨林:很多时候这是一把双刃剑,演员是一个需要不停学习,不停变化的职业,在这个变化之中,会让人变得越来越敏感。有时候我看到一些素未谋面的人擦肩而过,他们身上的某个点会让我联想到某些东西,我可能就会被感动。其实不只是演员,任何做创作的人对万物的心态都一定是心思缜密和敏感的。
CHIC:你有想过去参加一些表演类的竞技节目吗?
陈烨林:之前是有想去参加的,我挺想感受一下这种竞技类的表演,想看看自己在那种高压的竞争环境下是什么样的,能够迅速打破自己的固有的一个表演模式,这应该是一种蛮好的体验。
CHIC:你喜欢听什么风格的音乐?
陈烨林:每个阶段喜欢的音乐风格不太一样,小时候跟着妈妈会听一些古典交响乐,到现在也喜欢。无论在北京还是上海,我每年都会看一些交响乐团。我还有一个癖好就是喜欢收集电影配乐、游戏配乐。因为配乐能够带给你情绪上更多的思考,而且每一个电影配乐都有故事在。有时候拍戏时,现场太嘈杂难以融入角色,就会听一些相关的配乐,让自己沉下来与角色产生共情。
CHIC:生活中你会比较喜欢或者擅长处理一些琐碎的事情吗?
陈烨林:喜欢又不喜欢。处女座还是很重细节的,可能会有段时间不想动,不想去谈那些琐碎的事,但一些比较重要的事情会放在心上;有时候可能在准备东西或者准备角色时,会变得不拘小节,过后会有段时间去在意这件事,就会去重视一些,比如来个大扫除或把之前没来得及回复的微信回复了。
CHIC:你有时也会去晨跑,跑步的时候你在想什么?分享一些经历?
陈烨林:跑步对我来说不是放空,它更类似于大脑的一个记忆修复,跑步过程中我不自觉地会想很多事情,会站在第三人的视角去看自己,做一些自我审视。因为我本身是一个比较喜欢徒步的人,以前在四川,我们就会跑到了康定、稻城;在新疆,有一次我们把车开到一个村子,然后租一个马队骑到一个四面环山,远处是雪山的地方,眼前是一个非常明亮的湖泊,类似于《魔戒》里面的哈比人居住的夏尔一样,给人一种非常宁静安详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