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管理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 关键字: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现状及对策
  • 发布时间:2022-03-25 10:26

  摘要:食品是人们生活的基本物质保障。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也对食品的质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才能保证人们基本的生活质量,进而推动社会的健康发展。但就目前来看,我国食品质量安全在监测监督管理方面依旧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发挥对食品安全应有的监督管理作用,使人们对食品行业产生了信任危机,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解决,以推动食品行业的长远发展。本文以此为出发点,着重分析了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管理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够为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1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管理概述

  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管理指的是针对食品质量安全而开展的一系列监督管理工作,其旨在保证食品的质量安全,使得人们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得到保证。食品作为人们生存生活的基础,其质量安全与每一个人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都密切相关。而随着近些年来食品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品种类及口味的同时,也使得食品监测监督管理工作的难度进一步加大,现行的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管理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当下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管理工作的需求,而为了避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就必须要对现状进行改变[1]。特别是我国人口众多,对食品产品的消费量庞大,食品安全问题也更容易受到人们的关注。保障食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当前人们生活的基本要求之一,相关部门必须予以重视。

  2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管理的意义分析

  2.1规范食品行业发展

  食品行业是一个庞大的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也比较激烈,而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使用不良的生产手段,而这些食品在流入市场后,不仅会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同时其以极低的价格,还会对市场上的同类食品形成冲击作用,破坏市场原本的良性竞争状况。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其也会对食品行业市场的稳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因此必须要通过食品质量安全监测来对这种情况进行监督与管理,以起到良好的规范作用,进而推动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

  2.2保证公众身心健康

  公众是食品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管理的第一目标就是保证公众的身体健康。在食品产品的生产销售过程中,通过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管理活动,将其中质量安全存在缺陷的产品剔除,使流入市场的销售产品都符合质量安全标准,保障人们在食用这些产品的时候,不会因为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而使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受到影响,进而充分保证食品产品的安全性[2]。

  2.3提高食品行业地位

  食品行业是面向社会发展的重要产业,其长远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而要想获取社会的认同,就必须要先做好食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进而才能积累一定的信誉,获取长远的发展机会。但是就目前来看,食品行业由于各种不良竞争的存在,使得其食品产品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缺陷,行业整体地位偏低,消费者难以对食品行业有所认同。在这样的情况下,相关部门需通过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管理来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制造出满足消费者质量安全要求的食品产品,进而使得食品行业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3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管理现状分析

  3.1相关制度不够完善

  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管理虽然有一定的制度体系支持,但就现状来看,这一套制度依旧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为相关标准制度缺乏针对性和独立性,需要进一步改进,同时制度的内容不够具体,需要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规划缺乏科学性,在实际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与管理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被动性,监管部门相关职能的行使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使其应有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出来。同时,政策制度中对于食品质量安全的有关规定、内容比较含糊,不仅难以进行清晰的限定,透明度与公开度也难以保证,使得针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活动缺乏制度的有力支持[3]。此外,具体执行食品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的组织机构,也不甚明确,多部门参与的局面引发了多方面的问题,实际执行效果大打折扣。

  3.2监测检验手段落后

  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管理中,会涉及到较多的检测项目,同时还要根据检测结果开展评价活动,这一工作的系统性较强,不仅需要多部门人员的相互配合,同时还需要有可靠的检测手段支持。但就目前来看,相关部门所使用的监测检验手段依旧比较落后,大多数监测检验仪器都是过去检测工作所置办下来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其已经无法满足当下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管理工作的要求,监测检验的准确性也会大打折扣,无法有效保障食品的质量安全。这种情况多发生于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城镇,由于各方面的限制,使其监测站以及相应监测技术体系的建设都存在较大的落后性,对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管理工作形成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3.3食品安全抗风险能力低

  食品安全质量监测监督管理中,风险评估工作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前,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更高的利益,违反相关法律规定,在食品制造过程中添加了一些不在食品安全质量标准范围以内的物质,如白木耳生产过程中,利用二氧化硫进行漂白等行为,使得食品风险大大增加。此外,近些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食品也走入人们的生活,但是由此而带来的人类基因受损等问题也使得食品面临着极大的风险问题。而目前国内对于食品风险的分析尚处于发展阶段,相应技术并不完善,针对食品风险的防控能力整体偏低,需要进一步进行完善[4]。

  4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管理对策分析

  4.1完善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当前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管理制度方面的缺陷,使食品质量安全监督与管理工作面临着极大的漏洞,对此应当从法律的角度对现行的制度进行优化与完善。监管执法部门在实际的执法过程中,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相关内容的规定来开展执法活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提高执法活动的合法性。同时监管部门应当根据相关法律的支持,结合部门的实际情况,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进行细化,以提高制度的合理性,满足新时期下,各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活动的展开需求。此外,要面向社会建立完善的检测监督管理体系,在统筹协调市场、消费者、媒体等多个主体的基础上,推动食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制度的有效施行。

  4.2优化食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

  针对当前食品质量安全监测检验技术落后,整体检测能力不足的问题,应当采取措施对当前食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进行完善,以进一步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监测水平与效率,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充分满足食品质量安全的监测需求,避免各种检验不合格问题的出现。具体包括以下3方面内容。①要立足于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现状,积极引进先进的检测技术和检测设备,使得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得到有效的提升与改善,为食品质量监管工作的展开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②要加强不同检测机构之间的信息交流,实现基本检测信息、检测经验的共享,以促使我国食品质量安全整体检测水平得到提升,进一步满足食品质量安全检测的需求[5]。③要对国际上先进的食品质量检测标准进行学习与借鉴,来实现优化国内检测标准的目的,从而提升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的准确度,提高食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

  4.3全面评估食品质量安全风险

  食品在生产制造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若是风险评估不到位,会使得食品的抗风险能力大大降低。我国目前在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足,难以有效对风险进行评估,屡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对此必须要建立系统性的食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对食品生产制造过程中所存在的安全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相关人员应对食品加工制造流程进行深入了解,明确具体生产工艺,以提高风险评估工作的针对性,使食品生产制造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得到最大程度的降低。此外,要加强对食品溯源调查体系的构建,通过这一体系来实现对食品原料、存储、运输等过程具体信息的调查和管理,从而全面掌握食品的加工销售等流程,实现对食品质量安全的严格控制,保证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同时,也推动食品制造企业的长远发展。

  5结语

  综上所述,食品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而我国目前在食品质量安全监测监督管理方面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整体监管水平比较低下,难以满足实际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需求,对此应对食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进行完善,优化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全面评估食品质量安全风险,以促使这些不足之处得到改善,起到对食品质量安全应有的监管作用,切实保障食品质量安全。

  参考文献

  [1]谢纯香.浅析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全面质量管理对策[J].现代食品,2019(17):107-108.

  [2]杨辉.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现状分析及对策[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7(5):37-40.

  [3]袁纯旸.浅谈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现状及全面质量管理对策[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7):256.

  [4]杨辉.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现状分析及对策[J].包装与食品机械,2007(5):37-40.

  [5]杨辉.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体制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肉类研究,2006(12):1-6.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