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学生与数学快乐同行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引领,快乐,学生
  • 发布时间:2022-04-08 16:12

  【摘要】现在初中生学习数学,由于各地区教育水平及文化差异,有一部分的学生具有基础差、知识面不广、反应能力较低等特点,尤其是在一些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数学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占了较高的比例。这些难题怎样解决呢?为此,我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总结,并从四个突破性方面进行教学探索和实践,并将快乐与积极的元素加入其中,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各个方面取得了质的变化和提高。

  调查显示,学生一般都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较多的学生对数学难以形成愉快的心理体验。在中学所学的科目中,数学常常是排在“最不喜欢的学科”的榜首。学生眼中的数学,好象是一个衣着朴素,表情严肃,显得有些高深莫测的哲人,可敬但不可亲,有很多东西看似简单,但一经实践,又错陋百出,而且还有一些是多次出现的错误,屡教而不能改,可能是他们还不得甚解吧,也许是他们还存在数学学习的心理[1]阴影吧,等等,事实上,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既辛苦而又充满快乐的,这也正是数学学习的最大的魅力,为此,笔者将在如下三个方面分享在如何搞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快乐指数方面的一些探究。

  一、力争做一个善于走进学生心灵的积极

  上进型教师,让学生从内心真正接受你

  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都不成熟,听课常常根据自己的喜恶来选择认真听还是不听,尤其是对老师的个人好恶,也许直接地影响到他们对这个学科的喜好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做老师的要有乐观的生活态度。也可以说,个人精神面貌和言行举止可能在更大的层面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状态,即需要激活他们学习的内需[1]。人们都是喜欢那些能给他们带来快乐的人,学生也一样。乐观的生活态度会让教师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教学中保持创造的激情和创造的活力,而且是源源不断的,会让学生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而充实,会让那些年纪尚幼的孩子们把你当作他们成长中的精神食粮,成为他们的榜样,甚至成为他们心目中的“神”。有的老师仅仅带着知识走进课堂,而有的老师还把爱和关注也带进了课堂,仅带知识走进课堂的老师,他的知识只能成为一个匆匆的过客,学生很容易忘记,而把爱和关注也带进课堂的老师,不仅他能将相关的知识能长久地留存在学生们的记忆中,灵活地运用于学习实践中,还常常改写了学生的人生。笔者在所任教的班级,给了他们一个宣泄感情的平台,叫做“我的数学小屋”。每周一次,可以是数学知识的领悟、理解与总结,尤其是一些特殊的代表题型的分析与总结,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也可以写学习数学的心得和困惑;可以向老师求助数学题的解答;还可以向老师提出教学建议,等等,并将这项工作进行竞赛和评比,评出最有心得的优胜者,在全班面前进行表扬和表彰,推广其成果,动员同学们向其学习,并在平时操行分上也加以体现,让他除了感受自己成功的体验处,也让大家也来分享其成功的经验,共同进步,达到共盈的目的。同时,每次的“我的数学小屋”,我都认真地批改,给他们写上温馨的评语,寄以美好的祝愿,让他们感受着老师的关注,并带着老师爱的叮咛去学习、生活。当然我也从中找到了做教师的幸福与感动。

  二、营造轻松、生活化的学习环境[2],

  让数学的实用性深入人心

  从表面上看,数学知识是一些纯理论的枯燥的演绎与推理。但是,如果把这些纯粹的理论与公式放到现实中的一个个活生生的时间和空间中去理解,就容易看清它的至纯与至美,而纯美的东西又恰恰是学生喜欢去追求的。

  例如笔者在组织学生学习“黄金分割”这一知识点时,课本上的相关例子还不够能引导学生感受到她的神奇。曾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女生爱穿高跟鞋?穿多高的跟才合适呢?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了解和掌握了黄金分割的概念和定义,感受黄金分割的精彩的运用,还感受到了生命和曲线的美。在相似形的学习时,引导学生结合相关的知识运用,通过亲自测量实践,测出了我校周围的最高建筑的高度,让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环境中,结合师生间的信赖、思考、感悟、想象甚至热爱,能够让学生愉快地去探索数学规律,感受数学的奥秘和魅力,而且会切地感受到数学其实还是很可爱的,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是我们最亲密的朋友,只是需要时间与她好好交流而己。在这样的氛围和背景下学习数学知识,有了这样的学习心理准备,效率必将成倍提高。

  三、开展生动而又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

  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学习“学生并不是不喜欢数学知识,而是讨厌你给予他知识的这种方式”。因此要善于变枯燥为有趣。数学是一门抽象的枯燥的学科,因而多数学生对学数学不感兴趣。为此,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是很重要的。我在教学中尽量将书本上的知识设计为生动有趣的问题或活动,把抽象而枯燥的知识转变到为一种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知识。三是利用中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数学活动可以是课堂上的,也可以是课外的。笔者在“有理数的加法”一节时,曾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找伙伴”,具体办法是找了10名同学,他们的胸前贴了一个数字,有的是正分数,有的是正整数,有的是负分数,有的是负整数,还有一个贴的是0,拉手表示找“伙伴”(做加法),可以两个人拉,也可以是多个人拉,然后让“观众”们抢答结果,在近乎沸腾的课堂上有效地练习了“有理数的加法”,一下就轻易吸引了学生的学习注意和探究的兴趣,学习的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在此就不一一列举,总之,积极地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切实地在教学中实行,相信你的课堂的效率会成倍提高的。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任务,走进了新课程,给我们教师带来许多新的挑战。我们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自由自在、快快乐乐地在数学大观园里成长。

  参考文献

  1.赵军林等《.有效备课》.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年6月第1版.第11-15页

  2.孙菊如等.《课堂教学艺术》.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145-151页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