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的应用分析

  • 来源:中小学教育
  • 关键字: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
  • 发布时间:2022-04-08 16:15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育形式和内容更加贴近于生活,相较于以往传统的、教学思路单一化的数学课堂,新时代的小学数学课堂更加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做到与生活环境相融合,使得学生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引言

  鉴于小学数学知识大部分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关系,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应当要从生活实例和学生比较了解的场景着手,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他们对已掌握知识的角度来出发,拉近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注重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真正感受数学带给他们的学习意义与价值体验,让他们原本单一的数学世界充满不同的色彩。

  一、改进小学数学教学的方法

  小学数学教学与具体生活能否有效融合,关键在学生能不能有效应用数学学习方法来解决具体问题。所以,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提升便变成教师的课堂教学关键的任务之一。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从数学思维视角出发来了解生活中的问题与状况,探寻与解决生活中的不一样的问题与状况,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水平,并意识到数学思维与生活的联系。与此同时,教师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感受,正确引导与激励学生应用数学生活化理念来解决各种各样学习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讲,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具体问题,不但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学好数学知识之后的一种成就感,还能在这种成就感的推动之下逐渐养成应用数学思维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的好习惯,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以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二、创设生活情境,体验快乐教学

  教学情境的优势在于其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专注度,因此要想让学生学好数学这门学科,教师当务之急是通过结合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事例,来构建一个良好的情境,从而更加顺畅地导入新课,帮助小学生慢慢养成观察日常生活的数学部分的良好习惯,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透过相关研究,我们发现教师在日常授课环节中加入一些日常内容,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生活化的内容必须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如此一来便可以大大活跃课堂氛围,学生们的课堂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回答问题的主动性也有所提升,所以这就意味着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务必要针对性地构建与学生相关的生活情境,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并更好地学习和运用数学。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一开始准备好与之相关的图片,比如找一些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出现的图形物体,这样教师就可以开始创设情境了:准备各种不同形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在这期间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测量、拼接等方式,引导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仔细观察,最终获得答案。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微课创造一个适合数学建模的教学环境。教师通过微课可以创造适用教学内容的生活情景,唤起学生的意识,让学生将课堂内容与生活内容相联系起来,将枯燥的数学知识变得具有应用性。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播放一些日常生活当中比较常见的各种不同图像的建筑物,生活物品如风筝等。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脑海里构建出图形的大致模样。

  三、探寻教材中的生活内涵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学教材是小学老师的主要参考资源,编者在编写教材时,是基于本身工作经验和新课程标准等编撰而成的,有很强的合理性。所以,要想完成生活化数学课堂教学,老师便要在理解教材知识内容的同时,充分注意到教材中的生活案例,并将这些与生活相关的案例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完成科学合理的教学课堂。但要注意的是,老师在深层发掘教材的环节中,不但应综合掌握系统编辑管理体系,还需要用心揣测教材中有关知识的深度含义,尤其是教材中插画图片与练习题的分配,要理解编者的用途,并具体指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的日常生活含义,协助其能够更好地把握数学教学本质,从而成功处理日常生活碰到的各类问题。

  四、运用知识生活化,增强课堂趣味性

  知识的学习始终伴随着遗忘,多数学生在对知识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很容易遗忘,这里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因为这些知识都是教师进行灌输而非学生自我主动学习的,同时他们还缺乏了一定的实践操作和生活体验,以至于对知识的遗忘速度之快。一直以来,数学的教学只停留在教材表面,书上的知识点也都是当作一种固定题型来完成,真正走到生活当中时,那些学过的知识则显得那么薄弱,教师们忘记了数学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为日常生活服务的,只有将所学知识带入到生活中解决问题才算是真正学会了知识。这一切都意味着教师在教授数学这门学科时要不断将知识生活化,创建相应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模拟解决生活问题。例如在学习圆这一章节时,例如在学习圆这一章节的知识时,教师可以一开始准备好与之相关的图片,比如找一些在学生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出现的圆形物体,如轮胎,球,硬币救生圈、呼啦圈等等。这样教师就可以开始创设情境了:准备各种不同形状的圆形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试着询问他们经常接触的圆形物体有哪些,在这期间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与之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测量、拼接等方式,同时也可以自行准备学习用品来搭建日常生活中的圆形的建筑物或者物品,从而加深学生自己对圆形的印象,这种实践大大提升了课堂的效率,还能从侧面帮助学生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仔细观察,通过自主探究最终获得相应的答案。

  结语:

  数学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不仅表现在生活中处处运用到数学内容,也体现在用数学知识改变和解决问题,通过渗透到生活化的内容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现象和概念,只有将理论联系到实践,才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罗琴.探析如何让生活化教学融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J].女报:家庭素质教育,2020:0144-0144.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