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冷链食品屡次成为病毒“突破口”。各地在对其进行管控时,层层加码,扩大范围,提升强度,增加了企业的经营困难,让已受疫情严重影响的连锁零售和餐饮企业雪上加霜。个别地方甚至执行“一刀切”政策,即便要求达标也不允许销售或使用进口冷链食品。其结果是造成大量进口冷链食品临期或过期,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也造成食物浪费。
为此,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出《冷链食品生产经营新冠病毒防控技术指南(第二版)》,精准定位“集中监管仓或首站冷库等重点场所”和“搬运工、掏箱工等高风险岗位”,明确提出“进口冷链食品装载运输工具和包装原则上只进行一次预防性消毒,避免重复消毒”。随后,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不得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政策要求基础上擅自增加对服务业的疫情防控措施”。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合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政总裁洪明基提出《对冷链食品进行科学精准管控的建议》的提案。提案建议,首先,应按照风险等级来管控进口冷链食品,将进口冷链食品的防控重点放在风险等级相对较高的肉类和水产品。其次,实现监管库(集中仓、中转库、第一存放点等)证明文件互认,减少重复消毒和检测。同时,明确进口冷链食品定义,不得将管控扩大到国产冷链食品。此外,针对餐饮企业使用进口冷链食品的相关问题做出明确指导。
“在疫情防控给国家经济和社会带来一定负担的情况下,政府应出台明确的指导意见,科学理性对待进口冷链食品,防止出现因过度防控给企业和社会带来额外的负担和损失。”洪明基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