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铜矿北矿段外围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化成因及找矿潜力

  • 来源:科学与技术
  • 关键字:普朗北矿段外围,铜铅锌银矿化成因,找矿潜力
  • 发布时间:2022-06-17 20:24

  摘要:普朗铜矿北矿段外围是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的一部分,近年来在早先发现的脉状铅锌银多金属矿(化)体间新发现具斑岩型铜矿化石英二长斑岩,围绕斑岩体见发育较完整的斑岩铜矿床的蚀变系统,表明本区存在一个独立成矿中心,有较大找矿潜力。

  0 前言

  普朗铜矿北矿段外围地处普朗超大型斑岩铜矿床的最北端,距普朗铜矿矿部约6km,早在普朗铜矿床发现的初期阶段,便发现有脉状铜铅锌银多金属矿体产出,显现出了一定的找矿潜力。

  1 地质背景

  本区地处甘孜—理塘结合带西侧,德格—中甸陆块东缘,印支期义敦—中甸岛弧带南段。在岛弧为主大地构造背景下,区域上主要出露了一套以尼汝组(Tn2)、曲嘎寺组(T3q)图姆沟(T3t)、喇嘛亚组(T3lm)为代表的弧间盆地沉积的碎屑岩、碳酸盐岩夹火山岩建造。总体表现为一被断裂破坏的红山复式背斜,由一系列北北西向紧密线性褶皱和同向断裂组成。

  2 矿区地质

  ①地层

  出露图姆沟组二段第二层(T3t2-2),岩性为长石岩屑砂岩、砂板岩夹安山岩。总体呈一向南南西倾斜的单斜构造产出,总体产状210°∠60°。

  ②构造

  未发现规模较大的褶皱及断裂构造,节理、裂隙构造较发育。在砂岩、砂板岩及安山岩中普遍发育一组近东西向的节理、裂隙、板理或片理化构造,以向北倾斜者居多,少数向南倾斜,陡倾-近于直立,倾角65-85°,与岩层层面斜交,为本区一组控岩、控矿构造。在中部有石英二长斑岩脉沿砂岩中的该组构造侵入;中、南部沿砂岩、砂板岩及安山岩中的该组构造,局部有脉状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化体充填,并沿构造面有褐红色铁的次生氧化物被膜分布。

  3、岩浆岩

  岩浆活动较为强烈,火山岩及侵入岩均有分布。

  ①火山岩

  岩性为安山岩,分布在本区中部及西北部,灰-深灰色,斑状结构明显。中部安山岩结构构造、物质成分与侵入相闪长玢岩差别不大,依靠与砂岩呈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的接触关系与闪长玢岩相区分。西北部安山岩中含有少量板岩、砂岩碎屑及角砾,喷发相特征明显,与侵入相闪长玢岩有明显的区别。

  ②侵入岩

  出露一浅成-超浅成中酸性复式玢(斑)岩体,分布在本区中东部,主要由一闪长玢岩岩枝及石英二长斑岩脉组成。

  闪长玢岩岩枝:侵位于砂岩、砂板岩和安山岩中,在主山脊南北两侧山脚剥蚀较深地段断续出露,深部经钻孔揭露相连于一体,可能为西侧普朗Ⅲ号岩体的一部分。岩性主要为石英闪长玢岩,岩体内部存在因自身结晶分异作用所形成的石英二长闪长玢岩、石英闪长玢岩不同岩性相带,各岩性相带之间成连续渐变的变化关系。石英二长斑岩脉:侵位于石英闪长玢岩和砂岩中,主要分布在靠近主山脊南侧,连续出露。东西走向,略向北倾斜,近于直立,倾角70-85°。

  4、围岩蚀变

  蚀变作为热液矿床尤其是斑岩型铜矿床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历来都是人们所关注的焦点,对本区蚀变的研究最终得出了令人欣喜的结果:与其他典型的斑岩型铜矿床及普朗首采区、北矿段一致,普朗北矿段外围也显示出自岩体中心向外,依次为钾化-黄铁绢英岩化-青磐岩化的蚀变特征,其具有一个斑岩型铜矿床独立、完整的热液蚀变系统。

  钾化:主要分布于石英二长斑岩的中心部位,分布范围狭窄,主要为钾长石化,具体表现为:①原钾长石斑晶的次生加大;②沿岩石节理裂隙发育钾长石脉;③在石英为主的脉体两侧出现钾长石脉体晕。

  黄铁绢英岩化:分布于石英二长斑岩极其围岩二长闪长玢岩和石英闪长玢岩、砂岩、板岩中,分布范围较广,主要为磁黄铁矿化、黄铁矿矿化、硅化、绢云母化,具体表现为:①磁黄铁矿、黄铁矿沿节理、裂隙充填成网脉状磁黄铁矿、黄铁矿脉;②绢云母交代长石斑晶,在交代不完全时,外圈常得于保留,在交代完全时,则整个斑晶都被鳞片状绢云母集合体所取代,只保留假像,当绢云母化作用足够强时,则基质长石也被绢云母化,另有出现绢云母脉,常和石英、金属硫化物一起产出。

  5、矿体及矿石特征

  (1)矿体特征

  ①斑岩型NKT1铜矿体

  地表主要沿X:3107000坐标线出露,出露标高4360,产于一石英二长斑岩脉及其上盘围岩长石岩屑砂岩中,总体呈脉状形态产出,近东西走向,向北倾斜,倾角75°-85°。矿体总长度约280m,矿体平均厚度约6.5m,平均品位Cu:0.42%。

  ②脉状铜铅锌银多金属矿体

  MKT1:产于图姆沟组二段第二层(T3t2-2)砂岩构造破碎带中,

  呈脉状产出,近东西向延伸,向北倾斜,倾角65°左右。工程控制矿体长度440m,总长度约600m。平均厚度2.10m,平均品位Pb:6.31%。矿体厚度沿走向整体具有两端相对较薄,中间较厚的变化规律,矿体品位变化不大,基本稳定。MKT2:主要产于安山岩和板岩接触部位的石英脉中。仅有地表两个工程控制,出露标高4205m。工程控制矿体长度50m,总长度约200m。平均厚度1.33m,平均品位Pb:4.53%。矿体近东西走向,北倾,倾角约65°。共生有铜和锌的由于组分,共生组分平均品位Zn:1.98%。Cu:0.25%。可见有金属矿物方铅矿、闪锌矿及黄铜矿、黄铁矿、磁黄铁矿呈脉状或团块状分布。

  (2)矿石特征

  ①斑岩型NKT1铜矿体

  矿石主要有用组份Cu。矿石矿物为黄铁矿、黄铜矿、少量斑铜矿;脉石矿物长石、角闪石、石英及绢云母、绿泥石、绿帘石等。矿石结构细粒它形粒状,矿石构造浸染状、细脉浸染状。

  ②、脉状铜铅锌银多金属矿体

  主要有用组份Cu、Pb、Zn、Ag。矿石矿物为磁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闪锌矿,主要呈团块状、他形粒状分布。脉石矿物种类较多,石英为主。矿石类型多种有用组份,含矿岩石为安山岩、砂岩、石英脉的为硫化矿石。矿石结构细粒状,矿石构造角砾状、块状。

  6、矿化成因

  鉴于:①本区发现的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化)体产于斑岩体内或斑岩体附近的围岩中,与斑岩体空间联系密切;②本区发现的铜铅锌银多金属矿矿(化)体上述形态产状,有用组份类别、矿石组构等均与典型的与斑岩有关热液矿床矿体特征一致;初步判定:本区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化为区内所发现的成矿石英二长斑岩所成,矿化类型分别为斑岩型和热液脉型。其中,斑岩体围岩中脉状铅、锌、银多金属化与斑岩体内斑岩型铜矿化属同一个成矿系列,处于本区石英二长斑岩所成矿化带的外带。

  7、找矿潜力

  普朗铜矿北矿段外围作为普朗铜矿区以往已发现矿化信息,但受自然条件所限,工作程度较低的找矿远景区,随着本区含矿斑岩体的发现,找矿潜力已初步显现。

  在以往地质认识中,由于本区过去未发现成矿岩体,曾认为脉状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化与普朗铜矿主矿体属同一成矿系列,由首采区主岩体所引起,是主岩体的所成矿化带的外带产物,找矿的方向为寻找脉状铅锌银多金属矿体,找矿潜力一般。本区具完整斑岩型铜矿床热液蚀变系统含矿斑岩体的最新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本区脉状铅锌银多金属矿化由区内石英二长斑岩所成,本区具有较大的寻找斑岩型铜矿的潜力,有望在普朗铜矿区内寻找到继首采区、北矿段之后的第三个成矿中心,进而取得找矿突破,进一步扩大整个普朗铜矿床的规模。

  参考文献

  [1]李文昌、薛迎喜、卢映祥等.中国斑岩铜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2012;

  [2]李文昌、潘桂堂、莫宣学等.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碰撞造山成矿理论与勘查技术,2012;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