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色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 来源:新玉文艺
  • 关键字:红色文化,小学语文,运用策略
  • 发布时间:2023-07-07 11:10

  申美玲 成晓艺

  (太原师范学院 山西晋中 030619)

  摘要:红色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将会对小学生的发展大有益处,各界都不应忽视这一问题。应以学校作为主力军,联合家庭、社会方面的力量,三方合力,共同为学生学习红色文化创造良好环境,提供适合的支架。

  关键词:红色文化;小学语文;运用策略

  一、学校多方面满足学生的红色教育需求

  家长将学生送入学校,必定是给予了学校充分的信任,学校应利用其场所的熏陶感染能力,从多方面为学生创造学习红色文化的环境,提供多种学习载体,肩负起其传播红色文化主力军的责任。学校的建设者、学校的管理者、学生的指导者,都可以为满足学生红色教育需求献力。

  (一)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学校可以开发特色校本课程,使学生不仅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可以看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在校本课程中也可以感悟革命先辈为新中国建设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其坚定不移的信念。开发校本课程能够使红色文化融入小学育人体系,这样学生更容易去接受,更想要去学习,这便对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大有裨益,无意识中便参与了课程的开发,真正践行了“做中学”的理念。

  (二)将红色文化渗入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

  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这样有助于使学生的爱国之情得以激发,语文素养得以提高。

  1.在阅读教学中延伸

  各个学段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渗入红色文化,需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而定。

  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中,选有一篇名为《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课文。由于一年级的学生还尚未形成自己的认知,如果只是枯燥地讲解这篇课文,能听进去的学生会很少。故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解读时,可以在PPT上向学生展示相关革命地区的照片,给学生一种直观感受,使学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影响。一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有一个模块是快乐读书吧,该主题是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师可以将刘胡兰、贺昌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改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在教师的带领下,让同学们朗读、吟唱,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就受到了红色文化的熏陶。

  三四年级的学生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故依据课标要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看有关红色文化的书籍,由于学生这时识字不多,对很多字词的理解也不透彻,故这一活动需在家长的陪同下进行。这样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量,而且也让学生受到本地红色文化的熏陶。

  阅读是人们通过语言文字了解信息、建构认知、提升素养、知晓世界的一种方式,在阅读教学中向学生拓展红色文化,可以增添学生肚子里的文化墨水,对家乡愈加了解。

  2.在口语交际中渗透

  小学教育的每个阶段都渗透着口语交际教学。其中一~四年级的口语交际教学均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部编版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的主题是听故事,讲故事。教师可以将刘胡兰小时候就在为革命事业奋斗讲给同学们听,再让他们复述故事。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的口语和复述能力得到改善,而且也将刘胡兰同志的事迹以故事的形式让他们吸收。

  四年级口语交际的主题是讲历史故事。教师可以缩小主题内容,让一部分同学讲全国“红色”人物故事,另一部分同学讲当地的“红色”人物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必须先去搜查故事,接着再以自己熟悉的方式记忆、表达,讲故事的人必定会对自己所讲故事了然于心,听故事的人也会对别人所讲的故事有所感触。这样的全员互动,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红人红事”。

  3.在写作教学中融合

  2022年新出台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能根据需要,用书面语言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

  小学生的想象力比较丰富,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往往天马行空,在他们的作文中表达出来的想法能够看到他们的童趣与认真。四年级有一个习作主题是《游——》,学生可能更多会想写自己去过的有趣的地方。教师可以在此限定范围,让学生家长在周末带领孩子去参观当地的革命遗址及纪念馆,最后让学生们写他们的感想见闻。这样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表达能力,也能够让他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再次回忆这次参观时的见闻以及心情。

  4.在综合性学习中拓展

  综合性学习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要在现实情况允许的条件下进行。综合性学习要注重多元性与开放性,可以与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相结合,共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条件,每个月空出三节课为学生播放红色影片,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基地,创建班级红色文化公众号,为学生拓展学习空间。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多方面的条件,助力学生成长。

  (三)开展主题活动,培育校内红色文化宣传者

  借助每周的国旗下品德兼优的三好学生讲话活动这一形式,使学生切身体会校园内的红色文化。组织全校班主任每个月开展两次红色文化班会主题活动,班会期间将教室内的板报设计成与红色文化有关的内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思想认识就得以升华。建议学校在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节日期间,组织学生进行红色文化宣讲、红舞大赛、红歌嘹亮等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开展多种多样的与红色文化有关的活动,让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使他们愿意继续传承中华优秀红色文化、当地优秀红色文化。

  (四)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安排志愿活动

  红色教育基地也可以看作一种课程资源。学生在教师以及家长的陪同下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可以重温悲壮战争史,也可以体会到中国共产党人不惧残酷战争、不惧恶劣环境、永不挫败的精神,缅怀革命先烈,牢记其丰功伟绩。

  参观红色基地这一形式,比让同学们在教室里听语文老师讲述,观看影片更为直观,这样的直接学习更能引发同学们的感触。这才是真正地践行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直接学习与间接学习相结合。

  二、与家庭教育相融合,注重熏陶

  家庭环境影响学生的认知,家长应配合教师在家庭中进行红色文化教育,不能只注重孩子专业技能方面的培养,而忽略了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家长和教师要分工协作,工作日教师负责培养学生,节假日家长可以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红色文化教育。家长要与学校形成合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红色文化教育环境。

  三、与社会相联合,打造红色精品

  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不集中,红色影视剧以及文学作品在观看阅读时耗费时间较长,小学生直接观看吸收内化的效果不佳。学校可联合政府以及社会上优秀人士,将红色影视作品以及文学作品拍成微视频、动画片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能够更有力地抓住孩子们的眼球,让他们更愿意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

  参考文献

  [1]王立胜.红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的融合方式探讨[J].科学大众,2019.

  [2]刘勇.论中小学开展红色教育的途径[J].法制博览,2019.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作者简介:申美玲(1999),女,汉族,山西省襄垣县,太原师范学院,硕士,学科教学(语文)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