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运动员的营养需求与食品科学补给策略研究

  •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 关键字:营养需求,食品科学补给,运动表现
  • 发布时间:2024-03-08 21:57

  于海涛

  (沈阳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45)

  摘 要:本文在散打运动的特点与能量消耗、营养学基础理论以及食品科学补给原则的基础上,分析了散打运动员的营养需求,提出了训练前后、比赛期间的营养补给方案,并强调长期健康与营养补给的平衡,探讨营养补给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联性,为散打运动员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补给建议,以提高其运动表现和恢复能力。

  关键词:散打运动员;营养需求;食品科学补给;运动表现

  散打作为一项高强度、全身性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体能和营养状态有极高的要求。合理的营养补给不仅可以为运动员提供运动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还可以促进运动后的恢复和提高运动表现。目前针对散打运动员的营养补给研究尚不充分,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的指导策略。

  1 理论基础

  1.1 散打运动的特点与能量消耗

  散打,作为一种高强度、间歇性的全身运动,具有其独特的运动特点。在散打比赛中,运动员需要迅速而准确地执行各种技术动作,如踢、打、摔等,这些动作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性。散打运动的间歇性特点使得运动员在比赛中经历多次高强度运动后的短暂恢复,这对运动员的能量恢复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能量消耗的角度来看,散打运动主要依赖磷酸原系统(ATP-CP 系统)和糖酵解系统来提供能量。在比赛开始阶段,磷酸原系统迅速为机体提供能量支持运动员的爆发性动作。随着比赛的进行,糖酵解系统开始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分解糖原来提供能量。这两个系统的能量供应都是有限的,需要通过合理的营养补给来确保运动员在比赛中持续保持高水平的运动表现[1]。

  1.2 营养学基础理论

  营养学是研究食物中营养素的性质、分布、生理功能以及人体对营养素的摄入、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的一门科学。对于散打运动员而言,营养学的基础理论是指导其合理膳食和营养补给的重要依据。根据营养学的基本原理,人体需要摄入适量的宏量营养素(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和微量营养素(如维生素和矿物质)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对于散打运动员而言,其能量消耗和营养素需求高于一般人群,因此需要更加注重膳食的平衡和营养素的摄入。营养学还强调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效率。对于散打运动员而言,选择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和合适的摄入时机可以提高营养素的利用效率,从而更好地支持运动表现和恢复过程。

  1.3 食品科学补给的基本原则

  食品科学补给是指通过合理的膳食计划和营养补充来满足运动员的营养需求和提高运动表现的过程。①个性化原则。每个运动员的身体状况、训练计划、比赛安排和营养需求都是独特的,因此食品科学补给应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设计。②平衡性原则。膳食应提供充足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以满足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需求。各营养素之间应保持适当的比例。③适时性原则。营养素的摄入时机对于其利用效率具有重要影响。食品科学补给应关注运动前、中、后的膳食安排和营养补充时机。④安全性原则。食品科学补给所使用的食物和补充剂应确保安全无害,不会对运动员的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在选择和使用补充剂时,应遵循相关法规和指南的建议[2]。

  2 散打运动员的营养需求分析

  2.1 散打运动员的生理特点

  散打运动员通常具有较低的体脂率和较高的肌肉量,这是由其运动特性所决定的。散打运动员需要经常进行高强度、爆发性的运动训练,这使得他们的肌肉纤维类型以快肌纤维为主,以支持快速、有力的动作执行。散打运动员的心肺功能通常也较为出色,以满足在比赛中持续进行高强度运动的需求[3]。这些生理特点决定了其对营养素的高需求和高利用效率。

  2.2 散打运动员的能量需求

  由于散打运动的高强度和高消耗特性,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能量需求明显高于一般人群。其需要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来提供稳定的血糖水平和肌糖原储备,以支持持续的能量供应。适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也是必要的,蛋白质可以为机体提供肌肉修复和合成的原料,而脂肪则是长时间低强度运动时的重要能量来源。

  2.3 散打运动员的宏量与微量营养素需求

  在宏量营养素方面,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比例应根据运动员的训练强度、体重和比赛安排进行合理调整。一般来说,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摄入的50% ~ 60%,蛋白质占15% ~ 20%,脂肪占20% ~ 35%。散打运动员对微量营养素的需求也不容忽视,如维生素B 族、维生素C、钙、铁等,它们对维持运动员的生理功能和提高运动表现具有重要作用。

  2.4 特殊营养需求

  除了基本的能量和营养素需求外,散打运动员还需要关注一些特殊营养需求。例如,快速恢复营养素的摄入可以帮助运动员在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后迅速恢复体能;抗氧化营养素的补充可以减少运动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电解质平衡对于维持散打运动员的肌肉功能和神经传导至关重要;针对运动员的个人特点和需求进行个性化的营养补充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这些特殊营养需求的满足将有助于提升散打运动员的训练效果和比赛表现[4]。

  3 食品科学补给策略研究

  3.1 训练前后的营养补给方案

  在训练前,散打运动员的主要目标是补充肌糖原储备,以确保在即将到来的训练中具备充足的能量供应。因此,他们应特别重视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优质的碳水化合物来源包括全麦面包、燕麦、米饭、意面等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这些食物可以缓慢释放能量,避免运动员血糖水平发生剧烈波动。适量的蛋白质摄入也是必要的,散打运动员可以选择瘦肉、鱼、禽类和豆类等作为蛋白质来源,它们不仅能提供必需的氨基酸,还支持肌肉的合成和修复。此外,少量健康脂肪的摄入也是有益的,散打运动员可以选择坚果、橄榄油和鱼油,它们可以为运动员提供必需的脂肪酸和脂溶性维生素。

  训练后,散打运动员的营养补给重点转向促进肌肉修复和合成,以及加速恢复进程。此时,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摄入尤为重要。运动员可以选择含有复合碳水化合物和高质量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胸肉配糙米、全麦意面配瘦肉酱等。这些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有助于运动员补充肌糖原的储备,而蛋白质则支持肌肉的修复和生长。微量营养素如维生素和矿物质在训练后的恢复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3.2 比赛期间的营养补给调整

  在赛前阶段,散打运动员应选择富含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米饭和薯类。这些食物不仅提供持久的能量支持,还有助于提高肌糖原储备,确保运动员在比赛开始时拥有充足的能量。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也是必要的,它们会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进入赛中阶段,运动员的能量消耗加剧,血糖水平和电解质平衡变得尤为重要。此时,易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饮料成为主要补给品。运动员可以选择运动饮料、能量胶或香蕉等富含碳水化合物和电解质的食物。这些食物和饮料能够为机体迅速提供能量,维持血糖稳定,并补充因汗水流失的电解质,确保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最佳状态[5]。

  赛后阶段是恢复的关键时期。散打运动员应及时补充高蛋白、低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以促进肌肉修复和恢复。瘦肉、鱼、禽类、豆类和乳制品等优质蛋白质食物富含必需氨基酸,是肌肉修复和合成的重要原料。低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避免能量过剩导致的脂肪堆积。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抗氧化剂,有助于减轻运动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促进身体的整体恢复。

  3.3 长期健康与营养补给的平衡

  在散打运动员的长期运动生涯中,维持营养补给与健康的平衡至关重要。营养补给是为了满足运动训练和比赛的高强度需求,但过度的营养补给却可能给身体健康带来潜在风险。为了避免营养素摄入不足或过量的问题,散打运动员应遵循适量、均衡的原则。他们应该通过多样化的饮食来获取各种营养素,而不是依赖单一的食物或补剂。优质蛋白质是肌肉修复和合成的重要原料,运动员可以选择瘦肉、鱼、禽类、豆类等作为蛋白质来源。碳水化合物是提供能量的主要来源,运动员应摄入适量的复合碳水化合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米饭等。此外,脂肪也是必需的营养素之一,但应控制摄入量,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油等。

  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和免疫力至关重要。散打运动员应通过多样化的饮食来确保这些营养素的充足摄入,包括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等。合理的膳食计划还应考虑运动员的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如年龄、性别、体重和训练强度等因素。

  3.4 营养补给与运动表现的关联性探讨

  在散打运动员的训练与比赛中,营养补给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联性不容忽视。合理的营养补给不仅为运动员提供了必要的能量和营养素,以支持其高强度的运动需求,而且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表现和恢复能力。①从能量供应的角度来看,碳水化合物是散打运动员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在训练和比赛前,通过摄入富含复合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燕麦、糙米和全麦面包,运动员可以有效提高肌糖原储备,确保在运动中具备稳定的能量供应。这种能量支持对于维持运动员的体能水平、技术执行和反应速度至关重要。②蛋白质在肌肉修复和合成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对于散打运动员而言,肌肉力量和耐力是决定其运动表现的关键因素。通过摄入高质量的蛋白质来源,如瘦肉、鱼、豆类和乳制品,可以促进运动员训练后的肌肉恢复和生长,从而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水平。③脂肪虽然在高强度运动中不是主要的能量来源,但它对于维持细胞膜的健康、激素生产和吸收脂溶性维生素等方面至关重要。适量摄入健康的脂肪来源,如坚果、橄榄油和鱼油,对于散打运动员的整体健康和运动表现也是有益的。

  4 结语

  经过对散打运动员营养需求与食品科学补给策略的深入研究,明确了散打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特殊营养要求,并提出了相应的补给策略,旨在满足运动员的能量需求,促进肌肉的修复与合成,维持电解质平衡,并提供必要的微量营养素。同时强调长期健康与营养补给的平衡,以及营养补给与运动表现之间的紧密联系,为散打运动员提供科学、合理的营养补给是提高其运动表现和恢复能力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 占丽蓉, 彭春政. 扰动太极拳对海上石油平台肥胖人群身体成分和血脂水平的影响[J]. 当代体育科技,2021,11(29):31-35.

  [2] 白迎秋. 探析《高级运动营养学》指导下的武术运动员膳食摄入[J]. 中国食品,2022(24):149-151.

  [3] 倪金福, 黄彩华. 武术运动员膳食摄入特征及其与血液营养生化指标的关系[J]. 中国体育科技,2014(5):79-84.

  [4] 钟丹. 武术项目运动性疲劳特点与恢复的研究[J]. 体育世界( 学术版),2010(12):95-96.

  [5] 陶晓斌. 高水平武术套路运动员膳食结构的调查分析[J]. 搏击( 武术科学),2010,7(7):50-51.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