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股市

  • 来源:廉政瞭望
  • 关键字:球迷,股迷,中国,两类人最傻
  • 发布时间:2011-09-22 15:44
  有人这样说:在中国有两类人最傻,一是球迷,二是股迷。虽然这话太过偏激,但也道出了中国股民心中的悲愤与无奈。在股市连续大跌、户均蒸发1万元的背景下,“中国股市何去何从”成了每个股民心中一个大大的问号。

  全球股市下挫,中国投资者惨遭池鱼之殃。

  全球经济处于艰难时刻,各主要经济体没有找到新的经济增长极,宽松的货币政策在一时欢娱之后,让世界陷入通胀漩涡,债务危机水落石出,一切看起来糟糕透顶。

  中国能做什么?恐怕什么也做不了。

  加息?这是一个危险的选择,需要极大的勇气,以及放弃自身利益、对未来负责的精神。此时,通胀压力增加、全球债务危机时代来临,各主要央行默契地暂停加息,日本、韩国等央行出手增加流动性,中国若加息,除了吸引热钱进入,也会让国内担忧的债务风险显形。铁道债、地方投融资平台债、房地产坏账风险,所有这一切已经压得投资者喘不过气,连续的加息可能成为压在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即便最后受形势所迫不得不加息,谁也不会希望自己是按动加息按钮的那个人。

  中国稳健的货币政策不会变,但在稳健的外衣下可能做些微调。央行已经连续第3周净投放资金,3周合计向市场净投放资金达950亿元,银行间短期拆借利率大幅下滑。目前,央行最大的可能性是保持现状,既不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更不会加息,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

  积极扩张的财政政策?想也不要想。就算中央政府不鼓励,4万亿以及后续投资已经让人焦头烂额。

  投资依然居高不下。虽然官方公布的反映大型企业的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已经连续回落4个月,创下29个月以来的新低;反映中小企业的汇丰采购经理人指数,也已创下2009年3月以来最低,进入50以下的紧张区。但另一些数据昭示了投资居高不下,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投资更是如此。

  中国股市下挫主要不是外部因素的冲击。有一个事实无法掩盖,从去年以来,全球经济还在复苏过程,美国股市跃跃欲上,中国股市就步入了低迷周期。从2009年9月8日的3478点高位下探以来,在狭窄的区间内来回震荡;2011年8月9日以美债与欧债危机为导火索,到达2500点的区间。很难说这不是有意为之的结果。证券市场的融资与再融资成为企业避免债务违约、成为银行保障安全边际的主要手段。

  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A股市场实现了1.02万亿元的天量融资,其中首发融资4883亿元,再融资额5317亿元。中国银行业实现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融资,16家上市银行中的11家共募集资金超过4000亿元,工中建交四大行再融资就超过2700亿元。这远远不是结束,预计上市银行未来一两年需要频繁再融资。

  目前,16家上市银行中已经有14家宣布了再融资计划,规模约4635亿元。虽然债权融资与股权融资有所不同,但由于债权融资的资金同样来自资本市场,对股市资金面同样构成负面影响。加上已公布的用定向增发、配股、可转债等方式补充资本金的银行,2011年银行业的再融资规模有可能超过2010年。连2009年年底推出的创业板都在呼吁再融资。这样的天量融资,远远大于公司给投资者的回报,股票市场当然易跌难涨。

  融资倒也罢了,层出不穷的利益输送与内幕交易让股市成为零和博弈,上市公司业绩变脸、次新股不断圈钱、创业板暴富阶层,都成为证券投资者的心中大痛。

  沪综指下挫到2500点,8月8日A股市场蒸发1万亿市值,这当然拜全球债务危机所赐。但A股市场长期低迷,内幕交易、利益输送屡禁难治,圈钱市胃口大开,则是长期低迷的根本原因。鉴于A股市场与外界资金基本隔绝,基本没有金融杠杆,因此国外股市大挫实际影响不大,只是A股普通投资者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而权势投资者则想借机倒逼出宽松的货币政策罢了。

  ◎文/叶檀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