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建设须找准主题文化精神——从佛罗伦萨的公共雕塑谈起
- 来源:环境与生活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佛罗伦萨,艺术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3-09-26 13:44
在佛罗伦萨美术学院留学期间,我每天都从这个古老的城市穿过。
这是一座艺术之城,绘画和雕塑与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同在。经过了古罗马、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的时代交替,这里留下了太多的文化印记——街头、广场、公园、教堂、私人住宅甚至办公大楼,当然,还有著名的艺术博物馆。
公共雕塑代表城市精神
谈到公共艺术,不能不谈到城市雕塑。
城市雕塑代表一座城市的精神,是市民的某种精神支柱。影响着人们的生存空间、生活方式和文化追求。
佛罗伦萨最出名的是米开朗基罗广场,广场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高4.342米、重约5吨的大卫雕像。米开朗基罗在29岁时雕刻了这位英俊少年,他散发出的英雄主义气质,是思想解放运动在艺术上得到表达的象征。雕像传达的精神力量,也曾鼓舞了佛罗伦萨市民为独立而斗争。
城市的广场往往被叫做“都市客厅”,是市民进行商业、政治和文化活动以及休闲交往的场所。广场上的雕塑更像一座建筑,屹立在那里,成为城市精神的代表和象征。雕塑所表现的内容已不再是“架上时期”的宗教或者个人形态,而更多地具有时代性以及历史纪念意义。比如在古城锡耶纳,随处可见“狼孩”的雕像。传说中的锡耶纳是由两个狼孩建立,狼孩便成为锡耶纳的象征,就像“撒尿的男孩”雕像是布鲁塞尔的象征一样。
1430年,梅第奇家族掌握了佛罗伦萨的政权。科西莫·梅第奇广揽人才、整肃政务,充当了文艺复兴的旗手。佛罗伦萨人没有忘记梅第奇这位艺术的守护神。直到今天,科西莫·梅第奇的铜像还矗立在广场上,目睹着城市的沧桑与变迁,回味着隽永的辉煌与光荣。
好的公共雕塑会说话
城市公共空间的核心功能,是通过沟通、交流培育人们的共同价值与情感。而现代城市雕塑,作为公共空间的视觉艺术,无疑是沟通融合这种关系的最自然而又有能量的一种纽带。
佛罗伦萨市政广场的右侧,竖立着阿曼纳蒂和他的助手们创作的《海神喷泉》。这是一组大理石雕与铜雕的组合,水池正中海马拉的双轮战车上,站立着巨大的海神波塞冬。战车破浪而出,四周陪伴有海中仙女涅瑞伊得斯和海象,相拥呼号,场面颇为壮观,仿佛影射着文艺复兴的盛况。当年佛罗伦萨人曾在这里聚会,举行政治辩论和公民投票,时至今日,这里也是市民和游人喜爱的景点,每日人头攒动。
公共雕塑艺术不属于少数人。它们不同于教堂的圣像,也不同于帝王塑像及其陵墓用品,它们是一种城市生活大背景下属于全体平民的公共艺术。
公共雕塑当然也包括街头雕塑,它们驻留在城市的各个角落,舒缓了城市间冷漠的楼宇交接,让锋利冷漠的棱角显得柔情,也告诉我们一个一个的故事。
佛罗伦萨市政广场东边的一条幽深街巷,叫但丁街。街的拐角处有一座砖石结构的3层小楼,石砌老墙显得十分古朴,那便是但丁故居。经过岁月侵蚀而显得凹凸不平的砖墙上,挂着但丁的肖像和头部雕像。在恩格斯的心目中,但丁是一位“伟大的佛罗伦萨人”,他的代表作《神曲》是文学史上的不朽之作。但丁雕像便是对这位伟大诗人的纪念,雕像散发出的人文精神,也不断充实着一代又一代后来者的灵魂。
好的公共雕塑是会说话的。
商业环境雕塑,居住区雕塑,随着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让百姓接近艺术,与艺术同行。
公共空间彰显主题文化
每个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每一段历史都会流传下特质的文化。
正如“音乐之都”维也纳、“时装之都”巴黎、“港口之都”鹿特丹和“建筑之都”罗马,佛罗伦萨把雕塑和绘画艺术这一文艺复兴时期的最高成就集中体现出来,形成了城市的主题文化,成为全世界的“艺术之都”。博物馆、古宫殿、大教堂、名雕塑星罗棋布,群星闪烁。人们可以从佛罗伦萨40多个博物馆和画廊、60多所宫殿里收藏的各类藏品中,深切感受到佛罗伦萨丰厚的文化底蕴。佛罗伦萨人把自己的主题文化发挥得淋漓尽致,雕塑与绘画不仅是停留在历史的辉煌中,而是深深地融入城市的灵魂,融入每个市民的心中。
佛罗伦萨的老城区都是步行街,完全保留了古城风貌,呈现一种意大利方式的强大、独立、精致的城邦文化。身上流淌着文艺复兴先贤血液的市民,继承了先贤的艺术基因和探索精神。那种精神散发在举手投足间,散发在超越时空的气场里。市民广场上人们自娱自乐演唱着意大利歌剧,路边画摊的街头画家为来来往往的游客现场画像,别具人文艺术色彩。在街头酒吧、商店和普通市民的家里,常常可以看到原创的绘画和版画。对比商业文化气息浓厚的美国,意大利人还保持着浪漫主义色彩,保留着对艺术的厚爱。
目前,城市文化主题在世界很多城市已经形成,城市建设者必须把城市规划设计、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城市品牌文化构建、城市战略定位融合在一起,构建出城市的主题文化,让整个城市的公共空间发散出主题文化的光辉。
武子杨(意大利华人艺术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