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梦——“克勒门”七夕话浪漫

  话说克勒门借“歇夏”之故,沙龙三月未开,此一开就是炙热话题——爱情。在副热带高温下,2013年七夕节前一天,沪上文化界、艺术界的各路名人都齐聚贵都,听克勒门谈情说爱话浪漫,本期的题目为“好梦”。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这就是人们俗称的七夕节,也有人称之为“乞巧节”或“女儿节”,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

  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开元天宝遗事》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这一习俗在民间也经久不衰,代代延续。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唐)白居易《七夕》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就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到了临近七夕的时日、乞巧市上简直成了人的海洋,车马难行,观其风情,似乎不亚于最盛大的节日——春节,说明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艺术评论家林明杰为此次沙龙绘制了一对可爱的粉色“双鱼”寄于请帖之上,暗喻彼此相爱的情偶,配合浪漫的七夕主题。“好梦”特选了出自斯里兰卡的红茶,这款茶有个美丽的名字“爱之跃”。据说战时当地的一对恋人因为受到重重阻碍无法在一起,双双跳崖殉情,之后这片土地上就生长出了非常甜美香浓的红茶。品着充满故事的茶,现场飘散着玫瑰香氛的味道,“好梦”就这样拉开帷幕。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宋)秦观《鹊桥仙》

  林明杰作为第一个出场嘉宾带来了一个纯银镀金的老式挂件,打开挂件后:左侧是一位绅士的照片,右侧则有两缕用蓝色蝴蝶结固定的发丝,发丝的下面还压了一张优雅的女士照片。林明杰解释说这是他十几年前淘得的信物。如此精巧细致的信物,显然属于贴身的珍爱,是被谁带到的上海?为什么又被主人遗落?“这里面一定有故事!”身为艺术家的林少立刻带着大家浮想联翩,这小小的金色挂件携带了多少沉浮的爱情和世事……

  一个挂件带着人们穿越时空,情丝缠绵。著名的电影《时光倒流70年》出现在克勒门的大屏幕背景上,在熟悉的画面和音乐里,刘家祯朗诵起了一首《当你老了》:当你老了,头发白了……这或许是许多人心底的期盼。当时青春年少,多少人爱慕过你的外貌容颜,或真或假,连自己和对方都难以分辨,待到芳华迟暮,回首往昔,可曾找到一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以及“哀戚的脸上岁月的痕迹”?

  红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唐)杜牧《秋夕》

  七夕节始终和牛郎织女的传说相连,这是一个很美丽的,千古流传的爱情故事,成为我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好梦”的第二位主讲嘉宾——淳子,她带来的是一个核桃大小的脂粉盒子,盒子是景泰蓝的,外面嵌着银丝。这个精巧的脂粉盒的原主人正是鼎鼎大名的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张幼仪。1949年张幼仪离开上海时将其打包在一个桃心木箱子里,从上海到香港到美国,一直未被打开。直到上世纪70年代,哈佛大学的张邦梅女士发现著名的徐志摩原配夫人居然是她的姑奶奶,这才开始追溯,往事就随着这个箱子打开了。淳子声情并茂,大屏资料,让人凿凿地认识了一位奇女子:张幼仪。

  张幼仪出生于宝山县首富之家,1900年出生原籍江苏宝山,比志摩小4岁,世居真如,后移嘉定。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名祖泽,是当时上海宝山县巨富。张祖泽有八子四女,张幼仪排行第八,为其次女。她的二哥是中国银行行长、中央银行副总裁张君励,同时还是中国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政治家和哲学家,民社党创立者;她的四哥起草了中华民国宪法,人称“中华民国宪法之父”,所以张的出身也是何曾了得。只不过她的不幸在于:不漂亮!淳子现场带来一张徐与张的合影,观众都表示还好呀,很端庄。

  张和徐的故事无需重复,一个无依无靠的女人在异国被丈夫抛弃,带着幼子赴德,学习幼儿教育,五年拿到文凭,回到上海教德语,开办女子储蓄银行、云裳服装店,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金融界女总裁。同时她赡养徐志摩的父母,养育徐唯一的儿子,时而照顾徐志摩、陆小曼的生活,担起家庭的重担。

  看完张幼仪再来一张林徽因的吧。这张照片是1924年泰戈尔访问北京时,徐与林作为翻译陪同时拍的,当时有人把泰戈尔称为松树,徐作为风流才子如同竹,而林有暗香盈袖之美,像梅花,所以这就成了著名的“岁寒三友图”。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徐与林金童玉女的形象嵌到了许许多多文人的眼里。

  张幼仪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时重访康桥,那个时候她才发现康桥是那么美,她感叹道:我真的不敢相信当年我是如此年轻。一般人感叹完就好了,可张幼仪回来就做了一件事,委托当时台湾著名文人梁实秋出版了徐志摩全集。她说不是给自己留,而是让自己的儿孙们知道祖上到底曾经发生过些什么。

  张幼仪的故事就从侄孙女张邦梅打开的那只箱子开始,讲到最后张邦梅问:你到底爱徐志摩吗?当时张说了两句话,第一句:“我这辈子没对谁说过我爱你,但如果你们觉得我为他做了那么多事算一种爱的话,那大概是爱的吧。”第二句:“我想在三个女人当中,也许我是最爱他的吧。”

  说到张幼仪,淳子说:“我想到一段话‘曾经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肯定,最后才知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张幼仪最感动我的是她人生境界的自我圆满,她的爱情不浪漫不轻盈,但这种带着坚硬责任感的爱是那样伟大!

  日暮晴空起墨云,无端又阻有情人。一生几度一良夜?泪若倾盆又一年。风雨七夕计已久,炎凉人事亦非鲜。年来惯作孤灯读,哪管晴天或雨天。

  ——啸之《风雨七夕夜》

  张幼仪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女人的胸襟,接着要来看看男人的胸怀。当年作曲家陈钢的父亲陈歌辛和歌星姚莉的哥哥姚敏同时喜欢上李香兰,两位情敌不仅没有争吵反目,反而一词一曲联手写了首歌给她。王维倩在现场演唱起《恨不相逢未嫁时》。“你为我留下一篇春的诗,却教我年年寂寞度春时。直到我做新娘的时候,才开始不提你的名字。可是命运偏好作弄,又使我们无意间相逢,我们只淡淡地招呼一声,多少的甜蜜、心酸、失望、苦痛,尽在不言中。”这哀伤而美丽的爱情。

  “小老大”梁波罗和“燕子姐姐”陈燕华的合作你听过吗?在“好梦”里,两位带来了一个故事《美丽的谎言》,让大家彻底感受70后梁波罗永远的意气风发,和燕子姐姐不变的青春美丽。

  第三位讲述人是《平如美棠》的作者92岁的饶平如。他带来的信物是一只戒指,他说:“这个戒指美棠一直戴着,08年春节家人把她从医院接回家过年,她大多时候是昏迷的,偶有一刻清醒,就把戒指摘下来交给了我。我平时不戴,把它收在抽屉里。今天我把戒指带来了,就好像美棠也在参与今天的盛会。”

  饶平如说:“我和爱人相濡以沫六十年,她走了让我一点都不记得我做不到,我想一个人的身体可以消失掉,但她的灵魂及人们对她的思念是永久的,所以我把我们之间的故事画下来,画下来就可以永存,变成永恒。我们享受过富裕也经受过磨难,我只是想让我的孩子们知道我们这代人是怎么走过来的。”

  饶平如1958年被送到安徽劳动改造,两夫妻一别就是二十年。饶先生说:“要想通四个问题,1是Iam,我对国家没有愧疚,我是个正直的人;2是Ihave,我有个好妻子,温馨的家;3是Ican,我吃苦耐劳,我有能力;4是Iwish,我希望建设一个文明的国家。”于是他学英语、读书、跟家人通信,就靠这样的信念撑过二十年。

  饶平如:“我做梦也没想到会有那么多人要看我的书,这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事情了呀。可能是现在的年轻人太幸福了吧,男孩都是小皇帝,女孩都是小公主,碰到问题谁也不怕谁,谁也不让谁,很小的事就离婚了。我和美棠也吵过架,但很快就好了,真到了苦日子哪里还有心思吵架,连吵架都是闲情逸致啦!”

  中国人讲“恩爱”,爱情里都是快乐的,而婚姻里要共同面对风雨,需要互相帮助互相扶持,这就是恩,恩是不计利害地为对方付出,要心痛那个人,所以“爱”前面一定要加上一个“恩”才完整。凡是五官能感受到的都是享受,只有心里感受到了才是幸福,这种幸福的感觉才称得上浪漫。饶先生90岁开始自学钢琴,他说:“美棠最爱<魂断蓝桥>,这首歌最后一句是:白石为凭,明月为证,我心早已许;今后天涯,愿长相忆,爱心永不移。过去是今后天涯,如今是天上人间,我希望天上的她能听见。”

  四年时间,十八本画册,一个甲子的爱情。走进饶平如先生家,觉得妻子美棠似乎从未离开,美棠的书信,美棠的照片,美棠的画面。饶先生说最初只是想画下来让儿孙们知道祖辈的故事,从没想过会有这么多人关注。他说钟爱一生,白头偕老不是我们文化里最基本的东西吗?为什么稀奇起来了呢?

  最后,还是用笔者最爱的大才子的佳作来为这七夕“好梦”画上一个漂亮的句点吧。

  炎光初谢,过暮雨芳尘轻洒。乍露冷风清庭户爽,天如水,玉钩遥挂。应是星娥嗟久阻,叙旧约飙轮欲驾。极目处微云暗度,耿耿银河高泻。

  闲雅!须知此景,古今无价。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鬓相亚。钿合金钗私语处,算谁在回廊影下?愿天上人间,占得欢娱,年年今夜。

  ——(宋)柳永《二郎神七夕》

  文/陌姬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