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深度监测的初步探讨

  • 来源:现代养生下半月
  • 关键字:醉深度,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双频指数,患者状态指数
  • 发布时间:2014-05-25 13:38

  林明

  绥棱县人民医院 黑龙江省绥棱县 152211

  【摘 要】麻醉深度监测对于麻醉质量的提高,确保患者围术期安全与康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适宜的麻醉深度能够为患者生命安全起到保障,并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未来发展趋势将朝着直观方便的定量化检测方法发展。本文论述了临床常用麻醉深度监测技术及其具体应用情况。

  【关键词】醉深度;听觉诱发电位;脑电双频指数;患者状态指数

  1 前言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与患者日益提高的医疗服务期望,需要麻醉师在麻醉过程中达到无痛、意识消失、肌松,并对容易出现的术中知晓等并发症进行有效避免,麻醉药物用量准确,减少浪费麻醉药品,实现麻醉后恢复滞留或住院时间的明显缩短,进而使患者医疗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在麻醉中麻醉师要准确掌握给药剂量,准确检测判断全身麻醉深度已成为临床中的一项重要难题。

  2 全身麻醉及麻醉深度

  全身麻醉作为比较复杂而特殊的一种状态,涉及记忆缺失、催眠、应激抑制、痛觉消失及肌肉松弛等很多因素,而实现全麻诱导与苏醒的整个过程。麻醉是利用药物进行诱导的无意识状态,如患者失去意识,不仅无法感知也难以回忆起伤害性刺激,即无疼痛而失去意识是或有或无的现象,因此没有深度可言。由于麻醉深度具有比较复杂的内涵,目前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也无法采用同一指标对其进行量化。

  3 麻醉深度的监测

  在临床中,判断麻醉深度还是采用诸如心率、血压、体动反应、呼吸量等传统的体征观察方法,因这些指标没有较强的特异性,具有很多影响因素,针对不同患者具有较明显的差异,难以将麻醉深度客观准确地反映出来。

  3.1 听觉诱发电位

  听觉诱发电位是指耳蜗至各级听觉中枢受到声音刺激后而产生相应电活动。在临床中吸入麻醉药剂量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应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具有一定局限性。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时,随着AEP波幅的降低将延长潜伏期,这种变化经监测并量化后可得到能提供手术刺激、镇静催眠等的信息的AEP指数,实现对麻醉深度的全面反映,以及用于体动与术中知晓的预测。在麻醉苏醒期AEP指数突然升高可说明其对唤醒中枢活动的监测,特别是在诱导与苏醒期比BIS敏感性更高,也具有更快的反映速度。但由于在使用环境中,AEP指数监测仪具有较高要求;不具有较强的诱发电位,容易受电器电波干扰;因此不适用于听力障碍患者。

  3.2 脑电双频指数

  脑电双频指数源于双额脑电图记录,并对其双谱与能量谱参数进行计算,再结合有关临床资料分析,在满足临床麻醉目标位置的相对作用后,采用多因素回归模型将特性参数转换为线性数字化指数,将其临床价值与麻醉方法用于监测麻醉深度与麻醉用药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脑电双频指数监测具有对原始脑电非线性关系保持量化的优点,所以能够将原始脑电功能信息更好地进行保留。在临床应用中也存在不足之处,在低温体外循环状态与静脉复合麻醉下,该指数与麻醉深度存在差异。尤其是针对不同药物及患者体质状况具有较明显的差异。

  3.3 麻醉趋势

  麻醉趋势是基于脑电分析的一种麻醉深度监测,采用多参数统计分析方法出路脑电信号,并将脑电参数处理后进行自动分级。脑电波监测对于皮质抑制水平的实时监测比较适合,通过对患者脑电波的监测分析,对患者麻醉与镇静深度进行显示,能够对麻醉药进行个体化指导及调节镇静药用量。可自动分类静脉内与吸入麻醉的脑电图,并对24小时脑电图趋势进行显示。但由于无法对阿片类药物镇痛水平进行准确评估,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3.4 脑状态指数

  在临床中,脑状态指数是对患者意识状态进行监测的一项指标,能够对患者麻醉深度与镇静程度进行反映,其原理是脑电活动进行每秒2000次的测量,通过输入的脑电图子参数实现对神经模糊推论系统的自适应。针对脑损害昏迷患者的脑状态指数进行实时监控,可证明该指标对于昏迷深度及脑损害程度实现量化,对临床救治及把握预后实现较为客观的指导。该指数可用于对丙泊酚麻醉时镇静水平的客观评价,有关研究结果显示,该指数与丙泊酚效应的室浓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对意识水平的变化进行有效反映。

  4 结语

  综上所述,麻醉深度的准确把握是确保患者手术安全的一个关键因素。理想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要符合以下几方面特征,显示麻醉深度的变化要实现实时、持续及无创;麻醉药物浓度及手术刺激变化得到良好反映;实用方便并不受任何干扰;对于应用的麻醉药物没有依赖性;适宜在手术室应用等,目前还没有符合上述特征的麻醉技术方法。随着麻醉相关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更多的监测方法将会不断出现。麻醉师采用这些方法时要对其性能进行深入了解,全面分析有关数据,才能实现麻醉的精确调控,使患者获得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等.现代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2]单爱军,吴耀晨,王佳等.脑损害昏迷患者意识昏迷深度的无创监测及量化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0.22.

  [3]单爱军,古美华,丁兆义等.脑损害昏迷患者脑状态实时监测的研究及应用[J].中华创伤杂志,2009.22.

  [4]徐国亭.麻醉深度指数用于高龄患者全麻期间麻醉深度监测的临床评价[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10.27.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