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偏瘫康复治疗的临床时机选择分析
- 来源:青春期健康•家庭文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脑梗塞,治疗,缺氧,缺血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08-04 08:20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脑梗塞偏瘫康复治疗的临床时机选择。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梗塞患者,将其分成早期康复组(45例)和恢复期康复组(45例),待早期康复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在48h内实施康复治疗,而恢复期康复组患者待病情及各项生命体征稳定后在3周后实施康复治疗。采用Fugl-Meyer评定法来评价患者运动功能,采用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定法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经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得知,早期康复组FMA、MBI评分明显高于恢复期康复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塞患者应在治疗前期实施康复训练,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因此,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是最佳选择。
【关键词】脑梗塞 康复训练 治疗 早期 时机
脑梗塞指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氧、缺血而引发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该病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病,致残率、发病率及病死率都很高,55岁以上老年人发病较频繁,临床中常见的类型有脑血栓、脑栓塞等。现有临床观察表明,脑梗塞偏瘫康复时间和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息息相关,为充分证实此观察,特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康复和恢复期康复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0例脑梗塞患者,将其分成早期康复组(45例)和恢复期康复组(45例),其中男性患者67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39~84岁,平均年龄年龄46.4岁。所有患者均为第一次发病,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经诊断为脑梗塞,入院ADL评分在40~60分之间,未进行溶栓治疗,无其它严重心肝肾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患病历程上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给予早期康复组患者和恢复期康复组患者针灸疗法和运动疗法。针灸疗法:从前顶穴、后顶穴、通天穴、百会穴、照海穴、太冲穴、曲池穴、足三里、合谷穴等穴位中选取6个穴位进行针灸,随症加减,每次20min,3次/d,每周5d;针灸疗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以加入心理治疗,耐心解答患者疑问,增强患者早日康复信心。运动疗法:进行康复治疗运动以前要先对患者实施30min左右的手法按摩,从患侧肢体的远端至近端,通过手法按摩让患者放松患侧肢体,给后续康复运动治疗打好基础;患者的患侧肢体要处于功能位摆放,避免关节痉挛,上肢尽量伸展,下肢以屈曲为主,以此达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压疮的目的;在进行主动运动时护理人员应协助患者做患肢的各关节屈伸运动让身体关节处于平衡,以此来开始平衡训练,先是坐位平衡后至站立平衡,时间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来逐步延长;患者在进行行走训练时前期应由家属或医生在旁边协助,后期可通过平衡杆来行走,家属在旁,逐渐过渡至上下楼梯等,行走时间不宜过长;对脑梗塞偏瘫患者的日常训练根据不同患者的差异来制定,坚持让患者自行完成大小便、穿衣、刷牙、梳头等动作,且要每天坚持直到成为习惯,在运动疗法过程中可适当增加健康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1.3疗效判断
肢体运动功能评定:根据Fugl-Meyer的标注以100分为准,96~99分为轻度损伤,85~95分为中度损伤,50~84分为明显损伤,少于50为重度损伤。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由Barthel Index评定,以100分为基准,<20完全丧失自理能力,20~40为重度障碍,41~60分为日常生活需要简单帮助,>60为日常生活难以自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统计所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分析,所有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如果P<0.05,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两组治疗前后对比得知,早期康复组FMA、MBI评分明显高于恢复期康复组,差异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3结论
脑梗塞患者应在治疗前期实施康复训练,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善肢体运动功能,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是最佳选择。
参考文献:
[1]崔晓倩.脑梗塞病人早期康复治疗病例观察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0,10(19):4759-4761.
[2]代伟,张捷.早期康复治疗在急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学,2011,17(12):1606-1609.
来红淼 河南省周口市西华县人民医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