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急需系統提高糧食供給
- 来源:中国怡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化肥,農藥,除草劑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04 14:08
多年來,中國用世界百分之十的耕地,養活著全球百分之十九的人口,但由於儲藏不利,運輸不當浪費二千七百五十萬噸糧食,過度加工浪費七百五十萬噸糧食,年均浪費三千五百萬噸糧食,這些至少可養活二億國人。中國農民家庭,只有百分之三的糧食是按安全有效的方式儲存的。中國產糧大省都缺少儲藏大量糧食的現代化穀倉,人多、地少、水缺,是中國多年來基本國情。全國理論紅線耕地十八億畝,人均耕地只有一點四三畝,不到世界人均水準的百分之四十,人均淡水資源量約二千一百立方米,僅為世界人均水準的百分之二十五。中國各類人均資源佔有量與世界水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中國是世界上第一化肥、農藥、除草劑使用大國,也是農業污染大國。農業已經成了中國面源污染最大的行業,遠超工業、城市、生活污染。全國化肥年使用量接近四十噸/平方公里,標準是二十二點五噸/平方公里,嚴重污染地下水和土壤。全國農藥單位耕地面積用量比發達國家高出一倍以上,只有不到三分之一被作物吸收利用,其餘大部分進入了水體、土壤及農產品中,直接威脅人體健康。在中國這樣有著五千年農耕文明的國家中,畝產、年產、高產總量糧食一直是作為重中之重,加以多年推崇,但受制於人多、人均淡水少、耕地少、農藥過度使用,這一基本國情,十三點六億人口的生存、發展,糧食安全有效供給食用是根本。糧食有效供給和食用共分為三個模組。第一模組:生產耕種受制於國情。傳統方法也無很大增長空間,畝產九百八十八點一公斤,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已創世界紀錄,而以美國推出的有爭議的轉基因技術,在激烈的爭議中不斷的提高。國內農業發展公司和農民到非洲、巴西去租賃土地耕種可緩解一部分中國人均耕地、水資源不足的壓力。但無法從根本上改變中國的壓力。第二模組:糧食加工、倉儲、運輸。中國與歐美發達國家在這方面的平均技術、管理水準還有很大提高空間;第三模組:有效食用,杜絕浪費。全國浪費的食物及倒掉的廚餘相當於二億多人一年的口糧,八項規定後,領導帶頭光盤行動,這一情況逐步好轉,但需要持之以恆地宣導節儉健康文明的飲食習慣。筆者曾受邀赴英國貴族家庭用正餐,他們對食物的光盤行為習慣讓我想起孩提時父母不允許碗裡剩飯,以及飯粒掉地撿起來衝洗一下吃掉的習慣,一個民族的每一位公民,都应该珍惜、珍愛食品。
民以食為天,我們還是一個中等程度發展中國家,因此在糧食加工、倉儲、運輸,須借鑒發達國家的經驗和技術。同時加強制度化和專業化建設。杜絕餐桌上的浪費,而佛教的素食主義:不僅以吃素食為主,更主要從信仰上建立起人的世界觀、道德觀,以及對動物生命敬畏。素食極大地可減輕食肉所需要的植物、糧食飼料,同時也對生命品質健康有所提高,在一些高收入的中國城市,流行著食七分飽常帶三分餓以及辟穀的健康養生科學理念,這些對緩解中國生態環境的壓力均具有積極的意義。水、耕地和科學綠色的育種、種植技術才能生產出綠色食品,尊崇綠色食品也是對生態環境的一種敬畏。政府和相關產業公司要重視與行動起來,將第一產業中的短板改建為長版,這是國情、民情和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對我們形成的倒逼系列機制、杜絕糧食體系的浪費和保障安全,關係到國家的安危。要改變原有的價值觀,需要國民文化改變才能可持續,而文化改變需要幾十年始終不懈地堅持。但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人口總體素質、健康水準和教育水準不高的問題十分突出。中國人類發展指數居世界第一百零一位,勞動生產率僅為美國的十二分之一,日本的十一分之一。人本技能、科技創新競爭力、國民文明和社會道德水準有待提高。而國家競爭實質是教育、人才素質、技能的競爭,創新能力、科技研發、設計與高端智能製造的競爭。而糧食供給系統和文明食用反應出一個國家的科技競爭力和文明發達程度。
周鴻軍 英國博鷹諮詢(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靜茹軒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董事長,上海東方儒商促進會副會長,國內外多所知名大學DBA、EMBA戰略與品牌管理客座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