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 聲聲 慢慢 走進藝文書香的後山
- 来源:中国怡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理石,書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04 15:34
慵懶又簡單的步調,是許多都市人嚮往的悠閒。沒有城市裡複雜的車水馬龍、燈火喧囂,卻有著一股不急不迫的輕鬆之感,伴隨著遼闊的山海之景,這回的它們成了配角,隱身在後的藝文特區、小確幸,也是讓花蓮成為觀光大城的關鍵之一呢!
花蓮鐵道創意園區
一九〇八年,日本總督府在花蓮北濱一帶著手設立花東線鐵路營運中心,各種鐵路設施依序完工。一九四三年全線通車直到一九八八年花東鐵路與北迴鐵路接軌,雄踞花東八十年的花蓮火車站也正式步下歷史的舞台,但是原有的建築與鐵道設施卻留置於原址漸漸受風雨侵蝕荒廢,後來在一群熱愛鐵道文化與文史工作者結合地方人士奔走之下,始於二〇〇二年花蓮縣政府文化局改設為「花蓮鐵道文化園區」,重現花蓮火車站舊有的歷史風華。
位置在舊花蓮車站前噴水池舊址新建的「石來運轉」巨型滾球的前面,一進門中央矗立兩棵蒼勁的老松如忠實的守門員鎮守著這百年的鐵路遺址,園區裡幾棵巨樹也見證了這裡的興衰與復舊。古老的售票口、紙本火車票、站長徽章……還記得火車上的茶水工快速倒茶的絕技嗎?連「永懷領袖」的銅像也隱身此地變成古蹟,每一個舊物都迸發著古老的氣味,濃濃的懷舊氛圍有如走回時光軌道,耳邊一直迴繞熟悉的動力火車聲「步步去洽」的回音。
花蓮舊鐵道園區二館,原稱為「鐵道部花蓮港出張所」﹝小交通部之一﹞,成立於一九〇九年,保留著以前日治時代花蓮港出張所、鐵路醫院、警務段、工務段辦公室等日式房舍。這裡常有藝術展覽及文化活動,園區外圍的木製圍欄外保留了舊鐵道、進站標示號誌,撥道岔設備,都是很多人兒時記憶裡對鐵道殘留的深刻印象。
經過歲月的沉澱,淡去了「抗日」的仇恨,日式建築已再度融入在地文化表現創新與希望,可見文化是不可抹滅的歷史考據,每一層都堆疊著今日的花蓮。
松園別館
松園別館位於美崙山上一處軍事禁地,約建於民國三十一年,為花蓮「兵事部」辦公室,傳言一九四三年日本於中途島戰敗後,成立「日本神風特攻隊」,以「一人一機,一彈換一艦」自殺攻擊模式,出任務前曾在這裡接受天皇賞賜「御前酒」,更增添了此地傳奇的色彩。九十五年重新修建設計之後,由縣政府委託民間機構打造成「文化創意產業的實驗園區」,發展為全國唯一的「詩歌劇場」展演場地,連續幾年在此舉辦「太平洋詩歌節」活動,二〇一三年以「島嶼詩響起,地球村共鳴」漸漸打響了松園在海內外的知名度,可見用「詩」來行銷花蓮不啻為高效益的「城市行銷」。
此處的松樹為日人移植過來的「琉球松」,抗鹽、抗旱的特性,百年後蒼勁的樹幹已張成傘狀松林,與松園折衷式暗灰色「歐日」圓拱門柱建築形成一股神祕光影的輝映,蔓生茂綠的藤葉已沿窗攀附裝飾成畫框一般,每一處窗景都彰顯著詩意盎然,來此聽松風微動,眺望太平洋大船入港,讓人禁不起要吟詠起楊牧的「帶你回花蓮」:「容許我將你比喻為夏天回頭的海涼/翡翠色的一方手帕/帶著白色的花邊/不繡兵鑑/繡六條補漁船……。」
有的沒有的二手書店
「我希望每個家裡都能有一樣老東西,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有了老東西,家和空間也就有了沉穩的重量與力量。」這是一對年輕的小夫妻選擇花蓮實踐他們島內移民的夢,大膽的背後只有一個天真的理由:「花蓮的空氣不用錢!」從經營一個二手貨鋪開始,慢慢在網路上建立了名號,樓下經營二手雜貨,樓上有兩間精緻的客房做為民宿,希望以接待朋友的方式來完成他們的移民花蓮的美夢。店內沒有多餘的裝潢,一切都用「舊」貨來妝點擺設,處處都可看見女主人化腐朽為神奇的「平民美學」。
時光二手書店
「每一本書都有故事」,這是「時光二手書店」負責人吳秀寧經營二手書的初衷,十年前承租這間六十年的老房子,當屋子裡的老書櫃擺滿了書,刷舊的老木桌倚著有窗格的窗子,老檯燈昏黃的光線映照如時光倒影緩緩的在這舊書房裡擱淺了,所有的故事靜候在這裡待續。十年的「時光」,讓一個舊文化產業走出一片新天地,慢慢的打開了知名度,成了許多愛書人挖寶的天堂,許多遠道而來的觀光客更將這裡定為必來看的景點。
時光一九三九
去年三月,「時光」另擴充了新店了,新店也是有七十年歷史的日式平房,這間房子經過考證後得知是一九三九年由一位日本牙醫湯橋春榮所建,屋樑上還刻有牙醫的名字,於是就將這間新店定名為「時光一九三九」,似有將時光推向更遠的地方的況味。
日式庭園空間、茂密的古樹,外面蟬聲唧唧與室內空間對比更顯靜謐、清幽,店內營業以簡餐為主,二手書只是少量精選,但並未減少書內的書香氣息,每月固定舉辦藝文演講,將此營造為藝文展演的園地,花蓮的巷弄裡處處呈現著濃濃的文氣。
將軍府
已經有七十年歷史的美崙溪畔日式宿舍建築群落,其中屬單獨建物的一棟是當時日本陸軍駐花蓮最高指揮官中村大佐的官邸,所以這棟建築被稱為「將軍府」。
從中正路往中美路方向,一過中正橋右轉,路口即有標示「將軍府」,走下小坡,「將軍府」的門口一對夫妻樹繾綣纏繞成一個圈,榕樹的根鬚緊緊的攀附在一起百年也不煩膩,枝葉繁茂幾乎覆蓋整個建築,除了「將軍府」是有整修開放參觀,其餘的日式房舍仍未修復,斑駁的門板上鏽蝕的鉚釘標註著這段滄桑的過去。
石雕博物館
花蓮以產大理石而聞名中外,素有「石頭的鄉」美譽,也是全國第一座以石雕為亮點博物館。一九九五年由花蓮縣政府與花蓮縣國際藝術村協進會共同主辦「一九九五花蓮國際石雕戶外創作公開賽」,也開創了國內地方社團辦理國際石雕活動的先河,館外展示園區的石雕作品,是多年來蒐集和透過舉辦國際石雕比賽活動所典藏的精品。
一九六一年榮民大理石工廠在花蓮設廠,引進各種石材加工技術,造就許多傑出的石雕藝術工作者,現居住於花蓮從事石雕工作者約三百多人,推廣石雕文化,並成為臺灣與世界各地石雕文化保存、研究、展示、教育及資訊交流的中心,除定期舉辦學術研討會外,並與兩岸石雕藝術家交流與研討,增進石雕藝術創新與技術觀摩。
文、圖/劉芝蘭 (文、圖均由《花蓮趣》雜誌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