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桐軒 你誤讀了多少年

  • 来源:中国怡居
  • 关键字:聖旨,清代,宗教
  • 发布时间:2014-11-04 16:05

  ——記錄一百年前的避暑豪宅

  說到桐軒,十之八九的人都會露出極度迷茫的表情。甚至在《最重慶》探訪隊向鵝嶺公園內一名年輕導遊問路時,對方表現出比我們更無知的樣子,真讓人升起替禮園主人李耀庭打抱不平的惋惜之感。也許你要說它只不過是一個普通石室而已,我們可以很負責的告訴你,絕對沒這麼簡單。

  清末鉅賈李耀庭,說來話長

  當人們遊走在鵝嶺公園裡觀賞蓊鬱的古樹和各種蘇州園林式建築時,自然要問到公園的歷史。這時便會很自然地提起李耀庭、李湛陽、李和陽的名字,因為建成於清宣統三年(一九一一年)的李家私宅花園,便是鵝嶺公園的前身。

  要講桐軒,就必須先從李耀庭講起。稍稍熟悉鵝嶺的重慶人,都知道李耀庭這個名字。他是鵝嶺公園前身李家花園「禮園」的園主。李耀庭名正榮,雲南恩安(今昭通)人,生於道光十六年(一八三六年),祖先世居江南,後隨軍到雲南烏蒙。他貧寒出身,少年離家謀生,靠幾匹騾馬在川滇古道販運鹽巴發跡。咸豐六年(一八五六年)參加清軍,屡建戰功。連年征戰讓他深感安定之好,於是下定決心棄武從商。

  光緒六年(一八八〇年),李耀庭因商號倒閉來到重慶,得到同鄉王興齋賞識,一同經營起了「天順祥」票號。李耀庭與官府、商界頻繁來往,業務蒸蒸日上,很快分號遍及十五省(當時全國共十八省)。後來開辦川東最大鹽號「祥發號」,還投資絲廠、川江輪船公司、自來水公司、燭川電燈公司等產業。

  光緒廿六年(一九〇〇年),八國聯軍侵犯北京,慈禧太后逃奔西安,李耀庭進貢大量銀兩,獲得其歡心,大大地增加了自己的政治資本。光緒廿八年(一九〇二年),李耀庭的業務得到四川總督岑春煊支持,身價倍增,人稱「在野相爺」,這時他已是渝州大地顯赫一時的大人物了。李耀庭成為重慶金融巨頭,堪與三晉鉅賈「日升昌」匹敵,號稱「西南首富」。

  很多人都認為商人多奸詐貪婪,其實在那個年代,頗有些富商十分關注國家和民族興盛,李耀庭便是典型。李耀庭雖是商人,卻表現出愛國、進取精神,能順應歷史潮流。光緒十一年(一八八五年),法軍侵犯中越邊境的涼山,李耀庭極力為廣西關外軍務幫辦馮子材籌備糧餉。光緒廿三年(一八九七年)十一月,李耀庭積極資助改良主義思想家,亦是維新變法派人士宋育仁,開辦了重慶(也是四川)近代歷史上第一張報紙《渝報》季刊,共出版了十六期。光緒三十年(一九〇四年),重慶商界成立總商會,公推李耀庭擔任首屆總理(會長),他成為商界的領袖風雲人物,還辦起了《重慶商務公報》,宣傳發展實業,抵制洋貨。

  不僅如此,李耀庭更督促自己的兩個兒子參加起義、擁護共和。李湛陽後任重慶蜀軍政府財政部長。李和陽參加同盟會,後被蜀軍政府任命為「監司」,負責城市建設。李耀庭還熱心公益事業,捐鉅資賑災、辦學、修路等。

  李湛陽、李和陽兄弟倆一面投身辛亥革命,一面在重慶發展實業:修通牛角沱到老鷹岩的馬路;辦航運買了蜀通、蜀亨、蜀和三艘輪船,直航上海。還買下太平門、寸灘碼頭。清光緒卅二年(一九〇六年),李耀庭七旬大壽,從上海購來一百千瓦蒸汽直流發電機,安裝在壽堂和戲台,這就是重慶第一盞電燈。兩年後,重慶總商會在白象街創設了「燭川電燈公司」,後遷到太平門順城街,發電供上下半城。輪船、電燈、自來水,這些出自李家之手的生活能源設備,都為重慶百姓帶來了福祉。

  百年桐軒石室,糾正誤解

  李耀庭父子事業騰達,是重慶屈指可數的百萬富翁。但百年過去,能記住他們名字的人並不多。走進桐軒,也就展開了李家的又一段榮耀歲月。暮年的李耀庭,將自己經營的事業傳給兒子李和陽料理。自己在市內最高處的浮圖關(今佛圖關),耗十萬銀兩,購得三十萬餘畝土地,由他和兒子共同設計,派人去蘇杭學習歸來,在鵝頸頸上建造了一座自用的庭園別墅,就是「禮園」。

  解放後,他的子孫將「禮園」捐獻給國家,一九五八年後,正式對外開放,定名為「鵝嶺公園」。李和陽研習花園建造,對蘇州園林情有獨鐘。李湛陽則攻詩書,禮園落成時邀大批文人名士前來捧場,吟詩作賦,給各處景點取名,並輯為《禮園雜記》成冊,這使得整座李家花園散發著書卷氣。老父李耀庭辛勞一生,也榮耀一生,由趕馬人攀升到全西南第一富翁,以致心力交瘁,住進「禮園」不到一年,於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病逝於重慶。李耀庭走完了他傳奇的一生,享年七十六歲。

  與鵝嶺公園高高矗立的兩江樓相比,五十米之外的桐軒顯得很不起眼,它巧妙地修建在一處觀景平台的下方。這裡要糾正桐軒石室外的碑文上有些疏漏,桐軒始建於一九〇九年,於一九一一年建成,這樣算來,它已滿一百年。而「桐軒」的得名絕不僅僅是因為四周遍植梧桐,真正得名是源於詞牌《鳳棲梧》,寓意對後代抱有美好的期望。關於桐軒的故事,我們就從這裡展開。

  桐軒石室,面積一百三十二平方米,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明間內寬五點五二米、進深四點八三米,次間內寬三點四米、進深三點三米,高七點五米。此軒為仿羅馬式石結構建築,和中式結構形成完美的中西合璧風格,極具風範。作為一處私家避暑之地,石屋裡裝飾的不是當時流行的傳統書法、字畫,而是極為罕見的地圖浮雕等蘊含各種意味的圖案。室內的每個構成部分,無不體現出設計者的獨具匠心,以及石室主人面對時局混亂,憂國憂天下的歷史責任心。

  很多到此一遊的人都為石室的獨特建築而驚歎,大膽遐想者甚多,但其實桐軒石室最初的修建僅僅是納涼休憩之用。但是百年來,到過此處的名人數不勝數。據推測這裡是當時園主與趙熙、宋育仁、蔡鍔、熊克武等進步人士商議國家大事的重要場所。當年討袁名將蔡鍔客居禮園時,曾在這裡作賦,「四野飛雪千峰會,一林落日萬松高。」趙熙於一九一三年匿居禮園,在桐軒石屋內也有賦詩。蔣介石及國民黨高級軍官、澳大利亞使館官員、西哈努克親王、鄧小平、賀龍等名人都曾到過此處。

  避暑石室探源,解開迷惑

  區區一個納涼石室,何以引來眾多名人前往,甚至為其賦詩無數?這一百年來在此發生過的事不計其數,又有多少人讀懂過它呢?其實,像桐軒這種避暑石室是和重慶炎熱的氣候息息相關。重慶花園石室是深受早期義大利園林中的台地園的影響,一八九一年重慶開埠後由耶穌會的傳教士和外國商人輾轉傳到重慶。重慶的山地環境是建造下沉式石室的理想環境,從清末到民國後期,相繼有不同形態的花園石室建成於私家花園中。石室多選在坡地背陰涼爽處的視平線以下,往往不太引人注意。重慶石室的形式有很多種,如仿羅馬式、合院式、洞穴式等,建造時又摻雜了重慶本地一些傳統裝飾手法和圖案,所以形態上多為中西合璧。石室的建構均反映出石室主人的財力、修養、品質、地位及個人抱負,也可以看出這種外來建築形式及裝飾文化同傳統文化的碰撞與融合。而桐軒石室則是其中最為典型且尚存的花園石室之一。

  這種石室的功能一是上面可支撐一個平台,二是下面的開放式室內空間也作些藝術雕刻供人觀賞。這種風格在當時的富人圈裡非常盛行,諸如桐軒石室這樣的建築在重慶還有盤溪石室、白雲居石室、和平橋法國天主堂石室、江北下九村花園石室等。像戰時建立的孔園、朱公館、劉湘公館、南山草亭別墅等都建有向地下縱深發展的洞穴,屬於石室的變體建築。只是戰爭時期建立的石室都只注重實用價值,拋棄了它的美化裝飾,最大的功能猛然間變成了防空襲,也兼作避暑之用,全然沒了觀賞遊玩的風雅之氣。

  桐軒石室,是在懸壁處,陡坡壘成的台地上構築而成,全石質建築處於半地下狀態,所以才能避開抗戰時的敵機轟炸,整體保留至今。據文獻記載,其佈局和建築的空間形態與義大利阿爾多布蘭地尼的巴洛克式花園別墅的石室很相似,是迄今所能見到的幾處石室中建成時間最早的石構建築。桐軒石室形態殊異,它從內到外雕刻了各種紋飾造型五十四處。最引人注意的是,它包含了主人的思想理念,也頗有些超前意識。

  室內左右兩條不對稱隧道式石階,曲折地通向屋頂觀景平台。整個石室軸線對稱,但左右窗花及其裝飾均不規則,既有變化,而又統一。大廳進門迎面牆上是一幅包括了外蒙古在內的早期中國地圖的線刻圖形,地圖上方是一只面向東方,側身站立的西式造型雄獅浮雕。大廳內左右牆面一約直徑為一點七米的圓形線框,右面為世界地形圖,左面為行星繞太陽公轉圖。拱形頂部嵌有一殘損了的石雕飛鷹造型,利爪抓住一個作為燈具選托的圓形球體。這些裝飾內容受西洋觀念影響很深,在晚清是非常罕見的,可見園主所具有的卓越膽識。

  正廳大門兩側的窗洞篆刻出石室名「桐軒」。左右耳房分別在隔窗鑿有早期變形美術字「博愛」和「互助」透雕字樣。其他隔窗和高窗上的透雕紋樣圖案的選擇也頗耐人尋味,有幾處是明顯的西式紋樣。中國傳統的民間紋樣似乎也並不是純粹的中式圖案,有些創新,好像摻雜了西式裝飾圖案的某些手法,只是在一些紋飾圖形的組合上有些生澀,有的圖案缺少傳統的流暢和韻味。

  桐軒石室建成後,其所處隱蔽的位置,涼爽宜人,是盛夏中避暑休閒的好去處,成了當時一稀罕之物。石室很快便受到來訪者的垂慕,其形式結構也成為後來重慶富人所構建的避暑石室的效仿對象。

  紋飾寓意,意味雋永

  重慶廣播電視大學校長辦公室主任方慧提出了對桐軒石室的獨到見解。桐軒石室中的種種特殊裝飾圖案,充分體現出石室主人廣博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宇宙觀。這也剛好應證了一點,當物質生活達到一定程度,人的精神境界便會自我提升,對生命的探索反思更為深刻。也許並不只是桐軒主人如此,在動盪的世紀之交,那個時代的先進知識份子們對一些價值問題會生出共同的觀念。加之西方文化的衝撞,以及帝國主義列強的侵襲和清朝政府腐敗加深,更推動了這樣一個群體,他們不斷地自我考問,不斷地追本溯源,致力於尋求全新的解答。這或許更代表了當時一批率先覺醒的中國人遠博的見識,和高瞻遠矚的眼光,以及有容乃大的胸懷。而對於石室內各種紋飾的解讀,方慧則認為,如今的我們只能憑我們所看到的內容來理解它,並不能對我們所沒看到的那部分歷史加入過多的猜想,否則會很容易失實於歷史真實。我們後人在此給石室裡這些雕飾刻紋賦予各種主觀評斷,也許桐軒的主人真正的意圖卻未如我們所想這般深刻,也或許我們還未觸及桐軒背後那更為深遠的意義。

  看圖說話

  中西結合的大門:大門的門柱是羅馬柱,典型的西洋風格。往上則採用了仿木斗拱建築風格。

  宗教符號:大門右上方有個猶太教標誌符號,而左邊的中國吉祥結,以及外牆上一處菩提葉等圖案則是象徵佛教文化。既是象徵廣博的包容之心,也是對生命循環不息的思考。

  清中國版圖:正對大門的牆上淺浮雕有清代中國版圖,當時的中國還包括沒劃分出去的外蒙古等,一片幅員遼闊。

  雄獅:在清中國版圖之上則有一隻雄獅,作昂首翹尾前行狀,象徵著覺醒的中國人。

  鼓和矛:中間是一只戰鼓,四方分別是一支戰矛。正如過河的士兵是不能回頭的,這象徵了勇敢,一往無前,不斷奮進。

  梧桐葉:和「桐軒」相得益彰,寓意寄託在後人身上的希望。

  壽:古體漢字「壽」,寓意長壽安康。

  聖旨:因年久磨損,刻在上面的字跡已經看不見了,這正是當年主人李耀庭受慈禧「誥封」所得聖旨,是身份殊榮的象徵。博愛、互助:這兩個字屬於基督教基本教義,極大的表現了李耀庭的民族氣節和做人準則,充分表明其大中華思想。

  蓮花:象徵人生追求,人的品格應該像蓮花一般高貴。

  飛鴿:象徵對和平的宣揚、傳遞。

  文/米小米 圖/陳善滔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