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一平 誠信致勝
- 来源:中国怡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誠信,民國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04 16:08
蔡一平永遠留下一個印記:右手大姆指的指甲被敲掉了部分,這是他辛勞起家的佐證。
有海外關係在當下是令人羡慕的事,而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那是裡通外國的罪證。蔡一平有在美國的親人、台灣的親人,自然是低人一等。父親被打倒,沒有工作,為了生存,他以修自行車謀生。這是一九八七年,他二十八歲。
這個家族最引人自豪的是他們的外公王錦培,民國時期的企業家,創辦過小學,以愛心教育為理念。杭州市還專門為他立碑紀念。蔡一平與生俱來的愛心準確地說源自外公。
愛心,讓他在骨子裡崇尚誠信。
修自行車,他一邊學,一邊修,每一部修完,蔡一平用圓珠筆在紅紙上寫明「保修三個月」,落款「一平」,然後貼在自行車上。此舉表明他的誠信——敢對自己的修理技術承擔責任。每一年,他推出半個月免費修理的活動,排隊修車者成為壯觀的一道風景。
蔡一平的理解很樸素:老百姓需要的事,自己盡力做好。「一平」修車行慢慢有了名氣。並在一九九八年註冊了商標。蔡一平擴展了業務,增加了修補輪胎。他參加了相關的培訓班,加強自己的業務能力,因為這是誠信的基礎。且經常免費為民服務,因不能占道經營,執法人員常來巡邏管理,蔡一平時常提心吊膽,但想到方便了群眾,心裡還是蠻開心的。用修自行車和輪胎所賺的錢,他購置修理摩托車的設備及技能培訓費,讓自己的事業上一個台階。這是一九九四年。
誠信給他帶來了一筆可觀的業務——由於蔡一平的誠信,使得他在業界小有名氣,所以杭州市政府將三千輛摩托車的指標全部委託他公司負責競投上牌照、修理、保養、做駕照、售後服務甚至替政府代征車船使用稅及養路費。
對蔡一平來講,他由衷感謝改革開放。美國的親人、台灣的親人得以回來探望,並給予蔡一平提示:經營摩托車終究要被淘汰,不是長久之計,要向汽車發展,思想理念要超前,企業要轉型升級。這個提示讓蔡一平的人生有了巨大的轉折。他成功轉型後,成立了「杭州一平汽車服務有限公司」,他擔任董事長。這是二〇〇二年。一路走來,蔡一平波折不斷。好在,他得到貴人相助。一九九八年,因為擴大生產一事,他向所在的拱墅區區委書記張鴻建寫申請報告,張書記批示:「蔡一平同志是我區台協理事和三胞聯誼會理事,一直守法經營,有較好的聲譽。如條件許可,請予幫助解決。」二〇〇〇年,為了解決經營汽車摩托車修配用地用房,蔡一平又向區委書記張鴻建打了申請報告。張書記給予批示:「此事要考慮對台政策,當然也要從城建法規的規劃,在此基礎上可以從規劃上統一做長期的安排解決。」得到區委書記的支持,蔡一平更要求公司員工堅持誠信。而誠信又給他帶來機遇,拱墅區區政府主動聯繫他,請他負責修理、保養所有區政府的車輛。這是二〇〇〇年。然而,路並不平坦。公司再次碰到麻煩,由於公司多次拆遷安置場地狹小,加以種種不公平競爭,使企業陷入了困境。杭州信義坊建成後,一平公司的營業用房安置在莫干山路香積寺路西延伸段,這一路段因未開通,致使一平公司處在信義坊東北面死角,不但無法伸展,還受到外面另一同行堵塞。幸虧一平公司尚有不少老顧客尋來,但營業額急劇下降已成不爭的事實。其營業房的東北面有一堵被廢棄的牆和一扇起通道作用的大門,屬某公司所有。因受競爭對手的挑唆,某公司派員工前來封堵,雖經多次交涉,不但沒有結果,甚至越演越烈,竟派出數十名員工與一平公司員工對峙,發生群體械鬥,幸而都由一一〇民警勸阻。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蔡一平和員工始終抱著克制的態度,不使矛盾激化。同時積極向區僑聯、三胞聯誼會、工商聯、區政協等組織反映,最後問題得到解決。
儘管公司遭遇如此麻煩,蔡一平仍以他的誠信取信於民。他帶領員工為市民義務修理自行車、三輪車等。有居民開玩笑說:「你現在已經是修理汽車的老闆了,還來修自行車,生意不管了?」蔡一平樸實地說:「應該為居民服務的,我當初就是從修自行車到修摩托車,再發展到修汽車,每前進一步都靠組織的幫助、居民的理解、朋友的支持,才發展到今天。人不能忘本,回報社會是我應該做的。」
有兩個插曲不能不提,它們佐證蔡一平的誠信:一九九六年,蔡一平被任命為杭州杭蘭五金機電經營部經理,集體企業邀請蔡一平來做經理,看中的就是他的誠信。不負眾望,他帶領三十多個工人奮鬥多年,機電經營部起死回生。任經理期間,他從源頭抓起,商品的批發、零售、售後服務等一定要保質保量,排除萬難,冒著資金收不回由自己承擔的風險賒賬給其他單位及個人,每天風裡來雨裡去的跑業務,憑著這樣的幹勁打動了許多客戶。得益於這樣的認同,二〇〇一年第二屆中國杭州國際汽車展覽會組委會邀請蔡一平幫助招商,蔡一平帶著公司的三十名員工到全國各地遊說,完成了招商的任務。剛起步的西博會前景未知,招商更是困難重重,談何容易,邀請的廠家及商家的態度更是一次次令招商部失望,但蔡一平並沒有放棄,帶領他的團隊到處尋找合作方,一次不行二次,正是這種鍥而不捨的精神及當初許下的承諾給了參展方信心,使得第二屆中國杭州國際汽車展覽會順利圓滿成功,蔡一平在本屆的招商工作中表現被組委會授予「先進工作者」的稱號,又一次以誠信服人。
從插曲回到他對公司員工的管理,如果有顧客向他投訴公司員工修理汽車的價格貴了,一旦情況屬實,他會對那個員工說:「你不能在這裡做了,因為你破壞了公司的誠信。」
誠信成就了蔡一平的事業。
至今,蔡一平為人處世熱情、平和。他的細心、勤懇,顯露出他對這份事業的重視。我說:「你圍繞苦辣酸甜四個字說說你的感受。」他沉吟:「那太多了,我是風風雨雨走過來的。」
苦——
起早貪黑,提心吊膽。蔡一平總結這個行當,不是會發生火災就是容易出交通事故。因為很多車是他公司保養的,一出事故必然把他們牽扯進去。最經常面對的就是,冒著酷暑寒冬趕到出事故的地方,修理汽車。甚至晚上有顧客的車拋錨了,也打來電話讓蔡一平安排員工趕去修理。
辣——
當蔡一平花了三年時間培訓出的一個員工被別的汽車修理行挖走時,蔡一平的心辣得難過。對方給這個員工買皮鞋、手錶,還讓其外出旅遊,該員工突然就向蔡一平提出辭職,並把生意帶走了一部分。蔡一平氣憤地打官司,卻因對方有背景而敗訴。足見商場競爭無情而殘酷。
酸——
碰到不講道理的顧客故意挑岔,蔡一平選擇忍讓。「明明我們沒有錯,卻只能讓這種顧客,內心就很酸楚。」
甜——
當蔡一平修自行車時的顧客成為他修摩托車的顧客最後成為他修理汽車的顧客,蔡一平心裡很甜。這些當年的老顧客說:「就是你為我修的自行車。」蔡一平聽了內心充滿暖意。還有顧客口口相傳:修車去一平修車場。
無論人生經歷了怎樣的苦辣酸甜,蔡一平積極投身到對台交流交往的大業上,二〇一三年,台灣立法院院長王金平為他題詞:「華夏之光!」這是對他誠信致勝的高度讚揚。
文/楊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