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應篇彙編】連載
- 来源:中国怡居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王安石,孔子,宰相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4-11-05 09:31
白話節本暨精簡本
攻訐宗親。
【白話】
指斥宗族和親戚的隱私或過失,而加以攻擊。
【分析】
同姓的親人叫做宗,異姓的親人叫做親;雖然親戚關係,有遠近親疏的不同,其實都是應該關切的人。應當以親愛忠誠的態度來對待他們;若是遇到了患難,應該要共同的來承擔;遇到了困難缺乏的時候,應該要及時的予以接濟;家醜要互相的掩藏,外侮要共同的抵禦;怎麼可以彼此互相的爭奪,連一點點小事,也在錙銖的計較;甚至還彼此互相的傾軋,伺機攻訐報復。俗話講:「折斷樹枝,會傷到樹的心!砍斷樹根,就等於斬斷了樹的脈啊!」這句話值得大家警惕。
剛強不仁。
【白話】
氣質剛強性情火爆的人,他的待人接物,就不能夠仁慈溫和厚道。
【分析】
孔子所讚賞剛毅的人,是因為他的意志堅定正直,而且又講道理的緣故;而太上所教戒的剛強之人,是因為他很容易就動氣發怒的緣故。中醫稱痿痹之症,叫做不仁,就是因為這種病症不知道痛癢。喜歡剛強動氣發怒的人,待人接物的時候,也就不知道痛癢了;都是帶著殺機,這就是俗話所講的鐵石心腸,這種人怎麼能夠仁慈呢?然而剛強到了最後,沒有不被摧毀折斷的。若是能在吃過了幾次大虧之後,而漸漸的轉化為柔弱,這也就是他的萬幸啊!
狠戾自用。
【白話】
性情兇狠暴戾,且又喜歡剛愎自用,自以為是。
【分析】
凡是一個有智慧的人做事情,就會懂得如何用人;而沒有智慧的人,則是全靠自己來做;須知愚笨的人,自用尚且不可,更何況是兇狠暴戾而又剛愎自用,那就更糟糕了啊!
佛說:「兇狠暴戾的人,就像惡劣的壞馬一樣,很難加以調服;人若是兇狠暴戾,就很容易固執己見,自以為是,不肯服人了。因此也就沒有益友和善知識來親近他,更沒有人願意告訴他做人處事的大道理了。所以一個人會去造惡招怨的原因,沒有比這個更嚴重了啊!」
【故事】
王安石是宋神宗皇帝時的宰相,為人喜歡猜忌懷疑、嫉妒又剛愎自用;而且還排擠忠良,欺世盜名;甚至膽大包天,譭謗聖賢,居然還敢厚著臉皮以聖賢自居;王安石剛當宰相的時候,還能夠和當時朝中的賢人君子和睦相處;後來因為他推行的新法,朝中的賢人君子未能夠認同,因而起了爭執,王安石就排斥他們,甚至把他們貶官放逐到遠方,他的兒子王雱甚至說出了:「只要把韓琦、富弼的腦袋砍下來,新法就能夠順利推行」這種話,那麼其他的就更不必說了。後來因為攻擊王安石新法的人愈來愈多,而他的言行,卻是更加的驕傲、兇狠、放縱、怪異了。並且說:「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狂語。這時候,他的罪孽深重,已經到了惡貫滿盈的地步;他惟一的兒子王雱,背部突然長了毒瘡,年紀輕輕的就夭折了;王安石非常的傷心,就向神宗告病,請辭宰相的職位。後來神宗也開始討厭王安石,免除他宰相的職位。王安石這時失去了皇帝對他的寵信,悲哀自己的獨子早死,而自己的狠戾不仁,倒行逆施,招到了百姓的厭惡和詛罵;以前被他所排斥放逐的賢人君子,也都相繼的掌權施政,並且把他所主張推行的新法全部廢除了;王安石因而感到十分的羞愧,驚嚇恐懼而死。
是非不當。
【白話】
對於惡人做壞事,反而說他是對的;對於善人做好事,反而說他不對,這樣的認定是非,就顯得太不允當了啊!
【分析】
真正具有道德仁義的仁人君子,就能夠有足夠的智慧,辨別好惡,允當的認定是非;要知道是非對一個人來說,則關係到這個人的善惡;對於一個鄉鎮而言,則關係到這個鄉鎮的利害;對天下國家而言,則關係到天下國家的安危;所以怎麼能夠不謹慎小心啊!若是輕率不當,任意的認定是非,那就太危險了啊!
【故事】
宋朝蔡京當宰相的時候,把司馬光、蘇東坡、程頤、王獻可等賢人君子共一百二十人,認定為奸黨;而且還奏請皇帝批准,把「奸黨」的名字刻在端禮門的大石碑上;而且還命令全國各州縣比照辦理,老百姓為此感到非常的不平;沒有多久,這塊石碑就被雷打碎了,蔡京也因為事敗,被貶官流竄而死。
向背乖宜。
【白話】
對於惡人,應該要遠避,反而要心向他;對於善人,應該要親近,反而要違背他;這樣的向背,實在是很不適宜啊!
【分析】
向,是應當要趨向的;例如好人好事,是我們所應當要趨向的。惡,則是應當要違背的;例如邪人邪事,是我們所應當要違背的。如果是趨向了邪,而違背了正;這就叫做向背乖宜;若是一時的不察,而向背失了當,就會導致終身都身敗名劣;所以對於向背,要特別的謹慎小心。
虐下取功。
【白話】
有的做官的,竟然膽敢施行暴政,虐待百姓,以貪取功勞獎賞。
【分析】
蠟燭遇到黑夜,則成就它破除黑暗的功勞;船得到水的浮力,則成就它載送貨物的功勞。大抵只要水到渠成,功勞自然而然的就能夠顯現出來,根本就不需要去取得功勞。所以只要有取得功勞的意思,那麼做將軍的,放縱他的軍隊去搶去殺;做官的,妄自的增加糧稅勞役;做法官的,都加重犯人的罪刑,也都可以不必有所顧慮而任意的去做。然而這些都是用百姓的民脂民膏,來換取個人功名的行為;功勞就算得到了,也不過是升官而已;但是災禍卻是隨之而來,而且不只是殺身之禍。人雖然是再笨,也不至於如此啊!我們不妨看看古人,例如宋朝的大將曹彬,攻下江南的時候,不殺一個人!漢朝的汲黯,為了救饑荒,就假傳聖旨打開糧倉,因此而救活了幾萬個饑民!漢朝的於定國,擔任廷尉審案的時候,百姓就是被判了罪,也沒有感到自己被冤枉的!在當時來講,他們何嘗不是國家的第一功臣啊!
諂上希旨。
【白話】
奉承在上位的長官,以迎合他的意旨。
【分析】
在上位的長官,尚未做出決定的時候,猶有勸說挽回的機會;但在這時候,若是有人逢迎長官,那麼長官的決心,就會更加的堅定,以至於到了不可再勸說挽回的地步了。這不只是臣子之於君王而已;例如在下的屬官迎合上司,地方的紳士迎合官府,部屬迎合主管,僕人迎合主人等等,這些都是啊!凡是居上位的人,事事都應當依循著道理去做,千萬不可以有所貪圖而自私自利,使人有機可乘,向自己逢迎拍馬;而在下位的人,又怎麼可以去希求不合道理的功名,貪圖不義的錢財呢?應該知道奉承迎合,屈膝諂媚,只是徒然的喪失了自己的良心和人格,和別人結下了無窮的怨業啊!
【故事】
唐太宗曾經指著一棵樹說:「這棵樹實在是一棵好樹啊!」宇文士及從此就一直不斷的逢人就讚譽這棵樹。唐太宗知道了這件事情,就很嚴肅的對宇文士及說道:「魏征一直在勸我,要遠離奉迎阿諛的佞人,我始終都不知道,佞人是什麼樣子,今天我才知道,原來你就是佞人啊!」宇文士及聽了,立即就向皇上叩頭謝罪,慚愧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