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12-0001-02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自学是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阅读自学是学生终身学习发展的需要,初中数学教学往往忽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低下,不会进行数学阅读,数学语言转换和数学阅读理解能力差,读不出要点、读不出问题,从而不能从阅读中获取信息,不能将实际应用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严重缺失数学表达能力。教学中,教师也只是注重从数学阅读题型中泛泛讲解如何解答阅读问题,忽视了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数学阅读能力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有的放矢关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初中数学教学有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策略:

  一、激发学生数学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搞好阅读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激疑,是进行阅读教学的重要策略,是阅读教学的中心任务,教会学生会思考,将使学生一生受益。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引起学生好奇或怀疑的问题,成功地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有效的认知冲突,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主动质疑,进而想方设法去分析疑难,解决疑难。

  1.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内外要创造充满“爱心”的学习氛围,从多方面多角度给学生以体贴关怀和帮助,以平等的态度真诚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多与学生进行民主、平等、愉快的交流,使学生体会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真正形成朋友般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往往由爱戴某位教师而喜欢其所教的学科,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感情融洽了,学生才会有振奋的精神,才会产生向往和追求学好数学的愿望,在学习上更加自觉、主动、更多一份浓厚的兴趣。

  2.数学教学与生活相融合。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社会科学,它不仅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而且跟社会时事紧密联系在一起。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社会生活为数学提供了大量的信息,通过数学阅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如果把数学教学与社会时事分开,就无法体现数学的价值,数学教学就失去了意义。

  3.让师生变换身份。作为数学教师,要根据青少年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体和客体的作用,让学生变听课为讲课,转换角色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在提前预习的基础上和教师有针对性的指导下,对课文内容只做简单介绍,做补充说明,由师生一起点评,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相互配合的能动性,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目标

  教师要以教材和学生的思维现状为凭借,积极创设思维训练情景,引导学生明确阅读目标,巧妙点拨思维活动,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阅读目标是激励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动力,没有阅读目标,学生阅读就显得茫然,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数学阅读目标切忌“三化”:泛化、狭隘化和随意化,不能过高拔高数学,使数学成了无所不包的文化,不能只关注非功用性,而忽视脚踏实地,显得目标不明确,要引导学生去掉“泛化”的东西,正确获取数学信息,明确阅读目标;阅读目标狭隘化,仅仅指向考试,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只注重阅读教学练习化,忽视了数学素养的培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不能狭隘地理解数学阅读只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要通过阅读培养自己的数学素养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阅读目标不能随意化,要紧紧围绕数学问题的解答确立阅读方向,收集阅读信息,展开阅读思维,要将所阅读内容铺垫阅读目标。

  三、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以扩展思考的范围,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创新精神,是一种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刻意求新的精神,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给学生以创新的冲动,鼓励学生创新的言行,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才能。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也不能高谈阔论,必须立足实际,注重强化数学语言训练。加强语义、句法的教学,现在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了不少语文知识,但在数学环境中显得茫然,不能正确理解数学语义,不能把非数学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缺乏语言训练,不能正确将文字语言翻译成数学语言,不能将数学语言正确地用文字表述出来,使得在数学理解上存在很大偏差。教学中应该有计划、有目标加强数学语言训练,把所学数学知识能用自己理解的语言表达出来,同时将实际问题能概括抽象成数学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

  四、指导培养学生阅读方法

  阅读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理解的过程,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在指导阅读教学时,应正确处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设疑应立足于启发学生的思考并使其有所发展的基础上,让学生跟随教师的疑点不断地去探幽寻微,增强思维的深广度。数学阅读不等同于语文阅读,一般数学阅读文字枯燥、字词简单、易于理解,但在数学环境下学生缺乏把握要领、捕捉信息差、缺乏抽象思维、缺乏转化模型,使得阅读问题成了学生的拦路虎。教学中指导培养学生阅读方法显得十分重要。

  (1)培养抓住要领和关键的习惯。数学阅读中涉及与数学本身的文字叙述较多,要抓住要领和关键,对于难以理解的字、词、句及时查阅工具书,对关键字词反复揣摩,直到弄明白为止。有辅助资料尽量参照、查阅,以加强理解。要善于去掉阅读内容中的枝枝叶叶,化繁为简,浓缩最精炼语言,保留最干练的内容,不要被模棱两可的语言所蒙蔽,抓住问题的关键和要领。

  (2)培养捕捉数学信息的能力。数学阅读的关键就是从中获取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信息有的是图表形式出现,有的是文字叙述出现,还有的隐藏在内容之中,要培养学生善于识图、读表、理解文字、挖掘内容,捕捉所有数学信息,为数学问题解答打下基础。

  (3)培养思考质疑的习惯。“学者先要会疑”(程颐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语)要善于思考,勤于思考,从而提出新的问题并尽力去解答。数学阅读离不开思考质疑,不能只是去欣赏文字语言和故事情节,而是要去质疑其中包含的数学哲理和数学问题。

  (4)培养建模能力。数学阅读往往就是将数学问题隐藏其中,要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思维,概括问题实质,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5)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阅读学习模式。“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交流心得可以领悟整体、体味局部,并充分体验到读书的乐趣。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采取合作交流的方式,阅读时各小组成员先独立阅读相关材料,然后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对问题的结果进行分析、评判,并提出自己的见解,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有计划实施,关注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方法、阅读理解的培养,不能只停留在数学阅读题的表面,要从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思考质疑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捕捉数学信息能力等入手全面进行培养,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王梓成

  (广西平南县大鹏镇第一初级中学 537322)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