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学语文教学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 来源:现代科学教育研究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学,语文,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1-08 09:10
【摘要】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对中考语文成绩的影响举足轻重,中考语文的作文大关如何让学生安全放心的闯过,教师引导学生平时的积累必不可少,教学生关于写作文的理论知识原理也必须明确,再将理论知识与积累经验统一,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写作步骤指导,最后注重批改作文中学生的重要性,让师生合作走向作文的成功之路。
【关键词】作文 积累 理论 批改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8-8636(2014)12-0019-03
近几年我省中考语文试卷题型主要呈现三大类型:积累与运用;阅读和作文,其中作文分值几乎占据了整份试卷的半壁江山,而第一、二大题上学生的得分情况绝大多数也与作文的高低成正比,基本上可以说,作文写得好的同学,阅读理解能力也强,相应的完成情况也不错,由此看来,学生的作文水平对学生语文能力有着至关主要的影响,学生要提高语文学习成绩就必须提高作文写作水平,教师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作文教学水平。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呢?这一问题不仅涉及教师的教学,还要注重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具体从以下四方面展开论述。
一、让学生具备积累的好习惯
“作文难,难作文,下笔无言难成文。头儿空,肚儿空,空来空去空对空”,这是中学生面对作文时的痛苦表白,这种现象极为普遍,一般学生有大半都会如此,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该如何是好,首先要能正视这种现象,其次加以分析,再找出对策,对学生给予正确的引导。都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面对作文题无从下手的茫然正是源于素材的缺乏,教师要教给学生如何去获取素材并积累丰富的素材。
学生作文也是一种文学创作,文学创作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作文--精彩源自生活。正所谓“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人在各种认识的过程或是人的各种经历,总会体验到一定的情感的,这种情感体验就是感受,学生要注重外在于主体的客观对象通过感知而引起主体内心的情感波澜,从而能够“感之于外,受之于心”,而后再自然而然的“发之于外”,不要熟视无睹、熟听无闻,这样做起文来就不会摇头搔耳无言无语了。用法国作家布封的话说:写好同时就是感受好、想好和说好。
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感受认识积累,就要提高感受能力。人们无法通过听文学或文学讲座或心理学讲座来提高感受能力,也无法通过把其他人的感受或历史信息据为己有来提高自己的感受能力,他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自己与感受对象之间的对话、体验发现对象的情感价值,并在通过体验能动地创造情感价值的过程中,培养、提高、丰富、发展自身的感受能力。也就是说,感受能力的提高有待于情感经验的不断重复、积淀。
尽管感受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但它不是密闭的心灵的幻影,任何感受总有客观的触发物。任何人,在没有进入生活角色时,就不会有感受。所以,只有在丰富学生语文生活的同时,引领他们不断体验、积累,才能使学生的感受日渐敏锐、细腻、独特和丰富。感受的丰富,不仅是素材的仓库,也是言语活动生动丰满的土壤。
除了对源自生活中的一些人、事、物的情感体验积累外,学生要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从别人的文章中寻找精美的字词、句子或语段,摘抄下来,毕竟个人运用语言的能力有限,许多人有相同的经历、认识、或是感受,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用最贴切最精美的语言来形容或表达,有时候借用别人的语言会比自己创造的语言更有力,比如古代的诗词歌赋,中外的名人名言。一些名人的故事也要分门别类的积累一部分,这对于学生写议论文有很大的好处,只要有典型的事例,就极具说服力,否则单靠个人的体验、感受是远远不够的。
二、教给学生作文的理论知识
一般说来,老师给一篇作文评分,在不读内容时只看书写工整与否,心中就先已定位了作文的大概级别,就如同招聘一个人才的老总先看应聘者的穿着打扮就已打了一个印象分,而这个分值往往影响着后面的结果,就这一点来说,教师要让学生坚持练字,让书写先好起来,让作文以工整清洁的面貌与阅卷老师相见。
让作文在第一时刻被认可,被肯定,就要进一步有更好的表现。从大的方面讲,一篇作文分为四个部分,标题、开头、中间和结尾,标题可视为一篇作文的眼睛,一定要闪亮,除了命题作文,其他的作文题型都要学生取一个魅力四射的标题与众不同,这样才更能吸引老师的眼球,才更能让自己的写作才能得以进一步展现。
如何让作文标题独一无二,怎样才能让阅卷老师第一眼就喜欢上学生的文章,有三种帮学生拟好作文标题的方法。第一、运用修辞格。例如《最灿烂的花朵--笑容》,运用比喻;《我叫“把握”》,运用比拟;《生活的真谛是什么》,运用设问;《可乐给你,咖啡给我》,运用对偶等等。第二,套用名句。这个“名句”是个宽泛的概念,可以出自古典名著名篇,也可以出自影视剧片名、歌词、广告词等。如某此中考作文题为“生活--”,考生运用套用法写出了如下一些好标题:《生活,要说爱你不容易》、《生活,你究竟姓什么》等,这些题目比《幸福的生活》、《不平常的生活》一类标题就要吸引人得多。第三,逆向出奇。利用反向思维或逆向思维,使思维看似违背常情实则“新”寓“奇”中,有磁石吸铁之效。例如《我渴望有个后妈》、《渴望停电》、《真想做个差生》、《享受唠叨》、《100分,我恨你》等。当然,一个好的作文题目不仅能起到吸引读者的作用,更重要的是他还要与整个文章的立意、构思紧密相连。因此,教学生取出一个作文好标题,作文就成功了一半。
有了好的标题,还要有一个好的开头和结尾,在有限的作文批改时间内,作文一般只被老师看开头、结尾,中间一扫而过,这就这就让学生在开头与结尾处好好下功夫。有人将好的作文开头比作凤头,精巧而美妙,好的结尾如豹尾,简洁而有力,于是开头结尾的语句都不宜太长。具体而言,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开头和结尾,比如开头应用名言警句,设置悬念。结尾可照应开头,留下思考的余地等,但开头结尾力求扣题,点题,使全文始终围绕一个中心展开。
作文有了一个好的首尾中间也不能空洞,作文的中间要像猪肚一样实在,这就要求内容充实,详略得当,有真情实感,也就是说写记叙文要有感人的事件,写议论文要有充分的论据,写什么要实实在在的让人觉得形象生动可触可感。避免假大空。
教师必须给学生上专门的作文理论课,以最简明直观又形象的方法让学生明确作文的四个部分,标题、开头、中间、结尾,各个部分要达到一个怎样的水平,并且明确一篇作文必须有而且只能有一个中心,自始至终围绕一条线索,依照一定的顺序,并且适当的运用一些手法,使得作文在写好安全稳固的基础上追求新颖。并且在下笔之前学会拟定提纲,确保整篇作文始终按照自己计划的形式开展,不会偏题或是脱离中心。
三、让学生将积累经验与作文理论相结合
教师不断的让学生积累,又教给学生写作文的理论知识,但如何让学生将自身的积累运用于作文中,又如何在作文中充分运用积累素材,这需要教师给学生写作文时的特别训练。虽说要写好作文就要学生多练,但也不能盲目的布置超量的作文,作文的训练要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
作文训练不一定每次都要写出一篇像样的作文,可以在课堂中多进行一些片段描写,在课文中遇到精美的语段,就让学生仿写一段,比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描写百草园美景的一段就值得仿写;在课堂中遇到偶然事件,也要把握时机,给学生去写,有一次语文课上,一只小鸟意外的飞进了教室,总飞不出去,学生意外又欣喜,无心思听课,我停下来让就此情景写一段话,充分的发挥联想和想象,许多同学都有话说,并且有真情实感,构思也广泛,有的同学写与小鸟对话,有的想到“飞翔的自由”,有的想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有的说:“小鸟在找寻遗失的家园”等。除了课堂上的片段练习还可以让学生写日记、周记,这样能更好的进行写作练习。
专门的作文课是很有必要的,考试要求学生在相应的时间完成相应的题目,而作文的时间基本上是一个小时,学生必须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写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作文才可以,作文训练也要让学生有较强的时间规定,不能够让学生星期一拿到作文题目,星期五才交,时间越长,学生的构思完成时间就越长,写作文的效率也相应降低,所以我认为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当堂完成作文很重要。
一堂写作课,教师要选好题,有时也让学生商议题目,为的是提高其写作的兴趣,教师准备的题目,尽可能借助一些教具和手段,让学生深受感染,深有体会,而后自然而然的进入情境,有话可说,写来也容易,比如要以“音乐”为话题的作文,就先准备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欣赏,陶醉其中;写“老照片的故事”就先让学生准备一张老照片。有了一定的情境,再下笔就不难了。
教师对学生作文有较多的要求和较多的期望,希望学生每一篇作文都很出色,但这些是不能方方面面一步到位的,于是我尝试对学生采用作文分步训练法,每一次作文对学生提一个要求,由易到难,再积少成多。开始只要求学生书写工整清洁,这一点找不到的重做,而绝大多数都能做好,这一步做好了再让学生在作文中力争一个好的标题,并且保持之前作好的书写工整,好的标题会有许多,但还有一些同学的过于一般化,就在讲评中相互借鉴,也能共同提高,以此类推,长时间下来学生就能交给老师一篇满意的作文。
在分步训练达到预期的效果时,可以再对学生进行作文专题训练,目前作文有四种类型,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针对各类作文题型的特点,分别进行指导。当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也要分别要求,让各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四、教师批改与学生批改并重
一篇作文写好后,还有一半的任务没有完成,作文结尾后,写的如何,好不好,要改一改,评一评才见分晓。教师为学生改批改作文似乎是理所当然,但要想学生正确认识作文中的不足,必须让学生亲自批改,许多人深知自身的缺点并很在意,而对别人指出的自身缺点却难以接受,教师批改过的作文,学生只注重评定的结果,而不在乎细枝末节,教师帮学生详批详改作文,不如教给学生自批自改的方法,当然更多的可结合理论知识来评价,但文章的语句是否通顺,病句如何修改就要具体教给一些修改病句的方法。让学生在批改中养成细心的好习惯,但又不能钻牛角尖,也要从整体上评价,并且注重优缺点共评,从而让优点得以保持,缺点得以改正。
教师的批改也必不可少,但要精准,一针见血的指出问题所在,让学生明确作文中最大的不足,并要让学生得以相应的肯定,从而对自己有信心。
每一次作文教师都应一次课堂点评,对典型的作文中突出的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进行讲解,让学生整体提高。总的说来,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水平,是一个重要而又较难的问题,教师只难通过一步步的努力、尝试,去提升这一方面的教学,而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师生要辛勤耕耘、坚持不懈,争取作文水平迈上高一级的台阶。
参考文献
[1]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法倪文锦北京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0
[2]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王尚文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3]简妙作文窦玉刚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1
[4]中考金刊唐斌课堂内外杂志社2007.12
[5]中学生优秀作文李尹北方妇女儿童期刊社2008.5
张小梅
(广西平南县大鹏镇第一初级中学 5377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