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位置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8-8636(2014)12-0070-02

  一、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判断

  (1)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未知的,且亲本皆为纯合子,则用正交和反交的方法。

  ①若正交和反交的后代表现型相同,都表现同一亲本的性状,则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正交后代全表现为甲性状,而反交后代中雌性全表现为甲性状,雄性全表现为乙性状,则甲性状为显性性状,且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2)若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已知,只需一个杂交组合判断基因的位置,则用隐性雌性个体与显性雄性纯合个体杂交的方法。

  ①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后代中雌雄个体的表现型完全不同,雌性个体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表现隐性性状。

  ②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雌雄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无关。

  二、基因是伴X染色体遗传还是X、Y染色体同源区段的遗传的判断

  已知性状的显隐性和控制性状的基因在性染色体上。

  方法一:用“纯合隐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杂交,观察分析F1的性状。

  结果与结论:若子代中雌雄个体全表现显性性状,说明此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若子代中雌性个体全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全表现隐性性状,说明此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方法二:用“杂合显性雌×纯合显性雄”进行杂交,观察分析F1的性状。

  结果与结论:若子代中雌雄个体全表现显性性状,说明此等位基因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若子代中雌性个体全表现显性性状,雄性个体中既有显性性状又有隐性性状,说明此等位基因仅位于X染色体上。

  【例1】鸡的芦花羽毛与非芦花羽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其显隐性关系未知,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也未知,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可用字母B、b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一群自然放养的鸡群,雌雄均有性成熟的芦花羽毛与非芦花羽毛个体若干,请你设计杂交实验,判断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

  (2)若芦花羽毛为显性,非芦花羽毛为隐性,现有性成熟的纯种芦花羽毛和非芦花羽毛雌、雄个体数只,请你设计实验判断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还是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最多只设计两代杂交组合实验)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预测实验结果:

  若,________则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

  ②若,________则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③若,________则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

  【解析】判断芦花羽毛与非芦花羽毛的显隐性时,由于显性性状中既有纯合子又有杂合子,故通常不用芦花羽毛与非芦花羽毛鸡杂交,而是将性状相同的多对鸡杂交,由于是随机取样,如果该性状是显性性状,其中就会存在杂合子自交的情况,后代将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如果该性状是隐性性状,则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现象。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选择芦花雌鸡(ZW)和非芦花雄鸡(ZZ)杂交,若这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杂交结果为:ZBWB×ZbZbZBZb、ZbWB芦花羽毛,将F1中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杂交,则F2中雄鸡均为非芦花羽毛,雌鸡均为芦花羽毛;若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杂交结果为:BB×bb→Bb,即F1中雌、雄鸡都表现为芦花羽毛,将F1中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杂交,则F2中雌、雄鸡均有非芦花与芦花羽毛;若这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杂交结果为:ZBW×ZbZb→ZBZb、ZbW即F1中雄鸡都为芦花羽毛,雌鸡都为非芦花羽毛。

  【答案】(1)选取多对芦花羽毛雌、雄鸡杂交,若后代出现非芦花小鸡,则芦花羽毛为显性,非芦花羽毛为隐性;若后代均为芦花羽毛小鸡,则芦花羽毛为隐性,非芦花羽毛为显性。(或者:选取多对非芦花羽毛雌、雄鸡杂交,若后代出现芦花小鸡,则非芦花羽毛为显性,芦花羽毛为隐性;若后代均为非芦花小鸡,则非芦花羽毛为隐性,芦花羽毛为显性。)

  (2)实验步骤:

  ①选取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杂交得F1,观察F1中小鸡羽毛与性别的关系②从F1中选取芦花雌鸡与非芦花雄鸡杂交得到F2③观察F2中小鸡羽毛与性别的关系

  预测实验结果:

  ①若F1中雄鸡均为芦花羽毛,雌鸡均为非芦花羽毛②若F1中雌、雄鸡均为芦花羽毛,F2中雌、雄鸡均有芦花与非芦花羽毛③若F1中雌、雄鸡均为芦花羽毛,F2中雄鸡均为非芦花羽毛,雌鸡均为芦花羽毛。

  李彩娥 党国利 赵英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绿野高级中学 712203)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