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源祥老字号孝立根基——纪念沈莱舟诞辰120周年有感

  • 来源:醒狮国学
  • 关键字:恒源祥,沈莱舟,文化,教育
  • 发布时间:2015-03-03 13:12

  2014年12月24日,是一位老人诞辰120周年的纪念日,老人姓沈,名莱舟,字宏让,中华老字号恒源祥的创始人。上海市教委、上海市档案馆、上海黄浦区委宣传部、恒源祥集团隆重举办了《用历史照亮未来》大型纪念活动。

  活动内容丰富,充满了对文化的思考、碰撞与交融。其中主题发言嘉宾:以色列驻沪总领事柏安伦先生与醒狮国学院张雪峰院长,分别从西方、东方文化的角度阐述了企业家的文化与企业创业的关系!而压轴戏则是大型话剧《大商海》。首部以全景展现上海近代商业文化,聚焦上海商界精英的原创大戏,讲述了以申霁航、吴慕用、席耀宗为代表的海派商人,白手起家成就商业王国的传奇故事。

  取材于沈莱舟老先生生平,又集中反映了沪商精神的《大商海》中,我看到了拥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的一代民族资本家身上所折射出的中华文化精神,剧情从9块银元开始,以9块银元结束,从这区区9块银元中我的参悟就是“孝立根基,家业长青!”

  沈老先生的传奇商业成就,可用两句话来概括——“孝,德之本也”(《孝经》)和“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大学》)。即孝道是生发一切优良德行的本源,有德行的人方可凝聚、引领人,有了人的追随才能开疆拓土,开疆拓土才能创造财富,有了财富才能尽其所用。沈老先生是个孝子,有了孝心的人,便能生发出种种得遇贵人、立命改运的德行。

  孝生:愿

  沈莱舟去上海前,母亲沈翁氏用土布为他做了一身短衫,这是做学徒的标准打扮。但母亲又在灯下细裁慢缝用崭新的士林蓝布替他做了一套长衫,这是先生的打扮。母亲全部的寄托和希望,就是要他从学徒当起,最后穿长衫,做一个先生。而早在沈莱舟6岁时,母亲便要教他做饭。沈莱舟人长得颇为矮小,沈翁氏就叫他爬到灶头上看自己下米倒水,看自己放盐炒菜,累得满头大汗……炉火熊熊,饭在锅里煮着,沈翁氏便坐在灶前,她将沈莱舟抱在自己怀里慢声细气地对他说:“唉,孩子,如果长大了你别的生意做不来,便去做饭师傅。无论如何这饭总是要吃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做饭师傅是不会饿死的……唉,母亲也不能帮你什么,只能教给你这点吃饭的手艺……”沈莱舟深深体会到母亲的良苦用心,用心地学着做饭烧菜的手艺,以后他成了百万富翁,只要一提起母亲的这番话,便泪流满面……

  母亲所吃的苦以及对孩子的信任与爱,是孩子最大的动力!谈到沈莱舟的人生成就,必不能脱离其母亲!反观当下社会的年轻父母,做母亲的在家外什么都干的出来,在家里什么事都不干,熏染出来的孩子就是“懒、自私、不上进”,终难成器!

  孝生:勤

  沈莱舟到上海投靠到表哥翁子英的久康洋杂货号,三年的罗卜干饭吃得非常辛苦。每天一早起来,收拾好铺盖,第一件便是扫地擦柜台,将店堂打扫得干干净净,然后把门售的货一包包整理好,接着便是卸门板,开门迎客。店里的事干完了,马上要赶到老板翁子英家里,替他倒马桶、抱小囡、买菜……总之,样样事情都得干。中午时,便站在一边替大先生、小先生、大师兄、小师兄盛饭,一一都得照顾到,轮到自己最后只好吃点剩菜剩饭。晚上上好门板,还要盘货,将一天的买卖一一盘点清楚,一直做到连老板也觉得没事可干了,才拿出铺盖在柜台上一铺躺下睡觉,又帮老板省掉了一个看门守夜的……但沈莱舟勤勤恳恳,不是像现在的年轻人,在职场稍一遇到不如意就跳槽甚至换行业!沈莱舟是一个有心人,他牢记母亲的期望,就是要做一个大先生。三年学徒,他勤干细学,哪些货利大,哪些货好销,他摸得清清楚楚。更要紧的是他还将进货出货的上家下家,盘点得明明白白。这为他今后事业的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而这段学徒生活,又恰恰极其的吻合中华文化的育人之道。《朱子家训》开篇即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中华文化从来不是知识,而是功夫,于生活点滴之处勤练功夫,将良好的思维、行为习惯根植于孩子的潜意识。《朱子家训》开篇这一段,就练了”勤(劳)、敬(畏)、谨(慎)、养(生)”四个字的功夫。

  孝生:义

  母亲给沈莱舟的救命银元,在久康号账房先生遭遇困境时,沈莱舟毫不犹豫的倾囊相救,真正救命于危难,是为“义”。账房先生心存感激,教会沈莱舟学英文,由此为沈莱舟打开了一扇窗,打开了东西方商业、文化交融的通道,沈老先生的商业生涯,因其会说英文而大受裨益!此为有德此有人,有德之人必得贵人相助!

  孝生:敬

  久康老板翁子英因病回老家休养,因亲戚关系,加之沈莱舟入店六年务实能干,所以将久康的全部生意交给沈莱舟打理。沈莱舟殚精竭虑,半点不敢懈怠。虽是代理掌柜,却还像当学徒的样子,上门板卸门板,进货盘货,样样重活都抢着干。同时,每隔上三五天还写一封信,将行里的事不论大小,一一向远在东山的翁子英汇报。他又对店里的同仁非常客气,端午中秋,要亲自下厨烧上几个好菜款待大伙,把整个洋杂货号打理得非常和睦。一年下来店里生意红火,比翁子英亲自管事营业额还要增加一成。为职员下厨烧菜这一风格,一直到沈老先生做了大老板还在坚持——20岁的沈莱舟居位不骄,此为“敬”!《论语》:“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孝经》:“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如果连生我养我的父母都不敬不爱的人,却对别人又敬又爱,假的!利益使然而已!在家孝父母,出门敬他人,孝悌之爱是次第之爱,对父母有孝心的人必定敬他人、爱国家。

  孝生:信

  恒源祥的红火生意遭到同行的羡慕嫉妒恨,同行八大商号联手控制货源来打压恒源祥。在快买断货时,恒源祥给顾客写欠条,承诺一旦有货就送货上门,还打八折,宁可自身承受损失,也不让顾客白跑一趟,是为“信”!由此,沈莱舟萌生了要自己掌控货源的想法,中国第一家绒线生产厂裕民厂因而诞生。联想到海尔砸冰箱,日出东方太阳能在创业第一年,宁可亏损也要向经销商回收全部不合格的产品,诚信总是打开企业绝处逢生之门的金钥匙。

  孝生:智

  《论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做到了为人的根本,做事就能顺天道而举一反三,举重若轻。读懂做事不如读懂众生!即与其研究很多做事的方式方法,不如通透人心!孝能生心,有心之人就能通人性举一反三的做事。所以,沈莱舟这个没有学过营销、陈列、商业选址等等专业课程的学徒工经营者,却是开创了上海商界的种种先河:买赠活动、明星走秀、出杂志等等,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商业运作,亦成为后世典范!

  孝生:仁

  沈莱舟高薪礼请寿贤襄来担任裕民厂的厂长。虽然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次沈莱舟看错了人,利欲熏心的寿贤襄吃里扒外,意欲将裕民厂据为己有,沈莱舟万般无奈,将寿贤襄驱离,却又还打点给寿贤襄去英国的车马费。

  在恒源祥生意兴旺时期,沈莱舟对职员待遇丰厚,还有职员自己买起了私家小汽车;在抗战期间,恒源祥濒临绝境,变成什么都卖的杂货号时,沈莱舟也没有辞退一个职员;当职员要“撬地板”时,沈夫人将自己的私房细软拿出来分给他们!沈老先生一家宅心仁厚,对人深加体恤,全然发自一颗孝心,《论语》云:“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而有德的老板必得众人追随!甚至是以命相护!在沈莱舟几次人生的危难关头,都是恒源祥的职员护佑才得以化险为夷!

  孝生:爱国

  抗战时期,恒源祥为抗日军民捐赠衣物。上海沦陷时,日军要求沈莱舟担任日伪上海“毛统会”会长,沈老宁死不从。新中国成立后,沈老率先响应国家公私合营的号召……包括沈莱舟在内的一大批卓越的民族资本家身上,闪烁着强烈的爱国情怀!这恰恰是当下中国的企业主所缺乏的,探其究竟,就是无根和有根的区别!自古“求学必勤,战阵必勇,居官必廉”之人,皆是孝子,包括近代辜鸿铭、孙中山、周恩来等,追溯其成长历程,会发现都是深受中华文化教育熏陶,有正统深厚的做人根基,同时又兼容并蓄西方文化、技术,中西合璧,成就一代奇才伟人!

  醒狮国学院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即“儒西释道”!未来中华文化必定是儒学、西学、佛学、道学的大融合,中华文化最具威力之处就在于“包容”,佛学在中国的传承和发展也日益中国化,西学与中学也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彼此融合,当“儒西释道”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时,中华文明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晏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