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来源:中国民商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市场经济,政府,私营企业,税收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3-31 12:20
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在于市场体系自身包含着反市场的力量——政府。这是一种“异化”。市场要有效地运行,不能没有政府;但政府力量的扩展,可能导致市场本身的毁灭。因此,如何在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的同时有效地节制政府对市场的破坏,是每一个市场经济国家面临的难题。
为什么政府有可能变成市场的破坏力量呢?这是因为,政府发挥作用的前提是政府具有的强制力,而政府本身也是由人控制的,控制政府的人与生活中的每个人一样,也在追求自己的利益,既不比普通人更好,也不比普通人更坏。因此,他们最容易被诱惑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牟取私利,以“公共利益”的名义侵害别人的产权,剥夺别人的自由,阻碍企业家精神的发挥。由于人类本身的“无知”,他们也可能好心干坏事。如果政府的力量过大,市场不仅难以有效运行,甚至可能彻底消失。
要正确理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我们必须把市场参与人和政府官员都还原为生活中活生生的个体。人们对市场的误解和对政府的迷信与如下的错误观念有关:私营企业追求的是个人利益,政府追求的是公共利益;因此,私人的动机总是“坏的”,而政府的动机总是“好的”。说政府行为“应该”以“公共利益”为目标,这没有错。但“应该”不等于事实。政府决策本质上也是个人作出的,抽象的政府没有思维能力,从来不会作任何决策。政府官员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决策在多大程度上符合公共利益,完全取决于他们面临的约束条件。
私营企业的收入来自价格,政府的收入来自税收。价格是自愿的支付,税收是强制的征收。在私有产权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竞争的条件下,私营企业要赚钱,就必须为消费者创造价值,并且其所创造的价值必须大于它们使用资源的成本,否则,企业就会破产,因为消费者愿意为产品支付的价格不会大于他们从中获得的价值。市场竞争,就是企业为消费者创造剩余价值的竞争;只有那些为消费者创造了足够大的剩余价值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和壮大。相反,由于政府的收入来自税收,即使政府的行动不为社会创造任何价值,政府也可以获得收入,政府官员也不会失业。因此,政府官员具有更大的寻租空间,政府通常并没有积极性和压力为社会创造价值,却总是有不断扩大预算规模和活动范围的内在冲动。
税收支付服务成本的政府运行机制掩盖了经济学的一个基本原理: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在许多普通人看来,政府提供的服务都是“免费午餐”,不吃白不吃。所以人们就竞相要求政府提供越来越多的服务,而这种来自社会的“需求”正合政府官员的胃口,因为政府提供的服务越多,政府官员寻租的空间越大。结果是,整个社会陷入“囚徒困境”的悲惨境地。
自从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来,政府就没有停止过对市场的干预。从古埃及托勒密王朝对物价和工资的管制,到美国尼克松政府的工资——物价管制;从古希腊雅典的粮食监督员,到20世纪纳粹德国的物资统配官;从汉代汉武帝实行的盐铁专卖,到今天中国的国有企业对电信、石油、铁路等重要产业的垄断,如此等等,政府管制的手段层出不穷,花样翻新,不胜枚举。尽管有些管制也取得了一些短期效果,但总体而言,管制不仅导致了效率的低下,而且带来严重的社会不公和腐败。正因为如此,如何防止政府对市场的破坏是人类面临的永恒的挑战。
张维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