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辣的太康——记艺术家太康

  • 来源:中国商会
  • 关键字:艺术家,太康
  • 发布时间:2015-04-25 15:32

  當今這個時代,藝術家太多。若依“後現代”理論“,人人都是藝術家”。藝術的定義並未隨著人類的過程而更加清晰,却反而愈加宽泛了,宽泛到讓人難以把握的程度。把藝術還給生活,這是一種進步,是好事還是壞事?說不清楚。佛家說:众生皆有佛性。又說:人人皆可成佛。依愚見,有佛性則固然,但有佛性並不一定能成佛!後边一名話,我拟改動一句:人人皆可成佛。對了,人人都可以自是進而自大,以佛自称,如是而已,岂有他哉。如谓一定“人人皆可成佛”,則我這愚執之人不免要問一句:那“佛”字的定義是要打折扣了吧?

  不禁想到一個頗為不雅的笑話,無耐我是俗人,不免於俗氣,請讀者諸君鉴諒。有一人入厕,不小心一腳踩了兩個人,那兩個人爬起來大罵:你他媽的沒長眼嗎?只一腳就踩上了兩個書法家!對不起,這個不雅的笑話告訴我們:這個時代遍地都是藝術家了。藝術和藝術家也就因此大貶其值。我有一個理論:事實上,存在著兩種藝術家,一為形式上的,一為本質上的。形式上的藝術家比本質上的藝術家更像藝術家。而這個時代形式上的藝術家太多了。藝術已經不那麼高貴了。但在我心目中,藝術是理應高貴的,它是精神的华丽家庭!

  太康是本質上的藝術家。這是我從他的作品上讀出來的。我並不十分了解他的生活歷程,但我可以通過他的作品去透視他的本質存在。我相信我的判斷。

  太康从東北飄泊到北京,他在生活中不失為一個強者,已經在北京這個文化中心安居樂業了。他有一個聰明的女兒和能幹的妻子。這是我了解的太康全部。但是我从他的篆刻及書法作品中阅讀到了一種精神的漂泊的意味,那意味顯示出一種蒼涼老辣的奇崛美。

  在印藝中,他有豐富的感情与意蘊寄託。自嘲如“鎖陽一匠人”,自勉如“君子讓人”,自適如“观魚”,自由如“胸無城府”,自警如“責已宜苛”,自慰如“丁丑進步平安”……,他在印中說話,在印中沉吟,在印中激蕩,在印中感傷,太康的身心皆在漂泊之旅——尽管他很有生活的能力。我相信他的樂觀,同樣相信他樂觀背後的感傷,它們隱約明灭在他的紅紅的印迹之內,我分明看到一顆心灵的那種騷動與不安。藝術為什麼會成為麻醉劑和避難所?收留了那麼多的流浪的身心?藝術為什麼認人討厭又讓人難忘?在它的幾乎與人類生命同步的歷程中撫慰過那麼多的心震,我們面對藝術這個永恆,偉大而虚無的存在還能說什麼呢?

  太康的印語一印藝語言,說的十分真切而大氣。他的印語強悍而痛快,不故做深沉在。不能說他毫無做作,但他能夠集中精力,凝聚心氣,在每一方印中馳騁那種不失大氣的斡旋能力,於是乎其印泼辣老练、而富於一種感染力。朱文“萤雪堂印”、“太康”,“強其骨”、“鎖陽一匠人”、“九鼎”、“风子”,白文“胸無城府”、“自強不息”、“白文俊印”、“山水方滋”、“二草堂”、“鎖陽太康”等皆“容與徘徊”跌宕錯落,別有一種元氣淋漓。從中可以體會到太康其人內在的生命力與頑強的心意。可以說,朴厚老辣是太康印風的主調與基本品格,但是太康也有另一面,那是蘊藉溫柔,纏綿悱惻,如朱文“观魚”、“南泉庵”,白文“抱琴軒太康日利大吉”等印。

  從太康的印中,我們不難發現一種個性的成熟幹練。我想,那是他的生命属性和生活歷史所賦予的藝術氣質。因為這一點,我十分敬重太康的印藝,並由衷為他的藝術感覺與生命氣質相契合而叫好。太康算不上美麗,但太康的印藝却很美麗,那是一種奇崛老辣的力量。

  文/梅墨生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