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城市招商
- 来源:中国商会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福州,城市,宁德市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6-29 08:13
福州风貌独特,市区内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闽江穿城而过,形成“枕山、面海、襟江”的格局,风景秀丽,风光旖旎。
【区域概况】
地理位置:福州,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东濒东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福州市西邻三明、南平市,北接宁德市,南连莆田市,气候宜人,地理环境优越,是福建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亦是福建最大的工业城市。福州风貌独特,市区内东有鼓山、西有旗山、南有五虎山、北有莲花峰,闽江穿城而过,形成“枕山、面海、襟江”的格局,风景秀丽,风光旖旎。
地方交通:福州市作为全国最早开放的沿海城市之一,大力发展交通运输业,形成了以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的交通运输网络。福州市河网密布,闽江、敖江横穿福州地区注入东海,内河航道长515公里,水上交通发达,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经贸往来的良港之一,自古以来就有“东方威尼斯”之美誉。另外,福州港作为全国沿海20个主枢纽港之一,至2005年已与世界上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开展贸易往来,成为交通部确定的2个对台直航口岸之一。
地区资源:福州拥有丰富的矿产与森林资源,叶腊石、花冈石、硅砂等非金属矿在全国都占有一定地位,福州全市林地面积7792平方公里,现有森林总面积947万亩,林木总蓄积量1680万立方米,是中国三大林业基地之一。另外,福州地热和海洋资源同样丰富,市区地热总储量达9800立方米,是中国三大温泉区之一。福州海域总面积11.09万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1137公里,占福建省岸线总长的三分之一。福州沿海多天然良港,可兴建1─20万吨深水泊位的天然良港有100多个:福清湾、罗源湾、兴化湾久负盛名,是全国少有的深水港湾。
【投资环境】
综合实力:2014年,福州全市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平潭)4128亿元,出口总额205亿美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31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82.1亿元,实施480项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750亿元,完成工业投资1175亿元,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
2014年,福州海西现代金融中心区获批设立,一批城市综合体建成开业,成功举办69场大型展会,全市接待游客3996万人次,福州被国家列为海峡两岸电子商务试验区、电子商务与物流快递协同发展试点城市。
除此之外,福建自贸区福州片区获国家批准设立,福州成功举办了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市长(高峰)论坛、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一批重大活动,中国—东盟海产品交易所上线试运营,与印尼等东盟国家合作新建境外综合渔业基地、养殖基地初具成效。
农、渔业:福州地属闽东南,温热条件尤为优越,雨热同期,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多熟种植,林木的速生丰产,畜禽,鱼虾、贝藻的繁殖生长,蔬菜的周年生产,绿肥,饲料的四季栽培等,提供了良好的气候条件。福州是粮食的高产区,水稻可一年三熟。主要的经济作物有蔬菜、水果、甘蔗、茶叶、蚕桑、花卉等,其中名优水果(橄榄、福桔、龙眼、荔枝、芙蓉李)、蔬菜、食用菌、花卉生产已形成规模与特色。
福州物产丰富,素有“福海宝地”的美誉,仅陆地森林生态系统中就有用材树种400多种,药用植物600多种,动物类中野生动物有数千种,海洋鱼类750种,淡水鱼类160多种;微生物中真菌类有430种,被利用并大量生产的有蘑菇、香菇、鲜草菇、银耳、黑木耳、茯苓等。
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福州市以打造强大的制造业基地为目标,围绕支柱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步伐,推动工业项目向以江阴、罗源湾和重点的“两翼”集聚,加大工业集中区经济发展的拉动效应,工业产出总量不断越上新台阶。截至2012年底,福州市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6353.2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493.48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77家,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890.58亿元。
【产业优势】
2015年,福州以加速推进福州新区开发、自贸区建设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枢纽城市为目标,在更高起点上加快建设闽江口金三角经济圈。福州市投资方向将坚持继续发扬传统产业的优势,重点发展都市特色现代农业、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培育发展海洋生物产业,扶持发展海洋服务产业和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冶金、食品、纺织、塑胶、生物医药、石化和新能源等产业。
一、都市特色现代农业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和品牌农业,进一步打响福州茉莉花茶、金鱼、鱼丸等品牌,推进茉莉花茶产业园、金鱼产业园等一批园区建设。积极发展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培育一批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品种改良和良种引进,培育一批适合本地种植的良种。
二、海洋生物产业、海洋服务产业
临海装备制造产业:引导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装备制造、核电装备制造、海洋新材料制造、高端精密机械制造等重大产业项目向园区集聚发展,培育临海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发展海洋生物保健品、功能性食品与化妆品、海洋生物酶制剂研发利用,打造海洋生物产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与产品生产基地。
现代海洋服务产业:积极引进商贸、旅游、物流、会展服务业,探索允许台湾相关服务机构、人员在园区开展相关业务,形成以海洋文化创意、海洋信息服务、海洋科技服务为主导的园区现代海洋服务业发展体系,建成重要的现代海洋服务业集聚区。
围绕推进“海上福州”建设,加快闽台(福州)蓝色经济产业园、海峡现代渔业经济区远洋渔业加工区等项目建设,发展壮大八大“蓝色产业”。积极开发海洋牧场,探索陆上工厂化海水养殖,支持罗源、连江稳妥有序推进罗源湾养殖退养和渔民转产转业。大力发展远洋捕捞和海产品精深加工。
三、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制造产业
作为福州三大主导产业,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机械制产业造在福州现代工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在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中起着龙头带动作用。三大主导产业中电子信息产业是福州的优势产业,基础好、规模较大,石化和机械制造是影响福州重化工业发展的重要产业。
1、电子信息产业
充分发挥电子信息产业的优势,做强做大“信息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不断加强对台交流合作与区域协作,进一步推进榕台在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以及金融、电子商务等产业的深度对接合作,加快台商投资区、台湾农民创业园等园区发展,积极打造海峡两岸电子商务经济合作试点城市。
加强电子信息产品重点出口商品基地建设,主动对接中韩、中澳等自由贸易协定,巩固传统国际市场,积极开拓出口新兴市场。提高产业园区配套和协同发展能力,大力建设支撑产业发展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做强做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加快阿里巴巴“一达通”项目运营和京东电商园、海峡电子商务产业基地二期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经济,推进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产业发展,加快数字福建(长乐)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着力申报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加快建设海西现代金融中心区,大力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金融机构,支持发展基金、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投资公司、股权投资公司,鼓励开展资产证券化等金融创新。
2、石油化工产业
发挥区位优势和条件,积极对接中国化学、中国化工集团等央企、承接台湾和西方国家石化产业转移,促进福州临港石油化学工业发展。通过大型企业引进、合理分工布局石化上下游产业、延伸精细化工产业链等,发展石化中下游产品,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精细化工产业基地。
3、机械制造产业
重点发展汽车及配件制造、船舶修造、电机电气制造产业等装备制造产业,着力发展基础装备和基础部件、大力引进数控机床、精密机械、输变电设备和制冷设备等生产企业,推进成套设备制造及相关产业链发展。
重点引进汽车电子、发动机、变速箱等汽车配件项目;船用泵、船用导航雷达、舱口盖、船用柴油机、船用发电机、船用钢板等船舶配套项目。以福州青口汽车城为载体,大力发展汽车和零配件产业集群,创建集汽车生产、展示营销、文化创意、金融服务等为一体的特色汽车产业基地。
鼓励加快行业公共平台建设。建立行业公共研发和检测平台,突破重大共性关键技术。重点推进汽车及零部件公共研发检测平台、内燃机及发电设备检测实验室等公共研发和检测平台建设。
努力壮大先进制造业。实施产业龙头促进计划,抓好申远新材料、美得石化、巴陵石化、福清触控面板、马尾船政特种船舶等150个项目建设,建成中石油渤海装备一期、中景石化、中江石化等60个项目,争取新增120家规模以上企业,新增1个千亿产业集群、5家百亿企业。加快新设立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引导现有工业园区向专业化、特色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着力打造一批千亿产业园区。
全面加强机械、纺织、冶金、建陶等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实施100项重点技改项目。大力实施商标、品牌和质量强市战略,支持企业收购国际知名品牌,加快培育一批名牌产品。
四、战略性新兴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福州选择生物医药、新能源与新材料等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培育具有福州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1、生物医药产业
鼓励生物医药企业对市场需求潜力大、专利即将到期的产品进行二次创新;改进有市场前景的盐酸金霉素,7—ACA头孢母核,硫酸庆大霉素等化学原料药生产工艺,进一步扩大产能;推进酶工程入园区进行技术开发和项目产业化;扩大L—苯丙氨酸产能、打造氨基酸生产基地。
吸引国内外大型生物医药企业入驻产业基地和园区,打造国际大型生物与新医药企业发展外部环境。积极对接台湾生技产业,建立两岸生物医药技术平台,借鉴台湾在中药及天然药物、基因工程、诊断试剂等领域的经验,重点围绕中药及天然药物,加强与台湾相关部门、行业公会、科研机构的联系,搭建榕台生物医药产业合作交流平台。推动榕台生物医药产业共同发展。
2、新材料及新能源产业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光电材料,攻克影响大功率LED产品性能的关键技术,着力发展电子级单晶硅产业,完善光电子晶体材料、LED产品、太阳能光伏、锂电池等产业链,带动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
做大做强新型纺织面料、新型建筑材料、化工材料、特种金属材料等现有产值规模较大的产业;充分发挥功能陶瓷材料、特种合金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的科研和人才优势,充分利用丰富的石化产品和稀土矿产资源,重点发展为电子电工、汽车与机械、造纸与包装等产业提供配套的材料产业。
新能源产业:突出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的应用。在福州高新技术开发园区、福州航空港工业集中区、福清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建立光伏产业集中区,鼓励和引导光伏企业向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集聚。
重点发展太阳能发电、太阳能LED一体化、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相关技术和产品。依托福州高新技术开发区、海西高新技术产业园等载体,充分承接台湾光伏产业、电动汽车电池和太阳能薄膜发电产业转移,通过吸引大型台商投资项目,带动相关上中下游产业,形成新的产业集群。
五、特色服务业
抓好鼓楼区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打造“两江四岸”等现代服务业聚集区。不断拓展商贸、家庭和健康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推进大东街口商圈改造提升,加快台江苏宁广场二期、万宝商圈地下人防工程等一批城市综合体建设。
结合市区夜市摊点整治,积极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食一条街”、美食园。提速发展冷链物流、绿色物流、电子商务物流等现代物流业。抓好桂湖、龙祥岛、东壁岛、三江口、云顶等一批大型旅游项目建设与运营,推进“三坊七巷”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鼓岭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养生休闲度假旅游城市。
六、政策支持
福州市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和从园区产生的各项地方留成收益中提取20%,按不同产业类别予以1%-3%的投资补助。鼓励园区企业自建或引进高校、科研院(所)在园区设立研发机构。
对获批的国家级、省级涉海工程(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奖励。对园区新通过国家级、省级认定的涉海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给予补助100万元、50万元,专项用于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
对新通过省级、市级认定的涉海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分别给予50万元、30万元奖励,用于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对首次获得省级海洋龙头企业称号的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对首次获得省“十佳”海洋龙头企业给予50万元奖励。
此外,支持金融部门在园区设立分支机构,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鼓励高新技术企业探索和拓展抵押贷款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