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蛋糕——德国车企来华朝觐录
- 来源:汽车导报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蛋糕,车企,奥迪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08-21 07:51
烧机油、自燃、换挡顿挫……由于个别产品品质不到位,现今德系品牌在国内的发展着实遇到了坎坷,却没有名誉扫地,甚至很多消费者愿意去包容一款德系车的缺点。
过去三十年中,比起“卖产品不卖技术”的日本车企,德国车企为中国汽车工业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这些为中国专门打造的产品,让德国车“好”的印象在老百姓心中根深蒂固。
后无来者的妥协与让步
1987年,一汽决定批量生产轿车,开始了“三万辆”轿车的先导工程,前来竞标的有大众、克莱斯勒、三菱三家公司。三菱推荐的车型是当时停产的老款Debonair,这已经是60年代的技术,自然无谈判成果;克莱斯勒胜算最大,因为从1984年起,一汽就为引进轿车发动机与克莱斯勒不断洽谈,并于1987年8月正式签定了购买488发动机生产线合同。一汽、克莱斯勒都坚信,克莱斯勒发动机配克莱斯勒车身最合适。正是因此克莱斯勒态度傲慢,认为胜券在握,故意将道奇600生产线的价格抬高至1760万美元,并且要求从美国退市后才将技术转让给中方,总裁李·亚柯卡甚至拒绝会见为促成谈判访美的国家经委副主任朱镕基和中国汽车工业联合会理事长陈祖涛。就在这个节骨眼上,奥迪时任副总裁到长春访问一汽,将奥迪100(C3)推荐给一汽领导,表示愿意合作。
当时奥迪100还比较先进,刚刚投产5年,总体比道奇600强很多,何况就在一年前的1986年,上海大众组装过这一车型,发现部件与桑塔纳有一定通用性,便于部件国产。但是鉴于一汽已引进克莱斯勒发动机,厂内很多领导担心引进奥迪整车会让这一技术白白浪费。就在这时,德方提出了一个不可思议的议题:将克莱斯勒488发动机装到奥迪车身上去。后来,大众公司董事长哈恩博士和奥迪公司总裁皮耶西博士又亲自率团飞抵长春,与耿昭杰厂长直接对话,再次表示大众将负责把克莱斯勒发动机装到奥迪车身上,如果满意的话,那么整车技术转让,提供车身制造技术,以及专用冲模等都可以做到。
“1987年12月我率领一汽高级代表团来到了英戈斯塔特,奥迪为我们装配的样车让我大吃一惊,一个多月的时间装配得还是很精致,所有连接件都是锻出来的,整个装配的质量都很好。只是488发动机比较高,所以发动机机罩的前面鼓起来一块,就像747飞机的机头一样,连一汽厂标的图案都镶轿车的前脸上。”一汽大众第一任总经理林敢为先生对当时的情况记忆犹新。
最后,一汽果断决定与大众合作。克莱斯勒得知这个消息后,将道奇600生产线的报价降到象征性的1美元,但为时已晚,一汽与大众最终在1988年5月17日签订了合作技术协议,国产奥迪100正式下线。1992年,新一代奥迪100(C4)与国外同步在中国生产,此后奥迪又在中国推出了很多专为中国市场改进的车型,如一汽版奥迪200。
奥迪C3这个平台,还为红旗赋予了新的含义,当奥迪100国产化率超过60%时,一汽将其停产转以红旗品牌继续销售。可惜的是青出于蓝却没有胜于蓝,一汽急于让这面小红旗飘起来,却没有想办法让它飘下去,以红旗CA7220系列为首的一系列红旗轿车都存在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严重损害了红旗品牌的形象和消费者的民族感情。
虽败犹荣的继承者们
1980年红旗被勒令停产后,一汽人感到非常委屈,不但CA770被停掉,倾注多年心血的CA774项目也被终止了,再耗费精力研发红旗是不被允许的,“借壳上市”就成了一个偏方。于是,中汽公司正式邀请奔驰公司人员来华,商讨用奔驰技术发展红旗的计划。1984年底,中德双方在北京进行了第三次谈判,形成了意向书:整个工程分三期进行,采取技贸结合方式,车型选定奔驰123底盘200、230E和加长型230E三种,SKD、CKD组装1000台,德方提供焊装线、油漆线设计,总装线和一部分工装夹具,总费用367万马克,第一期使用奔驰商标,同意在车身侧面加上“长春制造”标志。二期德方将提供400套冲模,待德方售后服务3-4年后再提供余下175套冲模,其费用是400万马克。同时,带来了奔驰老设计专家改造“红旗”的5种外形效果图,并商议了利用奔驰长轴距轿车改造红旗方案的细节。
遗憾的是,谈判之初W123还是在售车型,但由于同时与多家洽谈造成的拖沓,生产时已经是1988年,海外换代为W124,原本不错的W123已经过时。且在装配过程中,部分领导干部认为前驱平台是潮流,奔驰都是后驱,技术已经落后,引进奔驰技术并不合适,再加上奥迪的入主,后面期计划也就没有了下文,改造大红旗的计划落空,只留下几辆配备奔驰M117发动机的红旗CA770样车。
作为继承红旗的另一选择,1992年奥迪也在中国罕见性地组装了当时旗下的最顶级车型——奥迪V8L(D11),较标准型V8加长了318mm,车长达到5190mm,由奥地利斯太尔-戴姆勒-普赫代工制造,仅生产271辆,其中一汽组装35辆。
这些由一汽组装的V8L配备4.2升V8发动机和略动感的BBS轮圈,我国国家主席多次乘坐此车出现在银幕上。时光飞逝到现在,奢望奥迪将D级车放到中国生产则是不可能的。在组装V8L的过程中,一汽吸取了这种C柱加长的技术经验,以至于后来一汽旗下所有奥迪C3平台的车型都出现了类似的加长版本,如CA7246L、CA7202E3L,墨守成规的德国人一定佩服其想象力。
奔驰当时的提议可谓中国汽车合资史上最有诚意的一笔,首先就价格来说,400万马克(2000万人民币)的费用购买一条生产线几乎等于白送,其次奔驰作为世界最受尊重爱戴的汽车品牌之一,愿意将顶级车型技术转让给生产力还十分落后的中国,并且放弃车标,也是前所未有的牺牲。
飞入寻常百姓家
1994年2月19日,国家计委颁布了我国第一部产业法——《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国家引导汽车工业企业充分运用国内外资金,开拓国内外市场,采取大批量多品种生产方式发展。2000年汽车总产量要满足国内市场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需要,并基本满足进入家庭的需要。”这一决定,吸引了20家外国车企来华洽谈,机械部俨然举办了一场小型车展,世界汽车史上从来没有聚集过这么多汽车巨头商讨一个国家关于如何发展家庭轿车的会议,其中两个厂商甚至带来了样车在研讨会上展示,这就是保时捷的C88和奔驰的FCC。
当你看到保时捷C88的照片时,十二亿人口的威力不言而喻:堂堂的一流跑车制造商为了跻身中国市场,特地为中国家庭开发经济实惠的轿车,它与以往任何保时捷都无共同点。首先C88有一个入乡随俗的名字,其次,它在设计上也用了心思——车内配有一个儿童座椅、车标是三角形,象征着计划生育背景下的三口之家。
另一个来自斯图加特的蓝图是奔驰FCC,乍一看它像是当时还未问世的奔驰A级。比起A级,FCC车身略短,一些舒适性豪华配置被省略,但是,ABS、安全气囊等先进的安全设施被保留。动力上,FCC采用了1.3升3缸发动机,最大输出功率为55hp,匹配手动变速箱,前轮驱动。
“系上安全带,我开着FCC驶向跑道,1.3升发动机功率足,加速快,很轻易地超过了两辆在跑道上做例行试验的大轿车。虽然车身小巧,可是时速超过130公里时并不飘。在第二圈弯道时,我并没有减速,车窗外的地平线陡然倾斜起来,‘飞车走壁’对一辆性能优越、高速行驶的轿车说来,游刃有余。”这是知名汽车记者李安定对当时试驾奔驰FCC的回忆。
保时捷、奔驰与中国的合作计划,从商业角度讲是一项绝顶聪明之举,他们提前认识到,中国需要的已不再是纯粹的技术转让,而是真正发展汽车工业,相比丰田公司直接推销市售车型Corona的做法,真的是相当有诚意。而也像迪士尼制作的动画片《花木兰》,这些西方公司并不真正的了解中国百姓的想法,一点点设计上的小把戏无法让先富起来的人动心,当奔驰以13万元的预售价在车展上展出时,当场就被消费者拒绝,官员也说不。机械部这虚晃的一枪,让国外车企纷纷陷入沉思之中,痛定思痛,纷纷走上了合资之路。
撰文>鹅军司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