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新:让企业家财富与健康双修

  • 来源:中国商会
  • 关键字:罗浮山,黄大仙,形意拳,易筋经
  • 发布时间:2015-09-15 15:31

  记者一行驱车行至惠州唯一的5A级风景区——罗浮山。罗浮山为道教南宗的发祥地,在此山修炼的道士众多。如葛洪、黄大仙等。在罗浮山黄龙宫我们见到了王和新老师,王老师精神抖擞,声若洪钟,眼神暗含一股英气。儿时自卑,少时狂傲,后习得丹道法门,人变得内敛而沉稳。如果你看过徐皓峰的关于真正武林的书籍《逝去的武林》,便知这是隐于人间的高手。他不会像武侠剧里人物飞来飞去,却能钢筋铁骨,身怀绝技,同时谦和有道,让人如沐春风。

  少时不幸 习武强身

  王和新出生在北京一个军人家庭。4岁时普通的拉肚子就医,却因为一起医疗事故瘫痪在床,以至于不能正常行走。9岁时王和新进行第一次手术效果甚微,在14岁他进行了第二次手术,才能单拐行走。“我小时候特别自卑,因为身有残疾,常常遭人白眼欺负。而且医生也认为我能单拐站立行走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王和新说。

  15岁时,王和新迎来了人生中最大的转机,从此跟武学有了渊源。他开始跟同学的爷爷练习形意拳、易筋经诸功夫,每日间习拳不辍,一年之后,他的身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身体由弱转强,他去掉使用多年的拐杖。身体的变化也带来了心理的变化,从此他一扫自卑、自怜之心态,勇敢地面对生活。而武学也成了他一生追求的理想。

  青年从医 精通医道

  身心的变化是全方位的。身体的强健也影响他的学习心态,经过努力他毕业于中医大学中医专业。王和新说,他深知伤病无情,深有感触而学习中医专业,他想利用平生所学悬壶济世。

  “我发现书本上学习的中医知识根本不适用。”毕业后王和新被分配到北京红十字新华医院工作,所有的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他认为中医和中国的国术一样,都要从拜师亲传的老传统才牢靠,从中医学校学出的中医根本没办法看病。

  王和新在北京遍寻中医名家,先后师从北京中医名家荆兰梅先生,骨科名家许根朝先生,针灸大家韩福如先生,及北京二九二医院平衡针创始人王文远先生学习平衡针灸。及“郭氏疗法”创始人郭布罗润麒学习郭氏疗法。他先后在北京红十字新华医院、朝阳二院任中医师15年,救治患者无数。

  技击有术 名扬京师

  王和新在医院上班的同时,仍然不忘初心,到处拜师习武。对于武学,他有了更多的认知。“我记得习拳刚刚入门,小有成绩,就找那些个欺负过我的人报仇,把人打得鼻青脸肿。有一次把人打得住院,被师父狠狠地批评,才渐渐明白习武不是为了施人体肤,而是自我的修为。”王和新渐渐明白武学的真谛。

  京城向来是藏龙卧虎之地,汇集了不少武术大家。王和新遍访武术名师,“想让我拜师很难,要从修为上说服我,要在功夫上击败我,我才会死心塌地的学习。”王和新先生像一个海绵,兼容并蓄,他先后拜朱砂掌功、锦八手拳传人杨永、大成拳前辈于永年、梅花拳传人张九诚先生、原中南海特卫总教官、八卦掌传人程相贤、意拳技击泰斗薛嗣奇等先生为师,得承真艺。

  至今王和新行走起来仍然略有一高一低。虽然身有微疾,却发力迅猛,变化多端,他把短处化为长处,再加上内练筋骨,十数人难于近身。年轻时血气方刚,但凡京师有名气的武术家他都想挑战,不少被他挑落马下,他也在京师的武术界小有名气,人称“武痴”。

  由武入道 习得丹道

  02年,他通过老师认识了胡孚琛先生,欲学先生的丹道之法。胡孚琛先生是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全国老子道学文化研究会会长。1980年,胡孚琛接受钱学森院士关于“调研佛、道二教修持法诀,为人体科学作贡献”的嘱托,跋涉江湖、遍迹山林、亲赴康藏、出入禅密,历时30年,终于完成了丹道、禅宗、密宗的调研任务。

  胡孚琛在其大作《丹道法诀十二讲》的后记中谈及王和新:“王和新君幼时患病致残,后习武以自强,后竟练得十数人难以近身,在京城武术界小有名气,有不少徒弟随他学拳。王和新以医为业,多次要求拜师学习丹道,我担心他“赳赳武夫”的习气缺少谦和耐力,如此考察了7年才收到门下。我以“爱国、孝亲、尊师、重友”八字规则教他做人;又以“诚信、宽容、忏悔、感恩”八字教他建功立业。”

  2009年,王和新正式成为胡孚琛的入室大弟子,潜心学习丹道,胡孚琛先生看他诚心向学,把几十年的心血都传授给王和新。胡孚琛先生的120万言巨著《丹道法诀十二讲》,王和新在广州采用众筹的方式,帮胡孚琛恩师完成愿望。胡孚琛感叹他作为社科院博士生导师,教过的学生无数,交往的企业家也众多,这个时间,只有王和新和他的朋友一直陪着他。2013年八卷本的《丹道法诀十二讲》正式出版,王和新作为大弟子在现场做了丹道养生示范表演。

  尚义任侠 尊师敬道

  33岁时,他觉得得到众多武术名家的真传,先后研习形意拳、朱砂掌、大成拳等内家拳法,决意自立门户,要创立新拳法。并出版《心拳道》拳书洋洋洒洒几万言。而心拳道内壮功也得到武术界的认可。他后来从医院出来,开宗立派,开始开班授徒。由于拳法精湛,王和新先后还登上国内武术界顶尖杂志《武魂》、《武当》的封面。

  他认为,武术是真正的身心哲学,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粹,炎黄子孙都应习武修养身心,强国强种;习武应以修身养性为本,扶弱扬善为标,推广及弘扬华夏文化;从养生中求得技击真谛,才是中华武术的精深之处,养生是技击的基础,更是技击的提高;练武者应多读书,勤修炼,多交流,少是非,方可获得真益;习武不可废正业,应深藏于心,勤于修为,久必有成;习武练功者,首先应成为文化人,不可匪气冲天..

  “我为什么能够得到那么多名师的信任,他们都愿意把平生所学倾囊相授?”王和新说,因为每一位老师,师父家中的大小事,他能帮忙的不管多难他都倾力去做。

  结缘仙山 修道罗浮

  2012年,王和新先生受高人指点,来到南方,张罗胡孚琛巨著的众筹工作。他说那一年,他几乎经历了企业家遇到的所有麻烦,股东撤股、员工工资发不下来,他都挺了过来,他深感企业家的不易,不仅养活自己,还要养活一个团队,焦虑、煎熬几乎时刻伴随,所以他认为企业家才是中国社会最应该关怀的群体。

  王和新在众筹期间得到黄龙宫游氏兄弟的鼎力相助,《丹道法诀十二讲》最终顺利出版。在道教南宗的发祥地罗浮山,成立了太上丹道养生基地。他认为,所谓丹道武学,其实是人体修复工程,不光是身体修复,还包括心理的修复。王和新先生想通过平生所学,为企业家解身体之痛,心理之障。

  丹道养生 强国担当

  2015年发布了国务院《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家层面开始重视推广太极拳、健身气功、导引等中医传统运动,开展药膳食疗。王和新认为,中医、道家养生等传统国学美好的时代即将来临。他表示近年来国学复兴,但是他认为这只是国学皮毛而已。“传统的国学其实还包括国术技击、道家哲学以及中医等,而不仅仅是儒家的一些典籍。”王和新认为,道家的哲学才是中国本土原生的哲学体系,它和中医相辅相成。

  黄龙宫太上丹道养生基地在罗浮仙山之上,目前开辟有大成拳(意拳)培训班、服气辟谷班、锻打脊柱班、温养五脏班。王和新认为太上丹道可以通过身体对心理的影响,开发人体生命潜能,激发人脑深层智慧,让人在繁忙的公务中,延年益寿,神清体健,做出正确的抉择。

  东莞湖南商会沈剑山会长告诉记者,他在太上丹道学习一年时间,肚子瘦下来了,他可以做到在闹市中进入深度睡眠,现在早上8点钟出门,到晚上10点钟回家,期间再也不会有打哈欠的现象了。精力旺盛的他能轻松兼顾自己企业的发展和商会的繁忙事务。

  王和新先生期待更多的现代人注重内心的修为,把“财富与健康双修”,不再出现英年早逝的现象。“我的愿望是,要让中国的企业家为祖国的繁荣多贡献30年!”谈起这个伟大的愿景,王和新先生说得掷地有声。

  文/任物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