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怪有什么可怕

  • 来源:读者新周刊
  • 关键字:捉妖记,胡巴,怪物史莱克,聊斋
  • 发布时间:2015-09-24 07:41

  倘若在深夜,一个人走在小树林中,周围一片寂静,唯有风拂过树梢的声音,偶尔会在耳边间歇的回响,当我们脊背发寒的时候,不禁会隐约想象出一个捉摸不定的飘忽形象,妖怪的形象因而变得面目狰狞。

  而如今,无论是国产票房新纪录《捉妖记》里的萝卜精胡巴还是怪物史莱克,愈发的呆萌造型已经另曾经对妖怪的惧怕变成了宠溺,事实上,近几年的妖怪形象已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可谓谱写了一部中国电影妖怪进化史。

  【公元前221年:动物为主】

  《山海经》是中国先秦重要古籍,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它最早的记录了人类对“妖怪”的形象描述,现今的荧屏上,几乎所有关于妖怪的设计灵感均来自这本古典奇书中的元素。可以说,《山海经》称得上撑起国产魔幻题材影视作品的半壁江山。

  【清末:以人非兽】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自魏晋开始,民间传说中的妖怪逐渐开始以人非兽的姿态出现,这种“类人化”的巅峰出现在《聊斋志异》当中,它们巧妙的隐藏于市井之中,暗藏自己的法力,折射出的往往是情感和诉求。

  【60年代:血腥恐怖】

  1965年的《聊斋志异之画皮》,曾传80年代于内地公映时吓死过人,但严格意义上来讲,电影中的梅娘不算妖,而是鬼。在周迅那版《画皮》中她被改编成了狐妖,不管是妖还是鬼,65版的造型真的是“吓死宝宝了”。梅娘那张蓝色并坑洼的脸,在黑夜的最暗处拿着血红的心,给不少人留下童年阴影。

  【80年代:哀怨情仇】

  在早期的电影中,妖怪多数以穷凶极恶形象居多,然而,1987年的《倩女幽魂》却彻底改变了这种印象。王祖贤饰演的“小倩”楚楚可怜,哀怨透骨,一袭白衣透着不染尘世的气质。故事中树妖“姥姥”则鬼魅可怖,嗓音忽男忽女,黑寡妇般的造型诡谲,紫唇含毒,盘根错节的枝蔓是它藏于兰若寺的腥秽长舌。这种形象的鲜明对比,更突出了王祖贤的清纯空灵。

  【20世纪末:性格多元】

  周星驰主演的《大话西游》,被奉为华语影坛的经典。除了让人笑中带泪的情节外,电影还颠覆了多位妖怪的传统性格。传统英雄人物孙悟空实则叛逆、顽劣;穷凶极恶的蜘蛛精白晶晶与春十三娘,狠辣果敢,多情幽怨;被炸得灰头土脸的黑山老妖,受不了唐僧唠叨而自杀的小牛妖……电影中妖怪的外貌虽然仍很恐怖,但是性格却更加多元化,出现了喜感呆萌的妖怪形象。

  【21世纪初:妖怪形象中西结合】

  如果说《秦时明月》中的貔貅只是可爱,而2015年的《大圣归来》、《捉妖记》两部电影中,不仅妖怪自带萌点,形象也开始中西结合。在《捉妖记》中,妖怪的外形既结合了中国的山海经,又融入了西方动画,二者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大圣归来》中,长着大长脸的孙悟空、像史莱克的山妖……改变了传统的中国式妖怪形象,中式的情结兼西式的幽默,让《大圣归来》也成为暑期档的“黑马”。

  (本文整理自腾讯娱乐,微信号:新京报书评周刊,原文标题《国产妖怪95年如此变身》、“人是人他妈生的,妖是妖他妈生的|中华妖怪进化论”,有增改。)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