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时旅行以带薪休假为前提
- 来源:民生周刊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休假,旅行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0-21 11:52
国庆节长假的出返城景象,比城市里例常的堵车更能让人体味到汽车时代,中国已成为车轮上的国家。汽车克服距离,扩大人的活动半径,以个人或小家庭为单元的假日出行,距离不再是太大的问题了。但汽车在高速路上让人产生密集恐惧的蚁行,显然说明赶集式的出行降低了乐趣。
高铁和飞机,也正在变成普通出行方式,速度压缩了时间和空间,你能想走就走,把自己输送到任何想去的地方。但假日来到的时候,你想去的任何地方,总是有很多人也想去的,于是,你乘坐极速交通工具,把自己撂在一个地方,那地方还撂下了数不清的人,旅行就是把自己快速地搬运到一个挤压着、慢慢移动着人堆里。
有一个长假,我送朋友回家,经过十堰市,想着正好可以顺便看看武当山。排队买票、排队进门,排队再买票,排队坐缆车,排队下缆车,再汇集到排队要登金顶的队伍里。金顶就在眼前,但硬是失去了等待登顶的耐心,转身排队乘坐缆车下了山。这是一次真正的“壮游”,那种人流的壮观,令人恐惧。
今年有报道说,黄山索道,国庆节期间排队时间长达9小时,被游客形容为如同噩梦。因为有过武当山经验,我可以想象出那是何种情形。但毕竟人们也没有离去,就那样在噩梦中耗着,在贴胸贴背的挤迫中挪着,看到了风景,留下不可能不刻骨铭心的体验。体验的败坏是全面的。除了行动和观看的相互掣肘,还有食宿的种种不便。
自有长假,就是如此。控诉没用,知道不妙也没用,人们还是会像飞蛾扑火一般,把自己投到人挤人的境地里。这飞蛾扑火般的冲动,人们大多认为归于机会的稀缺。当我们用集体放假来协调人们的行动时,也就自然而然地配置了集中挪移、集中游走的结果。让人们分头去实现自己的出游计划,就会在每次刚刚体验了长假之后的短暂时间规律性地提起。
人们是需要出游的,这是硬需求。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远距离出游是需求又不是无限度的。大多数人或家庭,所选会是一年一次。当人们无法在其他时间实现个人尤其家庭的年度旅行时,集体的长假就成了家庭旅行最好的时间窗口。于是,长假是休息权的实现,同时长假又是闲暇的灾难。
基于休息权,人们并不反对集中性的长假。这就是为什么大吐苦水每每在长假刚过时成为盛况,但要说取消长假,投起票来并不见得能获得支持。但是,我们真的需要有坚决的措施落实带薪休假,使人们有机会自行安排良好的时机完成家庭旅行。分时旅行以带薪休假为前提,没有带薪休假,分时旅行就没有可能性。
这样,全民同休的长假可以作为一种更加有把握的闲暇,人们或者不必集中出远门,即使出远门,也可能要舒适得多。获得休息的权利和获得正常舒适度的消费的权利,现在在发生冲突,这不是取消掉长假的理由,而是要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的理由。
作者 刘洪波(媒体评论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