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创新金融模式 助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 来源:时代金融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云南,金融模式,高原特色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13 16:52
云南创新金融模式 助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近年来,云南高原特色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发展一直饱受资金匮乏、政策瓶颈等因素的制约。为此,云南省各家银行在省政府的牵头下,纷纷加大金融创新力度,为高原特色农业更快、更好的发展营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中国进出口银行带动企业“走出去”
中国进出口银行云南省分行自2012年创新性地推出出口订单融资产品以来,又在出口商业发票融资、出口国际双保理、出口退税账户质押和远期结售汇等产品的基础上,开创了“融商通”、“融保通”、“融税通”和“融汇通”四个创新产品,最大程度的满足了涉农外贸企业多方面的需求,从供应链不同阶段就给予融资支持,既降低了融资成本、规避了汇率风险,也带动了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化的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该行人士介绍称,很多省内企业在办理了这些创新型业务后,实现了“惠民生、促扶贫、降成本、上规模、增出口”的成效。目前,小粒咖啡、蔬菜水果、香精香料等产品在东盟市场广受欢迎。
农行推农村特色的“三农”产品体系
农行云南省分行多次对全省特色农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金融服务情况进行调研,不断加大对“三农”和县域信贷的投放力度,重点支持有原料、有市场、有技术、发展前景良好的成长型小微企业发展。
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供上,农行云南省分行积极研发并推广了惠农卡、惠农信用卡、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农副产品季节性收购贷款等“三农”产品,初步形成一套适应云南农村市场特点、富有农行特色的“三农”产品体系。
据该行人士介绍,农行云南省分行以农户为重点,以惠农卡为载体、以小额信贷为推手,采取“整村推进”型、“公司+农户”型等多种发卡模式和“三户联保”、“公司保证”和“个人担保”等担保方式推进发卡。做实惠农卡功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农户推出农户小额贷款、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等产品,切实解决农民融资难题。
广发银行力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打造
为全方位服务云南省红河州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内企业,批量拓展优质小企业客户群,广发银行昆明分行开展小企业批量授信计划,对不同行业、销售规模制定差异化授信方案。
据了解,红河州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项目是目前红河州根据农业实际和发展需求制定的重点产业项目,目的在于把红河州百万亩高原特色农业示范区打造成具有红河特色、云南样板、全国示范的工程,促进当地经济结构从依靠有色金属的粗放型模式向利用资源优势打造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项目建设的重点是完善水、田、路基础设施条件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
据悉,广发银行昆明分行会按照融资保证金的10倍放大给予客户授信,以金融杠杆撬动当地高原特色农业发展,并提供专业的金融服务。
农信社助推“农业”向“产业”转化
2015年,玉溪农信社根据省、市政府的政策导向及自身实际制定出了支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工作意见,通过四项措施助推高原特色“农业”向“产业”转化。
一是通过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贷款品种,依托金碧惠农卡“一次核定、额度控制、循环使用”的贷款方式,为农户发放高原特色农业生产贷款;二是探索“农信社+担保机构+保险机构+财政(贴息)+农户”五位一体支农服务模式,发放扶贫贴息贷款、畜牧贴息贷款、“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下岗失业人员小额担保贷款、基层党员带领群众创业致富贷款、“两个十万元”微型企业培育贷款等民生贷款,支持烟草、蔬菜、花卉、水果等特色优势产业;三是创新载体,开展送金融产品下乡并覆盖到每个村委会的“亲民农信”宣传活动,创新平台,成立“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建议委员会;创新产品,推出茉莉花种植小企业联保贷款、“两湖”流域蓝莓种植项目专项贴息贷款、经果林抵押贷款等信贷产品,解决一县一品、一乡一品的融资难题;四是通过“农信社+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方式,充分运用特色农业贷款、流动资金循环贷款、小企业信用贷款、联保贷款等业务品种,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
“金融活水”充实了农户的“钱袋子”
云南多家银行的金融创新之举宛如一股清新的泉水,很快激活了各地农户的生产热潮,高原特色农业生产的美丽画卷在云岭大地尽情展开,农户的荷包也得到了极大的充实。
10月中旬的一天,记者一行来到马龙县龙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这里建设有大型生态循环农业科技园,园区占地面积4500余亩。放眼望去,首先看到的是水果种植区,每种水果独占一大块区域,马龙苹果380亩、葡萄200亩、猕猴桃100亩、车厘子100亩、草莓150亩、绿化苗木2万余株。旁边是几个育苗大棚,正在培育蔬菜苗,与这些区域紧邻的地方配套建设了500千瓦的沼气发电机组,生产的沼液全部用于种植灌溉,不远处是国家商务部和财政部联合开发的“南菜北运”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区,里面有保鲜室、冷冻室、储藏室、分拣室,一大批工人在各自的岗位上井然有序地忙碌着。稍远一点的是一个2.3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年出栏30万头生猪,猪舍屋顶可进行光伏发电。除了以上这些,园区内还建有现代农业观光区,人工湖、石桥、高档酒店、停车场等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将来又会成为人们度假的好去处……这其实是马龙县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2013年底,马龙县以创新企业投融资机制为突破口,启动了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以此来破解高原特色农业发展面临的资金匮乏难题,龙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为了试点对象。该公司用可以流转的2913.85亩土地和地上附着物作抵押物,按照市、县农业部门、信用联社推行的“实地核实—合同鉴证—资产评估—签订抵押贷款合同—办理抵押登记—发放贷款”流程,获得了信用社4000万元的贷款,再加上其他银行提供的4000万元左右的贷款,龙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共获得了8000万元左右的贷款,有效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发展也步入快车道。
雄厚的资金必定托起强大的生产力。龙腾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采取“统一苗种、统一技术、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方式,积极建立专家工作室,在蔬菜生产基地大力培育优质种苗提供给周边农户发展蔬菜种植,带动当地1000余农户种植蔬菜3000余亩,亩均增收3000元,户均年增收9000元。另外,公司还开展“LY”种用母猪养殖技术及“DLY”三元杂生猪育肥技术示范,带动当地200余户农户户均饲养20头“DLY”三元杂交猪,每饲养一头杂交猪纯收入150元,每户年均增收3000元。
金融创新让马龙县在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道路上越走越顺,但他们的目光并不仅限于此。牛源体系建设(试点)已经展开,在强力推进肉牛产业大发展、大提升的同时,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也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