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去秋来 只为等你
- 来源:直销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中国直销,伊荣基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1-13 16:58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来,为了你,那时的你已初具模型,我只是来添砖加瓦。而今,你终于要问世了,我打心底里高兴。千难万阻,终是没有辜负那日夜头脑风暴的辛苦和这漫长的等待。
初来时,隐约听同事说起征集名单的困难。
中国直销经历了20多年,浮浮沉沉,从来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中国的直销行业这般精彩,而推动和演绎中国直销历史的人和他们做的事更加值得说道。要在众多的行业人物中择选100个人尽管并不容易,但也正是这个过程在我的意识中描绘了一幅中国直销行业的时代画卷,我便藉由于此,了解了中国直销行业起承转合的二十余年时光。
初步拟定了名单之后,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分赴四地对直销人进行采访。第一波采访我没赶上,只是后来听同事说起其间趣闻,每每想起总要大笑一番:有两位同事一道前往上海采访,原本一起预定的车票,却因为其中一位没赶上火车而兵分两路一早一晚抵达,好在采访的任务完成后,是一道回来的。
采访其实也没有想象中容易,天南海北,约定的时间也不能集中,于是,我们就按地域划分了名单,一次次开会讨论进展。记得最初负责这个项目的同事,一遍遍修改表格,成了不折不扣的“表姐”。她坐我旁边,从来不睡午觉,一眼扫过去,屏幕上要么是框框表表,要么是密密麻麻的文字。我由衷地佩服她这种敬业的精神,更加佩服她在电脑前一坐一整天居然不难受的身体,又或许,她是为了工作扛着呢?
我负责的地域是北京、天津和河北,一片于我而言几近陌生的地域,出于个人喜好的缘故,我竟发现自己从未到过北京,倒是江南那些偏远的古镇,我更愿意一次次地前往,带一身烟雨回来。不过好在对地域的陌生并不意味就此关上接触那个地方直销行业的所有通道,在一次次的摸索和接触中,京津两地的直销企业还是在我心中留下了各自独特的印象:在行业媒体之外,它们也都更加注重传统媒体的影响力,而这也自然是雄厚实力的造就。
一百人的往事梳理,也并非每个人都能约到采访,这种情况下的对策是凭着过往的资料和媒体报道来梳理每个人的往事和内心,毕竟一个人的过往经历不可篡改,对一个人生平的了解就像观看一部脚本丰富的电影故事,每每都能从中找到一个重心,所有的文字都以之为圆心铺陈开来。
在我编撰的十几个人中,每个人的故事都不一样,那些极尽荣辱起伏的人生,留在心里的印象记忆格外深刻。我欣赏中国直销人的“折腾”,因为在他们身上总有股韧劲,不服输,不认输,他们不做给别人看,只为满足于内心,一次一次否定自己,超越自己。都说直销是最好的修行道场,不管现在多少人想“去直销化”,想抹掉自己做直销的历史,他们终不能否认,是直销,丰富了他们的人生。
作为舶来品的直销行业虽然是由美国企业带入中国,但是一带海峡之隔的台湾直销行业在上世纪初期大陆直销行业黎明初起之时,留下了颇多痕迹,比如名动一时的爽安康摇摆机,以及以之为背景的潘常雄的一生。在我看来,潘常雄具备台湾人身上普遍有的那种对待工作专业、认真的精神,他有一身的国学素养,潘常雄在他的“通路王国”里,将“气”的概念运用到了极致,有点周易、风水、玄学的意味。话说“时代造英雄”,那“英雄”们也得有能耐消受不是?潘常雄瘦小的身体里,蕴含巨大的能量,不能说他是“英雄”,但他绝对是中国直销史上的先驱。每一种新生事物的诞生,总是会给那个时代的人们带来不小的影响,没有前面探路者的冒险,哪来后面这种事物的勃勃生机?功也好,过也好,自有一番留与后人评说的天地所在。
而在中国大陆直销行业中,骆超是个传奇性十足的人物。他在传统行业和直销中来回游荡,头脑中的思维所向也都不是寻常人所能企及,他是那种为了“心中所想”,不惜发动一场又一场“战争”的人,这样的人生在特定国度、特定国情里,或许显得过于“偏激”,但终归比一潭死水要可爱许多。在中国直销行业里,似乎有很多“禁忌”,一不小心,就越了雷池。这多少跟从事直销的人的心态有关系,没有越界,就不会有约束。折腾归折腾,但还是保险的好。
钟彬娴,初见她的照片,就感觉这确实是个“美籍华人”,她跟她们打造的“雅芳小姐”完全不像。但她那自信的笑容和干练的气质,又让人再次以为,个人魅力和能力确实跟样貌没多大关系。虽然雅芳已没了当初的气势,但它曾经也辉煌过,在中国的直销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钟彬娴这个名字也早已跟雅芳融为一体。她是全球华人的楷模,更是很多女性的榜样。无论时势怎样变幻,那些曾经为时代作出贡献的人都应该被尊重。
虽然在高寿康的生平中离不开雅芳“贿赂门”的话题,但他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业界送与他的“中国直销业最成功的本土化设计师”称誉。查望他的生平,心里不时盘想:在那个反腐还没有流行的时代,他的行为算不算合情合理?每一个外资企业到中国来做直销,必然要适应中国的国情,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有很多企业不适应,结果失败而归。但也有很多企业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扎下了根。在高寿康的带领下,雅芳做到了,而且在一段时间内成为了翘楚。雅芳在中国大陆的成功,得益于高寿康的很多创新,但很多人把他的功劳归结于“贿赂”,这未免也太偏颇。
对伊荣基的第一印象是惊奇,因为起了这个中文名字的他,不料想是一副英俊潇洒的西方面孔,第一眼的照面便在心里留下不错的感觉。我对西方脸孔的人想来心怀一种自我意识:他们一般都比较热爱生活,而且是真实的热爱,我总是对那些什么事情都能亲力亲为,且不求于他的人充满了崇敬之情,平日里也常歆慕于他们自己动手修车、整理花园、烘焙点心亦或是带孩子的见闻。这是初次接触伊荣基,最先的联想,幸而印象并不偏颇,其后竟也成为我进入他的生平,和他开创葆婴的事业心愿的一面窗户。葆婴做的就是母婴的事业,把家庭的“小爱”,延伸到事业的“大爱”中去。虽然伊荣基已辞去葆婴职务,但是他的心血会在中国直销市场中得以延续。
以上絮语,只是编撰者自己的一点感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若大家想要了解更多,请关注即将问世的《影响中国直销的100人》。读史以明鉴,读人以通理,中国直销,一直在路上。
文/雷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