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入手因地制宜实抓小学生行为养成教育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小学生,叶圣陶,爱国主义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2 14:01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要养成习惯”。培根也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年龄尚幼的小学生正值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好习惯终身受益,作为学校教育者,在引导并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肩负着重要的责任。通过实践与学习,我认为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要从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细节做起。
一、要求要低一点
由于我校孩子多数生活在农村生活环境,受其家庭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一段时间以来,校园里学生们乱扔垃圾的现象很严重,特别是中午期间,校门前后纸屑乱飞,垃圾遍地,严重影响了校园的环境整洁,破坏了校园的和谐氛围。班级里的教室也不能幸免,这一度让我很头痛。怎样纠正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彻底改变校园脏乱差的状况,仔细分析其中原因,我决定从小学生自身行为规范的塑造人手。我向全班学生发出了第一份“我爱我校,从我做起”的倡议书,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以校为家,共同签名郑重承诺:不在校内乱丢一片纸屑和垃圾。小小的要求,简单的签名,却许下了一个重重的诺言。同时我们注重每天卫生打扫,加强平时检查和监督,两周后有但班级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校园内也干净不少。一个月后我们班通过德育处向同学们发出了第二份倡议书“弯弯腰”,要求学生看见纸屑、垃圾捡起它。此项活动自始至终训练着学生不乱丢乱扔的行为习惯,为净化校园环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要实一点
道德品质是人生精神层面上的东西,有时候很难把握,我们德育工作者常有这样的感受,多少次苦口婆心地教诲,对学生来说收获甚微。像爱祖国,爱党之类的大道理,对于生活在殷实家庭的中小学生来说,教育者的语言总是显得苍白无力,诸如此类的疑惑和难以把握让教育者感到尴尬。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小学德育要走出这种“唱高调,不实际”的误区,一定要从实际生活人手,讲究教育实效。如上面例子,怎样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讲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看相关的战争影片与书籍,这似乎离孩子们的生活太远了。我们应该在教育中让孩子知道该怎样好好做人,好好学习,好好生活。并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譬如开展如“好孩子,做家务”的活动。用实际的行动取代高调的口号,让养成教育变得务实而有效。
三、评价要细一点
行为习惯就是生活中的细处,养成好的习惯就是做好生活中、学习中的细小地方。我所在的学校因为前两年布局调整,学校合并后,学生的素质良莠不齐,为此我在班上制定了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细则,我认为在小学生良好习惯培养上,应集中在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四个方面,并进一步将四大方面一一细化,如“文明礼仪”这一重点的训练要点有:1.认真参加升旗仪式;2.团结同学,不打架,不骂人;不说脏话;3.尊敬教师,见到教师要主动问候;4.尊敬长辈,学会照顾和感谢亲人;5.会使用文明用语;6.不在教室和走廊追逐打闹;积极参加活动,观看比赛或演出时文明有序等。每天班级负责纪律礼仪检查、卫生检查、两操检查、文明监督四个方面的检查,四个小队的队干部依据细则要求对全班常规情况进行检查评比,鼓励本班同学争创“文明班级”。在班级管理中我一直依据细则要求上的规定加深对班级的常规管理,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方法要活一点
“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是小学生思想教育应该遵循的原则。一年级小学生刚从幼儿园步入小学,只有在良好行为习惯的保证下,学生才能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一名合格的小学生。平时站队做操时,我会指导他们说:“我是守纪小标兵,站起队来快齐静……”,这样把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要求编成儿歌,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到了二、三年级,有的孩子上课不能专心听讲,我给他们自编了一个童话,说一个上课爱做小动作的孩子与文具们的故事,小男孩上课玩弄爸爸给他买的新文具,老师讲的课他也听不进去,文具们不和他交朋友,最后小男孩克服上课开小差的坏习惯,做到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事实证明,这些充满着童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儿歌或童话,给我的德育带来了很好的预期效果。从学生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如果能把适应未成年人成长特点和接受能力的事例,通过深入浅出的载体,用鲜活通俗的语言,生动典型的故事,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学生参与其中,这样就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教育也会起到更好的效果。接下来的日子里课堂上孩子们的学习劲头更足,也总能看到他们端坐的身影。此时此刻,我不禁想起乌申斯基说过的一句话:“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来思维的。”与其严肃地说上几十旬“上课不要做小动作”的话,不如用愉快的心情和孩子们一起走进童话世界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之功;纠正一个不良习惯更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事。好习惯只有在长期反复的教育中才能养成,只要我们老师坚持不懈,我们的学生一定会从细节开始,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刘玉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