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模式研究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学生,社会主义,人文素养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2 14:09
摘要:大学生是国家、民族的未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在高校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扎实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可引领高校与社会共同进步。本文着重分析与论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下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原则、内容,践行和培育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等问题。
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培育;践行
一、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原则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要使大学生能够主动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笔者认为应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原则
即以人为尊,以人为重,以人为先。要始终把广大学生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的需求,才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乃至带动社会的发展。
2.坚持主导性原则
即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体地位,倡导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观。同时对西方的各类思潮区别对待,一言以蔽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坚持差异性原则
大学生思想状况、人文素养具有差异,故社会核心价值观不能普适大众。因而,不能用一种方法来要求所有的学生,应当视不同思想认识的不同层次以及个体的不同“因材施教”,提出不同能力水平下的不同要求。
4.坚持实践化原则
俗话说:“光说不练假把式。”要使大学生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让他们在亲身实践中感悟。只有自觉感受到核心价值观“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才能不断增强其吸引力。
二、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既要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又要体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新特征、新理念。笔者认为,从时代性、民族性、群体性、个体性四个方面着手,应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构建为下面48个字:
时代性:“顺应时代,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就是要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就是要高举科学大旗,坚持“以崇尚科学为荣”;就是要坚持唯物主义,勇于探求真理、探索真知。
民族性:“热爱祖国,回报社会,振兴民族”,就是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就是要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就是要以自己的聪明才智服务祖国、服务人民;就是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
群体性:“尊师贵友,守法诚信,开拓创新”,就是要尊敬师长、善待同学;就是要不违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校规校纪;就是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就是要勇于探索、锐意开拓、思维活跃。
个体性:“俭以养德,勤以重行,和睦友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就是要传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就是要刻苦学习、热爱劳动,抵制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就是要与家人、朋友、同学建立和睦友爱的关系。
三、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的模式分析
1.发挥“思政课”主渠道的作用,夯实教育基础
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渠道。思政理论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有助大学生在理论层面认识价值观。
高校教师在教学态度上,必须具备端正的思想与品德,身体力行地为学生做“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榜样,这样才能“学深为师,德高为范”,以点带面地辐射,起到教育学生的效果。
在教学方式上,要与时俱进地联系社会时政,要切实联系大学生的思想,要变“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为“互动式”、“启发式”,要变单一的理论讲授为利用案例分析法、专题讲座法等多种方式,要变单一的板书为使用多媒体、现代化、高科技的手段,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教学内容上,要“深入浅出”,深挖教材,扩展内容,方法创新,使理论内容更形象、更具体,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用这些新形势下的新成果来充实教学内容。
2.拓展“第二课堂”,强化实践这一关键举措
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仅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这一主渠道着手,还要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将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校园文化活动。
社会实践教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高校应引导大学生在身体力行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识。要根据教育规律,制订切实实践方案、深化内容、创新方式,使其成为大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动力。
学生社团是学校中重要的群体组织,要通过鼓励理论研究类的社团积极举办各种理论学习活动,同时加大对此类社团资金支持,通过提供专业学习的指导、加强培训社团的骨干等方式,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此类社团当中去。
新时期,文化思潮不断涌入,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的建设。要注重校园文化景观的建设,做好校园文化景观建设的规划,处理好建筑与绿地,道路与水景,草木与石雕之间,传统与新建之间的规划。
3.利用新媒体宣传阵地,构建传播新渠道、新方法
高校校园媒体作为传媒的一种,具有传播价值观,引导舆论的重要作用。高校应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来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让优秀教师、指导员、学生榜样进驻微博、微信;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打造原创作品。变传统的展板、黑板报、网页新闻为图文并茂,视频、音乐并存的“文化快餐”,借助新媒体网络的优势,构建良性互动平台。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成绩优良、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青睐。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更应担负责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高校各项教育工作紧密联系,基于新形势,把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和价值观的内涵进行整合、推广。相信通过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定能理论、实践双管齐下,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帮助其树立积极向上的理想信念,使之积极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
李浩 初冰 王红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