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主题”教学模式在《液态金属成形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摘要:为满足考研及就业的双重标准要求,本文提出了全新的“主体+主题”教学模式,并将其在《液态金属成形原理》课程中进行了初步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并针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主体+主题;教学模式;液态金属成形原理

  一、“主体+主题”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指导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某种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

  据统计,各高校备考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学生比例在逐年攀升,我校材料学院的考研与就业学生人数近年来已基本为1:1。而传统的高校教学是重视知识理论的传授,强调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因此专业课程对所有上课学生要求掌握的程度都相同,忽略了直接就业或继续深造学生在专业知识及能力方面的需求不尽相同。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笔者将初次探索“主体教学+主题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主体教学部分主要完成专业课程基本教学内容的实施及基本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所有同学都要求达到;而第二课堂的主题则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能力基础和职业定位需求,以主体相关知识辐射延伸,开展相关科学研究或实际案例分析的主题实践性教学,对学生毕业后工作所需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

  二、“主体+主题”教学模式在《液态金属成形原理》课程中的初步应用

  《液态金属成形原理》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铸造方向学生的专业核心课程,为后续的《铸造合金及熔炼》、《铸造工艺学》、《造型材料》等专业课奠定基础,是培养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对铸件成形的基本原理及分析问题的方法加以阐述,使学生对液态金属成形原理能够有广泛深入的实质性理解,能从本质上认识和分析材料成型过程中所产生的实际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为研发新材料、开发新铸造技术、分析和解决铸造过程中的质量缺陷问题奠定理论基础,进而增强学生“理论源于实践、实践促进理论”的科学意识,锻炼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的主体教学部分主要完成基本教学内容的实施及基本专业胜任能力的培养,所有学生要求掌握的程度相同。课堂教学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并适当地采用分组讨论、课外阅读、论文探讨等多种教学形式,注重对学生基本专业胜任能力的训练。而主题教学部分根据学生的职业定位,将教学内容及能力训练按照两种标准分别展开。

  例如,在讲授“固液界面微观结构”这一内容时,主体教学部分要求学生掌握两种界面微观结构的典型特征,熟练应用界面微观结构类型的判据,了解界面微观结构类型的影响因素,明确界面微观结构对晶体生长的重要影响。

  而由该主体内容衍生出来的主题教学任务分别是:A.查阅专著及文献资料,了解Temkin模型的相关理论、计算及应用的相关内容,将其与Jackson模型比对。B.过冷度大小对界面微观结构的类型有很大影响,试问可以采取哪些工艺措施来提高界面处及前沿的过冷度?其中A主题是为本科毕业职业定位为继续研究深造的同学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科研必需的质疑及寻根问底的科研精神和科学严谨的分析问题的能力。而B主题是为本科毕业直接进入企业就业的同学设计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今天坐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是为了解决以后工作中的每一个技术难题”这一意识,让学生走出课堂,了解生产中如何控制铸件的凝固组织,让学生提早了解社会和企业的思维模式,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专业胜任能力。

  三、教学效果分析

  1.“主体+主题”教学模式对学生有效学习的积极促进作用

  通过主体课堂教学+课后主题教学模式的实施,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理解程度比往届传统教学模式的要好很多,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理论课程的浓厚兴趣,表现在学习后面的“晶体长大机制”等知识点时,该届学生接受消化起来容易了许多,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考研同学开始主动利用网络检索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及其学术背景;准备就业的同学则开始主动去网上了解感兴趣的铸造企业的相关产品与技术信息;学生的学习目标进一步明确了,呈现出了前所未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和积极主动的自我职业规划,为提升的考研率和就业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存在问题与应对

  虽然“主体+主题”教学模式取得了上述良好效果,但在实践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是课时问题。受原培养方案及教学执行计划的限制,“主体+主题”教学模式中的主题部分只能放在课后进行,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我校新培养方案的设置时,该课程由原来的48学时改为了64学时,为“主体+主题”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更充分的时间保障。

  第二是资源与平台问题。主体教学任务的完成不仅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也需要丰富的教学资源与企业实践平台。因此,在“主体+主题”教学模式后续的实践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学院及学校平台,利用公对公模式建立资源共享平台,让学生更加受益。

  小结

  综上所述,“主体+主题”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同时满足考研与就业学生对专业课的双重标准要求,有必要进一步地深入实践。

  杨莉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