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对策分析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大学生,高校招生,就业指导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2 14:28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的不断深化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工作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然而,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还不尽人意,各高校在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有着严重的影响。文章对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深入探究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效策略,希望能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指导;有效对策
随着我国各高校招生人数不断扩大,使得大学生毕业人数在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难的情况越发严重,这不仅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造成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高校未来的发展。基于以上原因,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水平和成效,不仅能够推进大学生就业,还能促进高校未来更好的发展,因此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就变的非常重要了。
一、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对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认识上的不足
各高校中的就业指导部门是组织大学生学习就业指导知识的重要载体和承担者,其本身担负着对大学生毕业后就业的指导作用,而从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使得各个高校的就业指导过于重视大学生的实际就业率,而忽视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关注。这种实际情况表明,高校开展就业指导的对象主要是以毕业大学生为主,在就业指导内容上,侧重于对就业技巧、就业局势、相关政策的教授,而对影响学生就业的其他因素没有进行充分考虑,因此使得学生职业素养、职业能力等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这种只注重眼前效应的认知,使得高校所开展的就业指导只是单纯的停留在表面上,缺少一定的前沿性。
2.就业指导模式过于单一
现阶段就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方式就是指导讲座、课堂形式以及就业形式分析会等,这几种形式都是被动式的理论教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对学生的潜能进行有效开发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也缺少对大学生的正确指导,因此,导致就业指导过于局限,且理论知识过多,实践活动较少,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不是特别强[1]。
3.就业指导的师资力量不足
目前给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人员,都是各高校指导教师所承担的,而实际指导水平的好坏和其自身专业化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就业指导的师资力量大多是中途才转过来的,并没有经受过较为系统的培训,而这部分教师在进行就业指导时,通常会使用自身经验,而非专业知识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指导,这也是指导效果长期得不到提升的根本原因之一。从一定程度上说,不具备专业知识的就业指导人员,经常会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因此,就需要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知识、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进而完善大学生就业指导。
4.就业指导课程不足,导致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较少
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在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过程中,过于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而在学生自身知识的运用能力方面上没有足够重视和关注,使得学生在运用理论知识上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导致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不具备良好的操作能力。此外,在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过程中,没有对学生的未来进行一个良好的规划,使其不能在这一过程中主动提升自身职业生涯规划能力,以及未来发展目标的制定。通过大量相关的调查数据表明,部分高校只是对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开设该课程,并且多数学生会觉得这些内容过于陈旧,对以后的就业毫无帮助。
二、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成效的有效对策
1.加大对就业指导机制建设力度
大学生就业的好坏、就业水平的高低,都会对学校乃至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大学生未来发展的前途。因此,高校管理人员就要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给予高度且足够的重视,尽可能的减少或者是消除影响就业指导工作发展的因素,并且还要建立起完善的就业指导工作。此外,高校要加大对就业指导部门的投入,不管是人力、财力、物力上都要保证充足的供应,进一步确保大学生就业指导能够顺利、有序的进行。因此,就要建立起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机制,逐渐将过去传统的行政管理转变成能够满足现阶段社会发展需要的管理体制。
2.注重就业指导多样性的结合
随着大学生对于就业指导的实际需求标准在逐渐提升,同时也为了让提升就业指导自身实际的吸引力,高校中的指导就业部门就要建立起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打造出良好的就业范围,并且在传授给学生就业知识理论的过程中,还要注重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而通过小组讨论、情景再现等方式对就业指导教育课堂进行补充和分组,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参与到其中的积极生和主动性。此外,还可以邀请企业中的相关人员开展就业直达讲座,举办和组织相应的活动,让学生真正的了解企业或相关单位的实际用人标准,从而明确自身未来发展的目标以及发展方向,进一步提升就业指导的质量和效果,使得就业指导理论和实践之间能够进行有效结合,从而提升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切实有效性[2]。
3.完善就业指导的组织系统,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水平
由于就业指导局域很强的系统性,高校就要提升学生自身的就业意识,加大对就业指导的相关投入,进而逐渐探索出一套科学、适合的评价体系,进而构建成素质水平高、专业知识强的队伍,进而提升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因此,就业指导教师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还要对相关的政策及规定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进而帮助学生做好自身的职业规划。同时还要注意的是,高校要不定期的组织就业指导教师进行培训,从而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水平。
4.从根本出发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首先,随着社会发展和进步,就业形式也会做出相应的改变,因此,就业指导课程一定要把握住时代的期待,结合社会发展的根本,对眼下的就业形式做出分析,了解社会用人的大体方向,从而掌握好社会形式的转变。其次,要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切实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和特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价值观,提升学生综合实力,进而为大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只有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才能进一步满足社会发展就大学生的要求[3]。
结论
总而言之,现在的大学生自身都具有一定的特性以及时代特征,因此就业指导课程的一定要拓宽知识范围,不光要提供给学生新鲜的咨询,还要对其职业道德素养进行良好的培训。
参考文献
[1]孙井恒.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27):115-116.
[2]徐晓影,冷岩松.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5(16):71-73.
[3]刘笑.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误区及对策[J].黑龙江科学,2014(11):84-84.
何凯 张楠 王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