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实验的探索与实践
-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家庭实验,动手能力,课堂教学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5-12-02 15:40
摘要:《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在教学实施中应“精心设计科学探究活动,加强实验教学”。为此本学期我们精选并设计了三十多个适宜初中学生实施的化学家庭实验,形成了典型家庭实验案例档案。学生在家庭实验中记录实验过程,并通过图片、视频、ppt、实物等方式进行课堂展示。学生家庭实验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协作能力,使学生得到全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家庭实验;课堂教学;实践
一、家庭实验的创设依据
《新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内容的教学和学习目标的实现,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丰富的探究活动”。为此我们精心设计化学家庭实验,家庭实验是《化学》课外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在教师辅导下,学生利用课外时间,结合课堂中所学知识,通过一些简单的家庭器材或自制仪器独立或合作完成的实验。属于一种辅助性课程形态,是化学课程的补充和延伸,并且是落实化学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家庭实验的选材原则
1.贴近生活,联系社会生活实践
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家庭实验要紧密联系生活实践,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以致用。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例如安排“软硬水的鉴别”、“巧除水垢”、“燃烧鉴别羊毛织物与化纤织物”、“测量土壤、水源的PH值”“制作我的营养餐单”等实验,不仅把化学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而且能把学生的惊奇感转化为学习的动力,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继续探索化学奥秘的欲望。
2.遵循课本知识,辅助课堂教学
化学家庭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我们结合教材知识精心挑选实验内容,让学生通过对课本知识的学习、加工,运用到家庭小实验当中去。这样可以使他们的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例如学生学了净水的方法后,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制作“简易净水器”。这一家庭实验使学生加深了混合物分离的知识“沉淀、过滤和吸附”。从而让课本与实验相结合,更大程度上辅助了课堂教学。
3.考虑家庭条件,合理使用器材
制定实验内容时还必须考虑家庭的条件,家庭实验所需药品和仪器只能取之于生活,家庭不可能像学校实验室那样有丰富的仪器和药品,如果家庭实验受家庭条件限制,缺乏该实验所需的化学实验药品和仪器,那么这个实验也是无法完成的。如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这个实验,该实验中需要的一氧化碳和酒精灯、铁架台等仪器,这些仪器在家庭中是不可能拥有的,所以无法进行。而探究蜡烛燃烧、铁制品锈蚀等实验,无论是所需药品,还是仪器在生活中都很容易找到,非常值得学生进行实验。因此在制定实验内容时,要认真考虑家庭实验条件,选取生活中容易找到的药品和器材进行实验。此外,虽然家庭中没有像实验室那样仪器丰富,但是我们可以在生活中选取相似的仪器进行实验,如用茶杯代替烧杯,用眼药水瓶代替滴管,用筷子代替搅拌棒等。发动学生的思维,找到更多的实验器材,学生从中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三、家庭实验的作用及意义
1.培养学生优良的科学品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家庭实验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等多种能力。学生通过化学探究学会了“做科学”的一般步骤和思路,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规范的操作。学生每完成一个实验时,都需要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学生在“做实验”中学化学,体会到无穷的乐趣。如学习《金属的锈蚀与防护》这节课时,教师提前一周让学生进行有关钢铁制品生锈的实验探究,通过连续多天的观察,学生发现放在水面封有植物油的水中的铁钉和干燥环境中的铁钉没有生锈,部分浸没在水中的铁钉生锈了,而且发现了铁钉在水和空气的交界处最先生锈。同时联想到家中铁制品的生锈,学习到了铁生锈的条件。通过以上的探究,很自然的得出了钢铁制品生锈的条件及防止生锈的一些措施。
家庭实验,可以培养学生一丝不苟、严谨求实、追求真理、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做家庭实验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实验不成功时,学生就会认真的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改进实验方案,重新实验,直至成功为止。渐渐的学生就具有一种不怕失败、锲而不舍的顽强精神。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尊重实验事实,以事实为依据,进行分析、推理,获得一种科学的实验品质。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家庭实验是化学课的一种独特形式,是学生喜欢的一种形式。通过家庭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例如,在学生刚学化学的第一天,我们就布置家庭实验:“当鸡蛋爱上醋”,学生将鸡蛋放到醋里面时发现鸡蛋壳周围产生大量气泡,同时还发现鸡蛋会上下沉浮就像跳舞一样,这意外发现使学生非常兴奋,兴趣大增,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一定要解开沉浮之谜。他们查阅课外书、利用网络等优质资源,在第二节课之前就自己解决了问题。学生们自己发现的问题,又找到了答案,体验了成功,使学生对化学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学习兴趣,同时更加坚定了学好化学的信心。
3.促进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对课本知识进行传授后,学生需要经过思维加工,才能真正理解教材,而课后的一些与课堂内容有关的家庭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本知识。例如:学生在学习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知识后,引导学生用相机寻找家中的化学变化,学生的作品有“煤气燃烧、父亲抽烟、食物腐败”等照片,这些只有当学生真正理解了化学变化的本质之后才有可能找对家中的化学变化,作品真正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家庭实验是对课本知识的延伸和补充,实验本身更能促进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家庭小实验是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
化学知识和人的生产、生活实践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化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因此许多家庭实验的进行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本领,掌握一定的技术及实际生活能力。如通过开展“寻找生活中的防锈方法;把垃圾来分类、我是环保达人、制作我的营养餐单、观察蛋白质变性、“棉、纤”之鉴、探究烟草的危害、观察家中或生活中的能源使用、观察并归类生活中的材料、观察身边的污染”等课外实验或实践活动,学生不仅印证和掌握了有关知识,而且还学会了区分各种材料和能源,知道化学与环境、生活密不可分,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让学生意识到“题在书外,理在书中”的道理。
四、家庭实验的活动评价
《新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化学课程对学生的评价不仅仅是体现在成绩上,而是在科学素养,综合实践等多方面的体现。因此家庭实验活动也是学生学习化学的评价方式之一。积极、及时的评价更能够促进学生活动的兴趣,增加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1.及时总结
当学生做完家庭实验后,每一节课都进行展示。并以小组加分的形式进行评价。每做一个实验给小组加2分。学生的积极性非常的高,当在屏幕前播放学生的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学生们羡慕的目光和制作者自豪的神情。同时我们对学生家庭实验室课外活动作出肯定性的评价,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注意收集和保存学生实验作品。
2.作品的评比活动
每学期进行一次评比活动,评比能使学生实验制作的作品获得认同,有成就感。激发学生继续进行家庭实验的信心和兴趣。每次获奖的作品我们颁发一二三等奖。并将特别好的作品列为“最佳收藏奖”,经学生同意后放到学生活动室收藏并展出。
3.开辟“作品收藏室”
我们开辟了一间空教室作为“作品收藏室”。展出并收藏学生制作的实验作品,每年展出藏品一次,供全校学生参观。学生们参观后兴趣极高,纷纷表示要做出比这里更优秀的作品。“作品收藏室”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制作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设置典型家庭实验案例档案
学生的很多作品非常的优秀,汇集了学生们的创作和思维,我们设立典型性家庭实验案例档案收藏学生们的优秀作品,为今后学生的发展和的教育教学服务。
家庭实验附录:
1.当“苏打”遇上醋;
2.当“鸡蛋”爱上醋;
3.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现象;
4.探究火焰的分层;
5.发现“化学之谜”;
6.探究蜡烛燃烧得奥秘;
7.观察食盐溶于水的过程;
8.硬水软水的鉴别;
9.寻找分子运动、间隙的实例;
10.探究“冰分子”的运动;
11.自制简易净水器;
12.发现身边的能源
13.观察食盐、食用油、淀粉的溶解;
14.观察乳化现象;
15.探究影响物质溶解限量的因素
16.各种仪器的改进(侧氧气含量、固液常温型等)
17.探究不同气体样品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
18.观察纸张燃烧时质量的变化;
19.观察黄豆泡发长成黄豆芽时质量的变化;
20.寻找学校里的消防安全措施
21.点不着的纸;
22.自制酸碱指示剂;
23.测定土壤pH值;
24.测定附近水源(护城河)pH值;
25.模拟海水晒盐过程;
26.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
27.许愿水晶-----降温结晶
28.自制晶体;(胆矾晶体、明矾晶体等)
29.金属的性质谁更强;
30.探究钢铁生锈的条件;
31.寻找或制作生活中的防锈方法;
32.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内容。
赵鑫 崔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