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没得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新人。

  关键词:审美核心;审美体验;审美能力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这一基本的教育理念并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主要表现在没有把音乐这门课程真正作为一门培养学生情感和审美能力的课程,致使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偏颇,直接影响了我们的课堂教育教学效果。

  一、更新观念以审美为核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却忽视了这一点,无论是唱歌教学、欣赏教学还是音乐知识的教学,传统机械的教学方法完全无法达到审美教学的要求。比如唱歌课的教学,很多教师就是形式上单一地教会学生唱某个歌曲,片面地认为学生学会唱某首歌就达到了教学目的。即便是进行了识谱教学,也因绝大部分学生对识谱不感兴趣,导致唱歌教学纯粹变成了教歌的形式。教师一句一句地教唱,学生一句一句地跟唱,整堂课就是这种机械动作的反复。试想,教唱的那首歌曲要是学生都喜欢还好,要是歌曲本身就让学生觉得不够好听,旋律也不特别上口,那有多少学生能够接受,有几个人能够坚持这种机械动作的反复呢?这种教学不仅抹杀了学生原来对音乐的兴趣,而且更谈不上培养对音乐的感受及综合审美能力。尤其是音乐欣赏教学,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形式上的完美,找来许多的音响资料,整堂课放音响,全体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听觉参与和思维参与的地位。这种长时间的被动状态注定使学生对音乐课失去兴趣,当然也无从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及审美能力。

  音乐审美教学的本质是审美训练,既对审美观、审美能力、审美人格的训练。它既是一种价值取向,同时又是一种审美心理活动,它要求我们必须根据这些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案及教学手段,对学生进行真正审美意义上的培养。因此,作为新时期的音乐教师一定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思想,从审美角度出发,才能把“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落实到实处。

  二、认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音乐教育是“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低年级的音乐教学中,如何发挥它的这一作用?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笔者认为为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审美趣味”是教学的侧重点。

  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姆指出:“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发生兴趣。”这说明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深刻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由此可见审美趣味是审美教育的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的相关文件精神已经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做了深刻全面的阐述。实施小学生素质教育,必须学会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各方面有机的融入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涉及学习生活中的智育培养,日常生活中的德育培养(既完善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以及学生健壮体魄的培养和审美能力提高。只有做到这几方面的协调发展,才能来培养出身心双健康、具有健全人格的优良学生来。

  三、审美教育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1.开展音乐创作活动

  音乐审美教育如何使小学生的创造力得到发展呢?首先,通过音乐审美活动,如欣赏、表演、简单的即兴创作等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丰富的感受印象无疑会使想象和创造具有更多的可能性。学生的思维具有感性的特点,他们往往从感性经验认识事物,这显然是大多数成年人已经丧失的一种能力。我们要积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感性经验,它是创造力的源泉。音乐审美教育的核心就是强调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性认识,强调通过音乐的感性特征传达审美信息,把音乐中抽象的内容变为可以感知的音的高低、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音色的明暗等具体可感的知觉的印象。

  2.开展音乐表演活动

  通过音乐审美教育中的音乐表演活动,如音乐律动教学、歌唱、器乐演奏等音乐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动作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思想起源于动作,动作最初是在实物基础上进行的,比如推动活分开物体、用物体比较大小活轻重等,学生就是通过动作来感知最初的科学概念的。既然科学概念产生与动作的内化,毫无疑问,早期的动作训练有利于科学思维的发展。而一月的律动教学、歌唱和器乐演奏恰恰可以使学生的身体动作能力得到极大程度的训练。在音乐的配合下,充分训练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能力,今儿促进学生自身的身体动作和别人协调、配合的能力;

  3.让音乐与师生情感沟通起来,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教师与学生之间能形成友好信赖的关系,那学生就可能更愿意和教师相处,接受老师的教诲。同时在这种平等、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和创造的积极性。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我国小学音乐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近年来,美育被列为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音乐教育事业获得迅速发展,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后备力量增多,水平大有提高;教学手段正逐步得到改善和提高。这一切都为我国音乐教育的继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然而广大小学艺术教育这一方面研究颇少。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现行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已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要求,这种状况影响着音乐教育审美功能的有效发挥,之约这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为此,笔者提出相关建议。首先,学校的领到和教师要认真学习和贯彻执行新》课标》的精神。其次,教师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素养,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选择,并积极的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共同把音乐教育水平提高。总之,音乐有着强大的力量,它可以影响人的情绪,使人情绪产生波动;它可以沟通人际关系,增进人与人的交往;它还可以帮助自我完善,促进人格的完整;这才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最高境界。

  曹淑艳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