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诵读经典诗文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标志,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创造的集体记忆与精神寄托。作为一所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老校,必须坚持以文化为引领,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树民族之根,立生命之魂。我校弘扬传统文化重在落实经典诗文教学。

  中华经典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艺术精品,是民族瑰宝,在校园营造经典诗文的诵读氛围,可以把孩子精神生命的根须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可以体会先人得到的智慧,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大量诵读古诗文不仅能够识大量的字,而且学生的语言得到积累,写作能力得到提高,提升语文素养。从儿童识字阅读的需要出发,通过对《三字经》等国学经典蒙篇的文字与内容的拓展,以朗诵、识字、阅读和讲故事等形式,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全方位地开发儿童的记忆力、观察力、联想力和创造力等方面的潜力,开发儿童自主学习的能力。可以纠正“只背诵,不理解,重知识,轻做人”的错误倾向,同时,给拓展识字找到了一个平台,不再“为识字而识字”,并且把随文识字和集中识字结合起来,让儿童在掌握规律的前提下快速识字,为提前阅读创造了条件。

  俗语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腹有诗书气自华”,“厚积薄发”。通过诵读可以使学生积累诗的语言,感受时的情怀。所以只有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才能“厚积薄发”,“下笔如有神”

  在诵读熟背中,扩大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精华,增加经典储备,扎下语文学习的厚实功底,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经典诗文的诵读,对学生的心灵有“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能够培养学生温润如玉的人格,能够激起自强不息的勇气,让人因经典的沐浴趋向完美,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开设的蒙学小本课程《弟子规》是教育部所列必读中国传统文化丛书之一,他朗朗上口,精练概要,笔触简洁有张力,直根智慧力量,径入规范礼仪。“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学生诵读后有多少人从此懂得了关心父母;“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立”学生诵读后有多少人从此激发了自强自信奋发向上的斗志。《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论语》等,学生通过诵读都感受到了古圣先贤非凡的智慧,在文化涵泳中一点点、一滴滴浸染、沉淀,去滋润、温暖、感化。锤炼美好之情,直面纯洁心灵,彰显向善之心,回归道德本性。

  与圣贤相伴,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德懿行。在诵读经典中潜移默化,培养仁义敦厚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感恩图报的品质,勇于担当的胸襟。

  “书香校园溶溶月,浸润诗文淡淡风”诵读经典诗文,如清风涤荡校园,可以净化每个学生的心灵。所以要努力营造好的诵读氛围,让经典诗文时刻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让学生在经典诗文的浓烈熏陶中成长,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通过创建学校文化,来营造诵读氛围。学校打造了“经典诵读文化长廊”、“经典诵读楼道”,学校还开辟有“经典诵读心得体会”宣传栏。教室的走廊等处配置有经典的字画,字画规范又具古典古香古色。教室环境也体现班级特色,除了诗画、诗文,每个班级开辟有“诵读角”。学校充分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说话。为师生课余诵读活动创设文化情境。

  通过广播“熏陶”功能,来营造诵读氛围。在晨间、午间播放古典音乐和经典诗文,充分利用校园每一空间,营造得体、浓郁的经典文化氛围。

  通过创建班级文化,来营造诵读氛围。如,墙壁上,展窗里,可以张贴古诗名句,展出学生诗词小报,诗文配画等作品,使学生置身于浓浓的古诗气氛中。

  通过加强家校合作,来营造诵读氛围。诵读经典诗文,仅靠学校是不够的,要取得家长的支持,使诗文诵读向校外延伸,营造家庭小课堂社会大课堂,让孩子尽情的徜徉在诗词的海洋里。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经典古诗文诵读“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为学校,为孩子们带来一片生机,它时时唤起学生创造灵性,奏响学生心中国学经典诗文的的琴弦。

  王秀成 裴雪峰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