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螺“退婚”奇瑞

  • 来源:汽车观察
  • 关键字:海螺,奇瑞,新能源汽车
  • 发布时间:2016-08-27 09:45

  7月12日,欲买奇瑞新能源汽车的海螺型材发布公告称,鉴于奇瑞新能源汽车尚未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为此公司决定终止筹划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就此,历时1个月20多天的奇瑞新能源汽车上市之旅戛然而止。

  参照海螺型材此前公告所披露,奇瑞新能源早在2010年即已成立,且有报道称该公司2015年实现了1.4万辆的销量,销售收入已达到10亿级别,都与“尚未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表述显得格格不入,令人匪夷所思。

  这一矛盾现象正揭开了新能源车领域的行业潜规则,即部分大型车企集团将自身的生产资质“借给”旗下新能源车子公司使用,这一“借牌生产”模式除了可能面临行业监管者的质疑,还使相关并购重组隐患重重,导致作为标的资产的新能源车子公司无法确保其资产与业务的完整性和独立性。

  据了解,2015年7月《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实施后,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问题才有了明确界定。但由于该规定对申报企业的研发能力、知识产权、品牌、样车检测以及工厂认证等各方面的要求较高,目前除了北汽新能源和长江EV已经获得资质以外,其余车企均无法达到申报条件,导致生产销售新能源乘用车的独立子公司绝大多数只能通过借用母公司生产资质或合资股东生产资质等形式,来生产销售新能源汽车。奇瑞新能源也不例外,没有纯电动乘用车生产资质,只是借用奇瑞汽车的生产资质。

  业内专家分析认为,这一“借牌生产”模式除了可能面临行业监管者的质疑,还使作为标的资产的新能源车子公司无法确保其资产与业务的完整性和独立性,从而导致相关并购重组隐患重重。此次海螺型材因奇瑞新能源“无生产资质”反悔就是例子。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