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皇艺博士呈现3D打印《霸王别姬》

清华美院染服毕业生蔺明净与其博士同学黄才骏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于当地时间2017年11月28日至12月3日展出具有传统折纸元素的3D打印服装。12月1日晚京剧演员则身着3D打印褶皱设计在Hockey Gallery出演《霸王别姬》片段。

蔺明净先后毕业于清华美院服装设计系、伦敦时装学院女装设计系,现研究方向侧重于3D打印纺织品在未来服装中的运用;黄才骏本科及硕士毕业于台湾大学戏剧系、实践大学时尚与媒体设计研究所,现博士课题着重研究手工折纸工艺在纺织品和服装中的体现。以国粹京剧为载体,这一博士学术合作项目从传统手工艺折纸与3D打印科技的结合来诠释二人对于服饰造型、纺织品和人体结构的理解。

在为期一周的展览期间, 许多皇家艺术学院的学生都来参观此展览,并且表达对空间内极简以及带有东方质感的设计高度认同。皇艺博士研究主任Dr.Catherine Dormer也认为展览与服装与展览空间呈现出很好的呼应,洁净的黑色线条树立了强烈的空间意涵,与服装想要表达的概念相符。12月1日当晚的演出在狭小的展览空间容纳上百名观众,场内有来自帝国理工和皇家艺术学院的教授、3D打印行业的专家,更有BBC、新华社等媒体。

【新技术 - 新形态】

本研究项目通过先进3D打印科技与手工折纸工艺的结合重新演绎传统文化。同时,借京剧与手工艺深厚的传统来启迪新科技、新技术。

此研究虽为学术项目,仍得到了业界波兰3D打印公司Sinterit的大力支持与赞助。与常规桌面级别SLS,同不﴿术技结烧光激性择选﴾Sinterit公司研发的材料,结构更精细、具有类橡胶质感。通过数字参数化设计并融合传统折纸结构的折叠多变,材料呈现出传统纺织、手工艺难以达到的形态效果。Sinterit的创办人Konrad,特地为此晚演出赶来伦敦,並在演出后与主创详聊艺术与科技的结合,他自己提到在合作前,完全没有想到原來冰冷的科技可以透过艺术来如此打动人心。这一作品在此展览前也于11月在德国法兰克福2017年度3D打印盛会Formnext展出,许多3D打印同行都相当惊艳于材料的柔软性与折叠结构的复杂以及与人体结构结合的精美,加之借以传统文化来表达,更丰富了3D服装的内涵。主创和3D企业都期待日后会有更多合作的可能。

【新结合 - 新形式】

在保留传统京剧最为精髓演唱和动作的基础上,团队对演出服、剧场设计以及音乐音效做出了新的尝试。服装与场景仍然保存传统京剧具有符号与标志化的设计,例如服装整体造型、脸谱、妆容等,但在颜色和细节的处理上更倾向于当代化黑白灰的朴素设计。

让传统京剧表演艺术家完全接纳设计上的重塑并非一件轻松的事情。在传统京剧教学中有句口口相传的俗语叫‘宁穿破,不穿错’。事实上,京剧演员在未看到设计、未与主创面对沟通之前对于3D打印和对与京剧整体美学的改变并不能完全理解。当经过第一次带装排练后,创作团队对这一创新大胆的想法一致赞同,更明确了此项合作的目的并不是要排斥、颠覆甚至攻击传统文化,而是对传统文化加入全新和富有时代感的理解,并借传统文化的丰富底蕴来影响和启迪新设计的产生。在制作后期,演员徐天霞(饰虞姬)、曾为电影《蓝宇》制片人的张永宁(饰霸王)和中英戏曲协会会长邱增慧老师(京剧指导)都认同和推崇这样的合作,希望演出能为今后科技与传统的结合提供新思路。

【新诠释 - 新内涵】

文化的对比与碰撞仍然是此次3D折纸京剧的核心。延续2016年Interfashionality项目的文化互置思想,今年Fold the Interfashionality则将东西文化、手工与科技、传统和现代以京剧代表作品霸王别姬表达。皇家艺术学院的设计史资深导师Sarah Cheang评论,此演出囊括多重二元相对的元素:男女社会地位,东方与西方文化审美,当代与传统,手工艺与科技,但在整体表现上却相当良好地融合这些对立的二元元素,从而走出了一条介于东方与西方、传统与当代之间,又不属于任何一边的、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立特点和美学表现手法的道路。主创认为这种独立思考和设计的方式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的。

在演出结束,3D PrintingIndustry的主編Michael Petch提出“虽然大部分西方人并没有真正听过京剧,但今晚的演出透过当代科技、美学所展现出的京剧使我完全能感受到《霸王別姬》的故事情节”。前帝国理工副院长Rees Rawlings 夫妇则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听说和亲临京剧表演现场,虽然语言不通,但是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让他们耳目一新也希望更多地了解京剧。

随着历史的变迁,霸王别姬故事本身不断演绎升华,被历代文人骚客赋予各自不同的时代意义。特别是进入现代,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的演绎使得这一传统剧目深入人心。时至今日,每一种重塑都为这一故事本身披上更丰厚的时代衣裳。主创蔺明净与黄才骏提出,“我们期待看到代表传统的折纸与代表未来的3D打印科技的相互融合,希望这样的合作能激荡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一种面料褶裥对比的变化、一种3D层叠的互换、一种对中国文化的重新思考。

以此体现我们服装和面料设计者对于历史的崇敬和对未来的憧憬。这是否会为古今东西的对话增加新内涵?我们现在没有答案,也许作品的呈现会是我们最好的回应。我们当然不期待新事物的出现会博得一致喝彩,但当得到大家的关注和评论的时候,作为学术研究者,引发外界的讨论和思考,我们就已经成功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