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ITO RIAL
- 来源:3D打印世界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6-12 10:05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最近公布的一份报告,预计 2018 年全球 3D 打印市场支出将达到 120 亿美元,其中就应用领域而言,汽车和飞机等工业成品零部件生产等依旧将占最大的比例。
可以看到,尽管在医疗、文化、教育领域,3D 打印愈发富有活力,但工业依旧是 3D 打印未来生命不息的源泉。与之相对应的,国家发布的《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 年)》也提出,要深化 3D 打印行业应用,其中放在首位的就是重点制造(航空、航天、核工业、汽车、电力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家电、模具、铸造等)领域要实现规模化应用。
到今天,大家提到 3D 打印不会再将其神化为一种将为人类带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数字化制造技术,更多冷静的头脑认为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它为现代制造业提供了一种除了传统减材制造以外的新的成形方法。是颠覆还是补充?根据 IDC 在日本的调查显示,目前有 85.7%的公司回应正在使用 3D 打印机来制造原型,可见 3D 打印凭借自身的技术优势,经过几年的发展,已经作为一种补充的手段逐步融入进传统制造流程中。当然大多数设备制造商还是抱着非常乐观的看法,认为 3D 打印最终会直接制造出终端产品,因为现在 3D 打印已经在为航空航天这些非常高端的领域直接打印出可用零部件。不过,目前在更广泛的工业领域来看,3D 打印只有积极主动地放下“身姿”和传统制造业相融合才能获得长远的发展,毕竟 3D 打印的成本依旧居高不下。
不管是用于制造原型还是终端零部件,正如本期《3D 打印世界》的封面人物 Phillip Conner 先生所预测,“未来的十年内,3D 打印机将逐渐成为工厂车间中一种常备的设备”。如何实现这一目标?相信那些像湖南华曙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样敏锐的 3D 打印设备制造商会知道如何才能精准抓住客户的需要,开发出适用的产品,从而推动 3D 打印产业化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