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
- 来源:老伴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8-14 16:14
母亲是位典型的农村妇女,在她们姊妹六个中,母亲是老大,由于老家那时有“养女儿是赔钱的货,迟早是别人家的人”的陋俗,自小母亲就不能和四个舅舅一样进学校读书,但却要承担起一家的家务活,她没有哭,她认为这也许就是命。
和父亲结婚的时候,爷爷已经不在世。是奶奶把我爸爸和姑妈一手拉扯大,听爸爸说奶奶嫁给爷爷的时候带了好多的嫁妆,后来由于没有生活来源,到我爸爸结婚的时候,已经是家徒四壁,但母亲从来没有因为嫌我家穷,而改变对奶奶的尊重和爸爸的爱,由于爸爸是个理发师(是跟爷爷学的),母亲一个人便担当起家中里里外外的所有农活和家务,她没有一点怨言。
尽管如此,奶奶还是对母亲不满意,其主要原因是,母亲和爸爸结婚三年,一直没有生育,常常遭到奶奶的白眼,说什么养个鸡还要下蛋了。母亲虽说没有文化,但也是知道奶奶的意思,只能忍着将泪水咽到肚子里。
后来有了我,虽说奶奶的脾气由阴转晴,但也时不时和母亲闹些矛盾,直至后来要和母亲闹分家。爸爸说服不了 奶奶,只得找泥水匠给奶奶搭了灶台,把原有的三间草房隔成两下。奶奶养了十几只鸡,有一天奶奶跟我讲,我的鸡为啥不下蛋,让我去问问我母亲。其实,母亲知道奶奶怀疑她鸡下的蛋,是被我母亲偷走了,非但没有生气,而是让我把她喂的鸡下的蛋,放到奶奶的鸡窝里,有一次不小心,被奶奶发现,以为是我母亲让我偷她的鸡蛋,开始大骂一场,我跟奶奶说了实情,奶奶好像还没有原谅母亲似的。
再后来,我又有了两个弟弟,家庭日子越来越艰难,远在新疆的伯父来信(听爸爸说,伯父是奶奶嫁给爷爷时,带过来的,1958 年全家支边到新疆),让我到他跟前去,经过好长时间的协商,父母终于同意,可奶奶说什么也不同意,说父亲是掐了虱子养麂子,又大骂母亲,说是她出的馊主意,但最终我还是在一片吵闹声和哭泣声中离开了家乡。
中间回去过两次,第一次回去,昔日的草房已经换成一砖到底的瓦房,奶奶的身体也不如从前,但还一直坚持一个人吃住。第二次回去,在我的再三劝说下,奶奶的灶台总算同意扒掉,一直隔着的那堵墙也换成了一扇门。再后来爸爸来信告诉我奶奶去世了,去世的时候,身边只有母亲和小弟,奶奶临终前拉着母亲的手说:“孩子他娘,我这一辈子对不起你,让你受了不少委屈。”那一刻,我母亲才哭得跟个泪人似的。
再次回家,砖瓦房已变成了两层小楼,每当说起奶奶,母亲说她没有福,要是能活到现在,她会别提有多高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