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这15年:改革之路维艰 每一步都在向上
- 来源:中国产业信息化 smarty:if $article.tag?>
- 关键字: smarty:/if?>
- 发布时间:2018-09-03 14:11
“就像空气和重力,你可能很少注意到周小川对中国的影响。”
2016年,《环球市场》杂志在评选周小川为东亚地区的“年度央行行长”时如此评价。从2002年开始,周小川执掌中国央行。15年任职期间,他先后向三届总理汇报工作。外界对周小川的关注,并不仅仅是因为他超长的任期,还因为他身上醒目的改革者标签。
2018年2月1日,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刊发《No Ordinary Zhou》(《非凡周小川》)一文称,没有一个人能将中国繁荣的经济归功于自身,但70岁的周先生最值得一提。他为中国经济增长创造了货币环境,即使改革不足以达到他自己的愿望,但他也在把金融体系脱出中央计划泥潭的路上走了很长一段。
行长周小川:人民币国际化主要该做的都做了
2015年3月,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行。这是一个中国政府高层领导、全球商界领袖以及中外学者之间对话的权威平台。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拉加德现身此次论坛,其中一个专家小组讨论会原本是讨论货币政策的,但周小川却将话题转为SDR(特别提款权)。事后业界调侃,这是一场周小川力促拉加德同意人民币“入篮”的劝说会。在还不能完全实现资本可兑换的情形下,人民币要跻身SDR,所有观望者替周小川捏了一把汗。
在周小川用英语发表演讲后,拉加德称人民币显然属于SDR货币篮子,IMF将与中国一道为此努力。
IMF每五年对SDR货币篮子进行一次评估。2010年,因认为人民币不能“自由使用”,IMF决定不将人民币纳入SDR。周小川已经为推动人名币加入SDR努力了多年。2015年12月1日,IMF宣布正式将人民币纳入“篮子”,决议于2016年10月生效。
对人民币加入SDR,业界将其和中国当年加入WTO相提:如果说加入WTO推动了中国出口型经济的腾飞,那么人民币加入SDR则可能使中国在国际金融舞台上站稳脚跟。
朱民,因其曾经的IMF副总裁身份而被财经界所熟知。他透露,围绕人民币如何能满足SDR运营要求的标准,中国央行和IMF双方拟定了一个方案,央行需要完成一系列改革。“我们给央行领导很高的赞誉,因为他们有勇气来推行这个改革,来争取这个地位。特别是行长周小川,推行这个改革一步步往前走。”
也正是在这个专家小组讨论会上,有记者直接提问67岁的周小川,“周行长何时退休”?
话音刚落,和周小川一道接受台下提问的IMF总裁拉加德立刻补充;“我们没有听到过有关周行长退休的传闻,他不退休我非常高兴。”
按照规定,正部级领导退休年龄为65岁。2013年政府换届时,1948年出生的周小川已到了退休年龄,一切几乎在公众预料之中:央行行长必将另有人接任。但当年两会后央行行长周小川却再次连任,而且被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按照规定,党和国家领导人退休年龄为70岁。彼时业内猜测,这是专门为周小川连任所做的铺垫。《经济学人》称,2012年上任的新一届领导人请周先生继续留下。
关于人民币国际化,今年3月9日,周小川在答记者问时回应,主要的步骤该做的都已经做了,今后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学者周小川:两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
央行工作具有高度专业性和复杂性。2016年在华盛顿,68岁的周小川发表英语演讲,向全球解释中国央行的多目标政策,中国央行目标既包含价格稳定、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就业、保持国际收支大体平衡等四大年度目标,也包含金融改革和开放、发展金融市场这两个动态目标。
央行是一个政府机构,但其曾经下属的研究生部,也就是人们常称的“五道口”在公众眼中是不折不扣的中国金融“黄埔军校”。周小川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央行行行长,他的博学和专业水准在业界无可争议。周小川是第一批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同时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金融学会会长、IMF中国理事、IMF可持续长期融资委员会成员、世界银行增长与发展委员会委员、BIS(国际清算银行)董事、BIS亚洲顾问委员会主席、非洲开发银行理事、G30成员和中国经济50人论坛成员。
他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上百篇、著作十余部。其中《企业与银行关系的重建》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与政策建议》两篇文章在1994年和1997年均获“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这个奖项也被誉为中国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