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力:走向消费大国的历史起点

  • 来源:新潮电子
  • 关键字:购买力,消费,历史,起点
  • 发布时间:2011-01-12 15:19
 2001年,中国取得了奥运会的举办权,更让国人高兴的是GDP第一次突破十万亿大关,同年,日本通产省发表的白皮书第一次提到,中国正在成为“世界的工厂”:特别是中国家电以其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本土市场优势以及后发优势。在第一个十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惊奇地发现不仅已经把英国、法国、德国甩在后面,而且超越了日本跃居世界第二。虽然消费者的收入并没有随着GDP翻三倍,但是购买力的快速增长确是毋庸置疑的。随着中国进入发展型新阶段,重要的在于不再“为生产而生产”、“为增长而增长”。而是将增长建立在多数人消费能力提高的基础上。走向消费大国。是作为一个发展和转型中的大国针对后危机时代国际环境变化的必然选择。毫无疑问,近10年来,国民对于数码产品的购买力一直在上升,而且上升的速度甚至高于GDP的增长速度。2005~2006年是中国市场数码产品购买力爆发的最高峰,手机、家用游戏机、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随身影音设备即使在20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期间,国内的数码产品消费依然稳中有升,2010年更是全面复苏。

  重塑品牌的力量

  回溯这十年的数码之旅,我们会发现与购买力同步发展的还有数码厂商的品牌塑造运动,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近两年,更进一步加速了产业的洗牌,惴惴于风向变幻乱世之中,品牌的价值得到进一步彰显,山寨市场的规模在不断萎缩,去山寨化成为了厂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一个共识,无论是服务消费,绿色消费、还是文化消费都可以归结为对于品牌重塑的结果,奥美创始人大卫·奥格威提出的品牌形象理论。该理论有三个原则,即随着产品同质化的加强,消费者对品牌的理性选择减弱:人们同时追求功能及情感利益,在这个过程中,随着用户购买力的提升,品牌形象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随着国民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国外数码品牌厂商发现,经济发展飞快的中国将成为消费数码产品的巨大市场,因此,他们开始针对中国市场推出了更多的产品,与此同时,不少国内厂商也开始通过借鉴国外竞争对手的产品,推出类似的产品,而且价格比国外品牌更便宜,功能更多。在2004年前后,国内厂商与国外品牌的竞争进入了一个白热化阶段,双方可说是各有胜负。在手机、数码相机等软硬件技术含量较高的市场上,国产厂商因为缺乏技术积累,几乎全面败北,虽然在2008年之后有所起色,但始终不是中高端市场的主流,反倒是在低端市场为消费者创造了很多实惠,而在MP3、MP4、投影仪等技术相对开放的市场,国产厂商都有所斩获也为国内用户形成理性消费观念立下了汗马功劳。昂达就是一个非常鲜活的案例。最初昂达的主要产品是主板和显卡。2005年前后,大举进入随身影音市场,依托昂达品牌、依靠价格优势,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随身影音设备市场的占有率节节上升,目前已经成为市场的领军企业。2010年,昂达又利用品牌的延伸影响力顺利进入6PS、MID市场。 对于外国品牌来说,高高在上的品牌形象是其天生的优势,但是面对越来越重要的中国市场,如何更好地获得本土化认同确是一道很大的难题,最近十年的消费市场出现一种很奇怪的倒挂现象,一方面国产品牌希望能够越来越洋气,而国际品牌反而更加注重产品命名的中文化,汉语化。佳能、索尼、爱普生大多推出过以中文命名的产品或者子品牌,但是最彻底的还是要数森海塞尔,10余年前Sennheiser耳机以“森海塞尔”品牌进入中国民用市场并迅速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认可。2010年3月,Sennheiser公司将“森海塞尔”品牌改为“声海”。希望借此将品牌本土化,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消费者。森海变声海,仅仅是跨国品牌寻找如何更好地融入中国市场的一次尝试。如何坚持品牌的理念,并很好地将其融入本土市场,二者需要很好地去权重平衡,就像两条腿走路,需要协调一致,否则就会导致路走不稳甚至要摔跟头。

  新技术为品牌加速

  不管是够用的中低端产品还是相对价高的专业产品一性价比都是客观存在的衡量标准,不过,性价比最高的产品往往不是最好的产品一换句话说,产品价格翻一倍,其性能并不一定会翻一倍。而用户对于性价比的态度在过去10年间也有了多次转变。 最早的时候,用户的选择很少,数码产品的价格也很高,几乎完全谈不上性价比可言,独此一家别无分号,爱买就买,几乎没有任何挑选空间,当时的消费者实施购买行为时是不会考虑性价比的,因为当时有能力消费这类产品的用户都不会很在乎价格。大约在2004年前后,小型数码产品开始普及,产品种类也迅速飞涨,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猛然增大,因此一时闻变得无所适从,性价比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 在接下来几年一市场大浪淘沙一一拨投机厂商被市场自然淘汰,市场中品牌和产品的数量也有所下降,而且各个厂商都在各自的技术和发展趋势上有所取舍,产品之间的区别和个性化功能也越来越具有各自的特色,对于消费者来说,其产品诉求的差别也越来越大,用一个简单的性价比来衡量某一产品已经不再适合,特别是当消费者的购买力已经超过产品平均价格时,价格因素就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产品是否能满足自己的需要。 消费者购买力的提升,让性价比这个判断标准不断变换。2009年中,数码相机市场兴起了一股“单电相机”的热潮,单电相机拥有单反相机可更换镜头、画质优秀的特点,又和消费级相机一样便于携带,但是,其价格虽然低于大部分中高端单反相机,但是却接近了低端入门级单反相机的套机价格,更是远远高于普通的消费级数码相机尽管如此。单电相机依然赢得了市场的青睐。采用半透反光板技术的索尼a55是索尼推出的第二批单电相机产品之一。其性能其实已经超过了一些入门级单反相机,每秒10张连拍、1620万CMOS传感器、兼容索尼系列A卡口镜头和柯尼卡美能达/MAXXUM/DYNAX镜头的功能也非常吸引人,其在便携性和使用习惯方面更适合普通用户而非摄影爱好者,因此推出不久就受到了市场的热捧。索尼能够超越宾得、三星等强敌与尼康、佳能跻身单反相机第一阵营,新技术的贡献无论如何赞誉都不过分,最新的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于索尼的认知不再局限在一个传统的消费电子品牌,更是一个数码影像厂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