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脱贫攻坚样本

  • 来源:小康
  • 关键字:凉山,脱贫,小康
  • 发布时间:2019-10-27 18:41

  “国旗国旗真美丽,金星金星照大地,我愿变朵小红云,飞上蓝天亲亲您。”这是凉山州普格县花山中心校六年级的“开学第一课”。9月2日那天,各班级通过举行升旗仪式、认识国旗、合唱爱国主义歌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邓刚是泸州市龙马潭区援彝教师、花山乡中心校六一班班主任,在“开学第一课”上,50余名彝族学生一边挥舞着手中的国旗,一边跟着他学唱《国旗国旗真美丽》《我和我的祖国》《红旗飘飘》等爱国主义歌曲。

  凉山州普格县花山中心校是泸州市龙马潭区对口帮扶点之一,自对口帮扶以来,泸州市龙马潭区积极开展教育帮扶“1231”工程,即“聚焦一个目标、做实两篇文章、结好三个对子、奉献一片爱心”,据受扶地所需,尽帮扶地所能,全力开展教育帮扶工作。

  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这里自然资源富集,生态环境优美,民族文化多姿多彩,既是一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红军长征途中,刘伯承同彝族首领小叶丹在这里“彝海结盟”,近万名彝族青年参加了红军,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巨大贡献。这里还是一片深度贫困的土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滞后,是全国“三区三州”地区之一,是四川脱贫攻坚的主战场。

  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考察脱贫攻坚工作,看望慰问彝族群众。一年来,凉山脱贫攻坚取得阶段性成果——500个贫困村退出、19.9万贫困群众脱贫,累计1454个贫困村退出、65.9万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7.1%。由于包括凉山彝区在内的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取得的良好成效,全省贫困发生率降至1.1%。

  这只是我国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的一个缩影。4年前的11月27日—28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已经吹响。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前夕,中国的广袤大地上,涌现出了一个个生动的脱贫攻坚样本,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聚焦中国改革与发展的主战场——县域,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总结扶贫经验。

  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一方面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另一方面在保护当中找到了一条绿色发展的转型之路,“富而美”,是已退出贫困县的洱源的新目标。

  貴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自我加压,明确提出将今年脱贫攻坚工作目标由原定的“贫困发生率降至3%以下”调整为“整县脱贫摘帽、农村贫困人口全部清零”,当下,台江县向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发起强劲总攻。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锦屏县在浙江农林大学的科技帮扶之下,借助自身优势发展山核桃、铁皮石斛等特色产业,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目前,锦屏县正以扶贫产业基地建设为龙头,让每一个扶贫产业项目落地生根,让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持续受益,已经有许多村庄都实现了华丽转身。

  通过实施易地搬迁和引入劳动密集型产业等多种脱贫举措,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累计退出90个贫困村、脱贫3.89万人,预计今年全县脱贫摘帽。

  四川省甘孜州稻城县因旅游而兴,也因旅游而富,通过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直接或间接带动群众年人均增收1200元左右,旅游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收获了旅游带来的“红利”。

  从首都到兴安盟,来自北京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理念如星星之火开始燎原。一次次项目对接,一次次对口帮扶,为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阿尔山市产业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发展蓄积着强劲动能。

  作为国家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农村普惠金融综合示范区试点县,革命老区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紧紧围绕“创新金融产品、普及金融教育、完善基础设施”三大主题,用3年时间探索,形成了可落地、可复制的普惠金融扶贫的新模式。

  脱贫攻坚战也让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岜独村的命运发生了彻底改变,2017年底就实现整村脱贫摘帽,成为“芒果村”、“蛋鸡村”、脱贫“明星村”,目前它正朝着“旅游村”的目标奋进。

  脱贫攻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如何巩固和提升脱贫攻坚质量,将是未来摆在各地面前的一道待解之题。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