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画报的十八年

  从 1995 年 4 月我到云南画报社主持工作,到 2013 年 7 月我辞去社长到云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机关做督导组长 , 眨眼十八年。

  1998 年 8 月我第一次参加“全国画报内蒙古采风与理论研讨会”,初入画报行当的我当时在大会上发了言,主要观点是 :“全国所有官办画报都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本身包含了诸多与市场经济要求不相适应的缺失之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里将艰难地活着。下一步,将与时俱进继续完成四个转变的‘三步曲’:单位性质已经从公益转到半公益,将再转到非公益企业;资金来源已经从全额拨款转到差额拨款,将再转到项目补助拨款;人员身份已经从国家干部转为专业职员,再转为文化工人;工作内容已经从办画报转到经营画报,将再转到多种经营……这些变化或许是创办之初没有料到的。所以,官办画报必须改良、改造,否则死路一条。对于画报人来说,大势所趋不可逆转,面对前无古人的挑战,只有清醒、淡定、顺势而为,方可活下去。”

  没想到,散会后这个话题成了大家的热议,甚至有一些参会的画报协会领导和老社长、老专家来找我“商榷”,使我这个年轻人十分尴尬。好在时任中国期刊协会会长的张伯海先生大致认可我的观点,并鼓励我说:“《云南画报》只要坚守‘边疆、民族、旅游’三大特色,是可以好好活下去的。”遗憾的是,我的这个愿望一直推迟到 2003 年以后才得以实现。

  2003 年初《云南画报》赶上事业单位改革的机遇,一半多的老职工提前退休了。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云南画报社探索事业单位用人制度改革,定岗定薪面向社会招贤纳才。几年后,一批采编经营的复合型人才汇聚到画报社,一个包容、和谐、精干的新团队从此开始了“创新—创造—创业”的艰辛跋涉……当时的副社长赵丽华、《云南画报 祥鹏航空》主编李敏、《云南画报 旅游》主编李雨霖、图片总监张有林、设计总监陈佳为之付出了辛劳的汗水。时至今日,他们仍然在不同的岗位上担当重责。

  自 2004 年第一期起,以“三江经典——大地史诗”大专题为标志,《云南画报》的办刊方向彻底转向了“人文地理旅游型”,自此后 10 多年上百期画报,每期都有一个压轴大专题成为“刊眼”,受到了海内外读者的欢迎。《三江经典 大地史诗 》《滇南之心 魅力蒙自》《隆阳——中国通往西方最古老的边地门户》等几十个大专题分别获得多种奖项。在全国画报当中,除《人民画报》《解放军画报》和《民族画报》中央级三大画报外,从每年参加全国画报协会组织评比的获奖档次和数量看,《云南画报》的质量、品位和影响在全国画报中名列前茅。

  2007 年在云南省第二届“云电杯”优秀期刊评比中,《云南画报》获得优秀期刊提名奖。2009 年在云南省第三届优秀期刊评比中,云南画报社获得改革创新奖暨优秀总编奖。

  2009 年,《云南画报》创刊 50 年时,组织了“全国画报云南香格里拉采风活动”,兑现了 10 多年前我刚到画报社时对全国各兄弟画报的承诺。共有全国 31 家时政画报和航空类画报的 62位社长总编及资深记者参加此次活动,他们共同感到“采风效果后无来者”。

  2010 起,将创刊 50 年的双月刊改为月刊,与省旅游局合办《云南画报 旅游》正刊,与祥鹏航空公司合办《云南画报 祥鹏航空》航机杂志,搭建了经营画报的两个重要平台,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3 年《云南画报》还活着,而且活出了它创刊 50 多年来光彩照人的时刻……

  闻林华(云南画报社原党支部书记、社长)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