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媒体速览

  • 来源:中国摄影
  • 关键字:社会体制变革,创作,建筑
  • 发布时间:2020-03-28 21:55

  《奥地利摄影》,第 148 期

  本期的话题是社会体制变革。杂志选择的作品和文章不仅关注政治的变迁,还深入观察了政治体制是如何深入人们的日常社会生活的。

  卡塞尔文献展参展艺术家、出生于 1950 年代的斯洛伐克艺术家安娜·道奇科娃(AnnaDau?íková)在访谈中,回忆了 1980 年代她在莫斯科生活的十年时光。这段时间中她生活在艰辛之中,但依然保持着自由的生活状态和人际关系。这段生活对她的日后创作产生了持久影响。

  邓肯·福布斯(Duncan Forbes)的文章探讨了日本摄影师北岛敬三在 1983 年、1984 年拍摄的东欧影像。彼时东欧动荡背景下的社会日常生活和商品化浪潮改变了北岛敬三的“感知系统”,影响了他作为街头摄影师的拍摄方式。那时的北岛敬三似乎预感到历史转折点的来临,并以独特的拍摄手段将之记录下来。

  在长期项目《十年》的基础上,沃克尔·维斯(Volker Wei?)仔细研究了至今仍存在的法西斯符号,以及在希特勒政权的政治意识形态驱动下创造的建筑和徽章模式。今天,这些历史残留依然在公共场所可见。这些符号和图像一方面表明了关于长期象征性统治的渴望,另一方面保留下了历史政治变革所引发的动荡中,承载不同主体之间紧张关系的痕迹和信息。 (陈海舒)

  《Foam》,第 55 期

  荷兰 Foam 摄影博物馆旗下的《Foam》杂志第 55 期,也是 2019 年最后一期,照例是年度的“天才”(Talent)特刊,选出了 2019 年度的 20 位青年摄影艺术家,把他们的作品向世界推荐。2019 年《Foam》杂志一共收到来自 69 个国家的 1619 位作者共3238 份投稿。投稿者生于 1983 年到 2001 年之间,在宽广的题材之下呈现出在技术和创意两方面丰富多彩的尝试。相继于前几届,最新一届的 20 名入围者中,也有两位中国人的作品。

  生于 1992 年、生活工作于哈尔滨的高上的作品《诚实与伪装》借助拍摄、搭建、重塑图像,尝试赋予“意义”另一些可能。1993 年出生于北京的徐冠宇,工作生活于美国芝加哥,入围作品《暂时存在的家》使用肖像、家庭摄影和时尚杂志上的剪纸来“破坏”自己成长时期的住所。通过对图像的重新定位和分层,徐冠宇并置、折叠了自己在北京的家,使其变成了充满“临时抗议”的酷儿空间。

  这期“天才”在出版形式上有所创新:首次采用了两位入选艺术家的作品出版两种不同封面。一张选自泰国艺术家卡蒙拉克·苏克猜(Kamonlak Sukchai)的作品《红莲花》(Red Lotus),整组作品表现了泰国民俗的代际传承中价值观产生了怎样的变化。另一张选自艺术家阿尔巴·扎里(Alba Zari)的摄影书《The Y》,阿尔巴·扎里也来自泰国。Y此处指的是人类 DNA 的 Y 染色体,非专业的直观名称是男性染色体。具体到这本书的书名,也代表了缺席艺术家人生的生父。 (刘铖望)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
阅读完整内容请先登录:
帐户: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