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4 月,中办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指出:“深化治理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只表态不落实、维护群众利益不担当不作为,特别是漠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等突出问题。”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加强作风建设的首要任务,持续努力,久久为功,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当前,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精准脱贫,不管抓哪方面工作,都要着眼于解决问题。基层党员、干部担当尽责,最终体现为解决了多少实际问题、做成了多少实事。而形式主义的危害恰恰在于用表面文章掩盖矛盾问题,用空洞口号取代具体落实。为基层干部降压减负,进一步改进督查考核的方式方法,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加大正向激励力度,持续抓好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有关具体措施落实,就是要让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的“套路”中解脱出来,卸下思想包袱,与问题硬碰硬,谋发展实打实,在鼓励创新、宽容失误的环境中砥砺敢打头阵、敢闯敢试的勇气。
减负不是减担当、减责任,更不是降低工作标准和要求。减轻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和思想压力,是要减去不必要的负担和压力,从而为轻装上阵、专心干事创造良好条件。当前,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迫切,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突出,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这就意味着,在新时代推动改革发展,基层干部的治理能力需要更加精准,治理水平需要不断提高。减轻基层干部负担,目的是将解脱出来的时间精力更多地投入到了解、研究、适应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新要求上,与时俱进提升担当作为的能力,提高以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本领。
减轻负担是为干事创业,卸掉包袱是为狠抓落实。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面前,容不得半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我们要坚定必胜信心,主动担当、积极作为,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抓落实上,一步一步去推进、一个一个问题去解决,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业绩。
张帆
……
关注读览天下微信,
100万篇深度好文,
等你来看……